遇見史上最硬漢的哈姆雷特

2021-02-19 戲劇大盜


2018年話劇《哈姆雷特》首輪巡演承載過主創們對這部經典的態度和理解,在創作者的視角下呈現了一部「我們的哈姆雷特」;2020戲劇元年,為了與觀眾共同探討這部經典,主創們切換觀眾視角並打造一部「你們的哈姆雷特」。從「我們的哈姆雷特」到「你們的哈姆雷特」,這場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引發的強烈共鳴值得細探究竟。

話劇《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亞

為什麼人人都愛《哈姆雷特》?

世界文學史、戲劇史上,莎士比亞被譽為「集大成者」,他最聞名的劇作《哈姆雷特》流傳至今,在戲劇舞臺上是一顆屹立不倒的常青樹,在人們心中也是一個頗有戲劇色彩的心靈導師。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解構、顛覆、重構《哈姆雷特》的演出逐漸佔據主流,而如何真正展現文學的經典性卻顯得「另類」。李六乙導演此版《哈姆雷特》將以戲劇表演的方式著重表達文學的經典性,回歸莎士比亞的文學面目,回歸莎士比亞的文學美感。同時透過演員一人分飾兩個角色、兩個角色合二為一、舞臺空無等戲劇手法,產生了新的戲劇力量。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不僅僅在於作品最後的悲慘結局,同時還在於作品帶給人們沉重的反思,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這次李六乙導演執導的話劇《哈姆雷特》在保留原著的文學性和詩性的同時,還具備更豐富的思想性。在整部戲的最後一刻,哈姆雷特站在舞臺中心,把中國不同的譯者翻譯的各個版本的經典臺詞重新向觀眾回憶了一遍:「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那一刻是來自哈姆雷特的內心叩問,同時也在發問所有觀眾這個有關於生命個體的最迫切的問題。沉思過後觀眾內心會得到一個永恆的結論:哈姆雷特最後的悲劇結局不是不幸,而是體現了人性的價值與美。


莎士比亞集經典與國際範於一身,他一句簡單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就把所有的翻譯家難倒了。在1921年《哈姆雷特》被第一次翻譯成中文時,這句話被譯為不啻讀屈子離騷」;在最經典的朱生豪1943年版本中,這句話被譯成「生存或毀滅,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姜文也曾經在《一步之遙》裡向《哈姆雷特》致敬,翻譯成「這麼著,還是那麼著」。如果說過往的莎劇翻譯著重於文學的可閱讀性,那麼這次李六乙導演的翻譯計劃更注重文學的戲劇性、演出性。主創團隊為了還給觀眾一個最真實的莎士比亞,把品味的空間交到觀眾手中,把思考的後勁兒留在高潮。劇本翻譯李健鳴老師將一句:「在,或者不在」,輕描淡寫般打開了《哈姆雷特》的篇章,頗有四兩撥千斤的意味。



「to be or not to be」這句中文版譯文的重新敲定,削弱了原本「生存還是死亡」的沉重感與力量感,實際上是在顛覆並挑戰觀眾心中的經典記憶。基於這種「風險與成就並存」的劇本魅力,在《哈姆雷特》的舞臺上演員們按捺不住興趣用生命去創造舞臺形象,觀眾們也迫切期待西方劇本中國化的舞臺呈現。

不可否認,《哈姆雷特》是人生和心理的悲劇性代表。透過李六乙導演詮釋的舞臺,他放大表演與敘事環節,在努力向經典致敬的同時,也在努力挖掘經典背後的思想價值。面對生活由充滿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堅定,如果你是哈姆雷特,或許會被無限的焦慮、困惑或失望集中火力打垮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但是哈姆雷特沒有與命運妥協,他的復仇之路是內心掙扎的過程,也是內心叩問和思考的過程。一方面他作為一個世俗倫理的沒落者在低處徘徊著,另一方面他作為一個精神的自我拷問者又強大地站起來了。就像他的獨白一樣:「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年代,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為什麼一定要看這版《哈姆雷特》?

