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全球獨角獸500強企業榜單發布。中美企業佔比達81.8%,中國企業數量和估值仍居世界第一,分別為217家和9376.90億美元,榮獲兩連冠。
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投資界對於10億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一般為10年內)還未上市的企業的稱謂。
此次500強榜單中,TOP10排名分別為字節跳動、阿里雲、滴滴出行、陸金所、阿里本地生活及京東健康。今天我們主要看看排名前三的三個企業,學習他們有哪些過人之處。
移動網際網路的No.1——字節跳動
先來看排名第一的字節跳動,這家公司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其旗下的產品,如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等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他產品如懂車帝、皮皮蝦、美顏相機Faceu等也十分出名。那麼字節跳動為什麼能發展得又快又好呢?
首先應當歸功於字節跳動對於時機把控的準確到位。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字節跳動敏感地捕捉到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把傳統電視臺、各式刊物及PC端上的東西轉移到行動裝置。在滿足巨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
其次,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模式為字節跳動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字節跳動始終不滿足於現有業務的盈利,而是緊跟時代變化,始終走在市場最前沿。例如推出獨立的網際網路醫療新品牌「小荷醫療」;』教育領域的 「大力教育」發布;還有為適應疫情下線上辦公浪潮而新推出的「飛書」等。大膽探索新領域、勇於打破業務邊界的勇氣與信心,使字節跳動跳出「APP工廠」的限制,走向更廣闊的的未來。
最後,字節跳動的創新精神是取得所有成績的關鍵所在。提到字節跳動獨立研發出的推薦算法,大家一定知道這是很厲害的。前段時間鬧得飛飛揚揚的tiktok事件,實際上也是為了tiktok背後這一強大的算法。事實上,這一創新離不開包括RPC框架、PaaS、智能運維、治理系統、穩定性系統、效能系統在內的強大研發體系。強大的創新能力與精神,支撐著字節跳動一步步走向成功。
高科技的領頭羊——阿里雲
講完字節跳動,我們再來看阿里雲。與字節跳動相相似,阿里雲的成功首先離不開對時機的把握和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早在2010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BAT大佬們就對雲計算的前景進行了一番公開探討。當時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說,雲計算是比較超前的概念,現在談為時過早。只有馬雲力挺雲計算,他說「我們自己公司對雲計算是充滿信心與希望」。超人的眼光,過人的膽量,成就了阿里雲,使它有機會一步步走向未來。
其次,阿里雲的成功與起步早、投入大密切相關。與其它行業不同,雲計算並不是一個能短期快速發展的領域,而是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堅持。阿里雲在雲計算領域起步早,佔據了時間的優勢。此外,阿里高層一直對雲計算的前景十分看好,捨得投入巨大的資金成本,例如馬雲就曾表示「每年給阿里雲投十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巨大資金支持加上布局早的優勢,使阿里雲得以在廣闊空間任意馳騁。
最後,科研與創新同樣是阿里雲成功的關鍵。我們用實際成績體現阿里雲的創新力量。2013年,阿里雲用新技術替換掉傳統的小型機,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5000臺大規模通用計算平臺的公司,擠進全球少數公司行列。2017年,阿里雲研發的黑科技「讀心術」助力新零售行業全方位了解消費者需求,甚至連心情指數都能一清二楚。2020年,阿里雲賦能智慧社區,建立首個社區大腦,解鎖健康智慧人居新生活。可以說,不斷創新是阿里雲取得所有成績的根本原因。
出行界大佬滴滴出行——為了生存,瘋狂燒錢
滴滴出行成立於2012年。「滴滴出行」App改變了傳統打車方式,建立培養出大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引領的用戶現代化出行方式。
與前兩家獨角獸相似,滴滴出行在資金方面同樣雄厚。根據今年8月的數據,滴滴出行的估值為3700億元,僅次於估值1萬億的螞蟻集團和估值5600億的字節跳動,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
論創新,滴滴出行也並不落後,在智能派單、地圖、拼車、供需預測、智能客服、語音識別等領域均有成功的科技成果。
但不同與阿里雲即將由燒錢進入盈利,也不同於字節跳動只有某一項業務處於虧損狀態,滴滴出行自成立以來就處於巨額投入,且尚未盈利的發展路徑似乎受到更多的質疑。
事實上,滴滴從2015年成立後就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當年雖然拿到30億美元巨額融資,但仍虧損10億美元,業務也始終難有重大起色。在遭遇2018年的順風車事件和其他負面事件之後,隨著順風車業務下線,滴滴的虧損越發嚴重。
此後,滴滴出行一直處於一邊燒錢,一邊虧損的奇怪循環。2018年,滴滴出行全年虧損高達109億。2019年,滴滴CEO程維也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盈利仍不是滴滴出行主要目標。
2020年,滴滴先是入局跑腿業務,現在又向貨運、電商行業進軍。市場認為,滴滴頻繁多領域試水的背後,是其在出行領域逐漸面臨天花板、虧損始終得不到解決所致。滴滴的新業務免不了仍要走以補貼換市場的價格戰。如此下去,免不了將虧損再次擴大。
與其他兩個行業不同,滴滴出行誕生的時候,正是「網際網路+出行」剛剛發現起來的熱鬧時期。滴滴出行剛一問世,就面對著神州租車等強勁對手,在時間上並不佔有優勢。加上為了競爭,在精細化運營方面有所欠缺,也是導致至今未有盈利的一個因素。
由對三家獨角獸企業的分析可見,對市場的研判、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布局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基礎。而穩紮穩打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不野蠻擴張、不盲目追隨,更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三家獨角獸身上的經驗,值得所有企業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