最能代表經典莎劇演繹方式的「卷福」扮演的哈姆雷特,是觀眾熟悉的西方版本;《哈姆雷特1990》由林兆華導演、濮存晰飾演哈姆雷特,給觀眾留下了「人人都是哈姆雷特」的經典印象。李六乙版話劇《哈姆雷特》想告訴我們「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文學魅力可以像時光一樣歷久彌新。演員們根據自己的揣摩、想像和演繹,與天上的莎士比亞「對話」,更與舞臺下的觀眾交流,表達了劇本中說不完道不盡的內容,演活了白紙黑字、字裡行間中的人物角色。

有勇氣解構經典就勢必會遇到一些挑戰。整部作品所用道具被極簡化,只留下一個白色鋼線球半懸在空、一支鮮花、兩把劍和一個骷髏頭。演員沒有桌椅可以去靠,不再有大樹可以去抱,需要摒棄以往保護自我的表演慣性,讓舞臺上所有的支點全部來源於自身,通過調度、燈光、對人物、人物彼此之間的態度和情感形成演員們更有征服力的表演。

李六乙版《哈姆雷特》打破了舞臺上傳統的表現和表演形式,去掉轉場過渡,呈現一種無時空界限的表演。主演盧芳一飾兩角挑戰了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同時飾演王后和奧菲利亞的過程中讓她真正感受到了當表演超越時間與空間後的自由度和快樂。而讓盧芳更幸福的是,能與丈夫胡軍、女兒九兒首次三人同臺出演《哈姆雷特》舞臺上的家庭團圓對三個人也是一種考驗,在掌握高難度角色表演的情況下,為了重新建立起新的人物關係,也要努力克服彼此熟悉感。


九兒首次與老戲骨爸媽同臺,在舞臺上的表演卻毫不遜色。她站在舞臺臺口,身處另一個觀看的維度,始終注視著舞臺的表演,她用恰如其分般無詞的吟唱,讓整部戲劇徜徉在她輕描的旋律中,無縫銜接在劇情和人物內心有波瀾的片刻。配合李六乙導演獨特的舞臺美學體系,讓東方美學精妙地切入在西方的經典作品當中,呈現恰當、驚豔、高級的舞美效果。舞檯燈光的節奏,燈光對人物與劇情的烘託,甚至對場內的調度、對表演空間的切割,都是一種精妙的平衡。

憑什麼胡軍能演哈姆雷特?

胡軍的外形在演藝圈中是格外突出的。外貌硬朗,寬肩厚背,渾身上下充滿了荷爾蒙的氣質。縱觀胡軍的演藝生涯,不難發現硬漢⻆色一直都是胡軍的偏愛。從《天⻰八部》的喬峰到《像火花像蝴蝶》的段紹榮,一股子江湖人的豪邁氣質讓觀眾不得不愛。無論在影視劇還是舞臺上,胡軍給人的感覺都是硬氣和英雄的,會衝撞掉人們心目中哈姆雷特的陰鬱王子形象。但這正是李六乙導演的大膽所在,他利用胡軍一身的陽剛特質,呈現給觀眾一個完全不同的哈姆雷特。


《天龍八部》胡軍 飾演 喬峰

世人心中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然而胡軍發現哈姆雷特反而是非常有行動力和英雄氣概的丹麥王子,只是「信仰」成為他復仇之路上的「絆腳石」。哈姆雷特是一個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即使充滿了復仇的怒火,他也不濫用暴力。哈姆雷特有自己堅守的信仰,衝動復仇勢必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因此不甘心聽信父親的鬼魂去殺掉自己的叔叔。哈姆雷特是丹麥的正統王子,為了信仰他接受命運的磨練,認為父親死亡的冤屈一定要用男人的復仇方式來祭奠。在磨鍊中他變得堅強,變得不再猶豫,他要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命運。哈姆雷特潛心捍衛信仰,甘願為父親報仇、自己為正義而死。

復仇之路上的內心掙扎都是哈姆雷特的信仰在發揮作用,一切的猶豫不決都是哈姆雷特的行動力在指引前行。從顛覆哈姆雷特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到為哈姆雷特重新樹立新形象,胡軍回歸了最真實的哈姆雷特。這個版本的《哈姆雷特》無論是文本翻譯還是舞臺演出,都會讓從業者和觀眾對莎士比亞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不會丟掉傳統和歷史,又更加注重當代和未來。


話劇《哈姆雷特》由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出品製作,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與香港藝術節聯合委約。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共同呈現。經典絕不能被毫無理由的結構,話劇《哈姆雷特》整個主創團隊在做有態度的戲劇,在尊重經典的同時挖掘經典,向現代的觀眾表現「你們的哈姆雷特」。呈現給觀眾十分西方化劇本,萬分本土化演繹的《哈姆雷特》。


★  演出信息  ★

北京保利劇院

相關焦點

  • 吳其堯讀《最悖人道的謀殺》︱《哈姆雷特》的由來
    同年去世的耶魯大學文學教授、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稱貝文頓為「世界上最博學的莎學家之一。」《最悖人道的謀殺》《最悖人道的謀殺》書名取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場,是老國王的鬼魂跟哈姆雷特說的一句臺詞:Murder most foul, as in the best it is. / But this most
  • 勞米·拉佩斯新片計劃 性別反轉版《哈姆雷特》
    據悉,她將會在新版本的《哈姆雷特》中,出演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而從媒體的描述來看,這將會是一部主角性別反轉的《哈姆雷特》。伊朗導演阿里·阿巴西,將會執導本片。他在2018年拍攝的《邊境》,在坎城大放異彩。本片計劃於2021年秋季開機。這並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女演員來扮演哈姆雷特,前不久,《星際探索》的女主角魯絲·內伽,就在都柏林的門劇院出演了該角色。
  • 表演 哈姆雷特獨白
    恩格斯將歐洲的文藝復興譽為「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歷史變革」,他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 【名家名作】羅伯特•威爾遜——《哈姆雷特機器》
    他的典型的用光、精確的舞臺結構、經典而嚴密的舞臺場景設計等使得他的設計和創意彰顯魅力。此外,他和一些世界領先的著名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的緊密合作也不斷吸引著全球的觀眾。Hamletmachine《哈姆雷特機器》《哈姆雷特機器》是由德國劇作家和後現代主義戲劇導演米勒寫於1977年的作品,羅伯特·威爾遜執導。
  • 中國「哈姆雷特」倫敦發布會圓滿召開
    由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出品、製作的話劇《哈姆雷特》將於今年11月28日國家大劇院首演。格裡高利•道蘭總監說:「很榮幸邀請中國一流的藝術家李六乙先生及他的演員們訪問英國。兩種文化能有共同分享創作莎士比亞最偉大作品的機會,是可貴的體驗。
  • 《哈姆雷特》排名第一!
    威廉·莎士比亞 ,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 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劇作家之一。
  • 《哈姆雷特》即將售罄,看不到卷福的可以準備哭了!
    他主演的《哈姆雷特》在巴比肯中心火熱上演12周,10萬張門票一經在網際網路上出售,在數分鐘內即告售罄,《倫敦標準晚報》稱此事件為「史上賣得最快的戲票」;而在門票售罄的當天下午,在網上排隊等待退票的人數超過3萬人,黃牛票價也已高達近500英鎊!
  • 「卷福」版《哈姆雷特》北京超前點映 想看請早
    2015年11月2日訊,由剛剛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領銜主演的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哈姆雷特》,10月底才結束在英國巴比肯中心的12周火熱演出。這個被英國媒體稱之為「史上戲票賣的最快的演出」,10月15日首次通過「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向39個國家的22萬5千名觀眾進行現場直播,打破直播紀錄。
  • 高中語文說課稿:《哈姆雷特》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真正走進名著,深入名著,來一起欣賞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哈姆雷特》。 板書:《哈姆雷特》二、複習提問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矛盾衝突的雙方是哪些人物? 2.哪位同學能回憶一下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
  • 好萊塢最經典的30位熒幕硬漢!你全都認識?
    如果沒有喬治盧卡斯,哈裡森福特至今也許只能拿到「魯班獎」而不是史上最受喜愛的動作英雄獎。當年,盧卡斯將 還在木匠領域廝混的哈裡森福特拉出泥潭出演《星球大戰》,索羅船長這一具有「星際牛仔」特色的角色令他一炮成名。
  • 《哈姆雷特》,又稱為《王子復仇記》,你喜歡這本書嗎?
    他的四大悲劇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而《哈姆雷特》又稱為《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這本書為什麼又稱為"王子復仇記"呢?這是因為這本書主要講述哈姆雷特復仇的故事。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橫禍,父親突然離世,叔父克勞狄斯篡位,而母親也改嫁叔父。
  • 周末閱讀——《哈姆雷特》
    楊春時《哈姆雷特(Hamlet)》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最為重要的一部悲劇作品。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於英格蘭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從7歲起,莎士比亞在當地的文法學校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由於父親生意破產、家道中落,莎士比亞不得不在14歲時結束學業,幫助父親經商。
  • 哥本哈根 { 哈姆雷特的克倫堡
    哈姆雷特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國內曾經改編還越劇),是莎士比亞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是他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劇中叔叔克勞地謀害了國王,篡奪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王子哈姆雷特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報復。劇本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偽裝的、真實的瘋癲 —— 從悲痛欲絕到假裝憤怒 —— 探索了背叛、復仇、亂倫、墮落等主題。
  • 好萊塢最經典的30位熒幕硬漢!你認識幾個?
    如果沒有喬治·盧卡斯,哈裡森·福特至今也許只能拿到「魯班獎」而不是史上最受喜愛的動作英雄獎。當年,盧卡斯將 還在木匠領域廝混的哈裡森·福特拉出泥潭出演《星球大戰》,索羅船長這一具有「星際牛仔」特色的角色令他一炮成名。
  • 《饑荒》哈姆雷特避雷帽製作配方分享 怎麼製作哈姆雷特避雷帽
    導 讀 《饑荒:哈姆雷特》避雷帽介紹。饑荒哈姆雷特中避雷帽該怎麼製作呢?
  • 《哈姆雷特》電影
    《哈姆雷特》是1996年肯尼思·布萊納導演的劇情片,肯尼思·布拉納參加演出。
  • 史上最早的「硬漢偵探」系列了解一下
    但是它觸及了少年犯、原生家庭、婚外情、失業等現實話題,觸碰了現代人最敏感的神經,可謂是「心理層面高分」。「學霸」朱朝陽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引發了大家對「高智商」犯罪的熱烈討論。這讓我想起了推理小說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他的推理解謎過程,算不上驚世駭俗,甚至有些落入俗套,但是他卻憑藉經典的人物形象,成為唯一一部被選入權威的《美國文庫》的推理小說,是美國推理作協協會票選的150年來的「最佳作品」。
  • 「卷福」演《哈姆雷特》,你想看嗎?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哈姆雷特》,「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的《李爾王》,將《悲慘世界25周年紀念演唱會》變成千人KTV的現場高清……雖然不能與劇場看戲一樣真正地身臨其境,但一票難求的事實證明,看似新鮮的高清戲劇影像放映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
  • 饑荒哈姆雷特火銃怎麼製作 饑荒哈姆雷特火銃製作攻略
    導 讀 《饑荒:哈姆雷特》火銃介紹。火銃該怎麼製作呢?
  • 經典影院 《哈姆雷特》電影版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本劇是前身為莎士比亞紀念劇院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頻度最高的劇目,同時也是許多導演鍾愛的改編作品。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幾部《哈姆雷特》電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