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然
韓慶祥在《朗讀者Ⅱ》濟南見面會上介紹《家庭成員作品集》 攝影 黃中明
「夫妻子女媳婿,都愛詩詞歌賦,短文一篇篇,道出段段掌故。有趣,有趣,且看我家文庫。」在一本書名為《家庭成員作品集》(以下簡稱《作品集》)的封面上,印著這首《調寄如夢令》,這是75歲的編者韓慶祥在成書之日寫下的一首小令。一家三代將各自的作品一同編入這本「特殊家譜」,字裡行間充溢著人間真情,全家都沉浸在閱讀與寫作中,給無數人以榜樣與啟迪。
A 一本「特殊的家譜」
2019年4月,在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Ⅱ》山東讀者見面會上,韓慶祥與妻子劉榮芹、孫子韓王子宸(小名冰果)作為嘉賓代表出席。活動現場,韓慶祥拿出這本精心編著的《作品集》,為現場觀眾講述了其中的故事。「這真是一本『特殊的家譜』。」央視主持人張澤群現場如是說。
韓慶祥介紹,這本《作品集》匯集了自己和妻子、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七人的作品,共計120篇文章,絕大部分是由每個人見報的文學類作品彙編而成。書裡的一篇篇文稿,投映著社會的滄桑變遷,也記錄著這個小家庭的喜怒哀樂。
「出書的想法其實在我們60歲的時候就有了,因為全家人都非常熱愛文學,經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所以就想編成一本合集。」劉榮芹對記者說,這本書一開始只是一本簡報,她和老伴細心地將報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剪下來,一張張地整理好。發表的文章越來越多,內容又先後更新了五次,才有了現在這本正式出版物。
B「多讀書會帶來好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韓慶祥與家人都喜歡寫作,跟一家人都熱愛讀書是分不開的。
「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比較匱乏,像我們這種社會底層家庭沒有幾個喜歡讀書看報的,但是,唯獨我們家不太一樣,我和老伴每日都要閱讀,可以說閱讀就像家常便飯一樣不可或缺。」劉榮芹驕傲地說,同樣出身在工廠大院,他們在知識面上卻高人一等,究其原因,便是全家人都愛閱讀。
韓慶祥與老伴喜歡讀書寫作,在家中營造求知的氛圍和書香氣息,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和孫輩。韓慶祥的女兒韓爽上小學時,作文屢屢被刊用,還多次獲獎。兒子韓亮出版了一套四十多萬字的網絡小說,在全國都有不錯的排名,還一度引起廣泛熱評。受爺爺奶奶和父母的影響,孫子冰果從小也十分熱愛文學,上小學時便開始寫小說,學習成績優異。
「我相信多讀書會帶來好運。」細數完子孫們的成績,劉榮芹感慨到。
C 情懷是揮霍不完的「財富」
韓慶祥雖為工人出身,但從未放鬆對子女的培養與教導。無論何時何地,他總能有意無意地給孩子灌輸文學知識。
兒女在他的薰陶下,逐漸愛上了古詩文。韓爽上初三時,晚自習回家後經常要「過三關」,即需對出哥哥出的三句詩文,若對錯了,就會再加三句,直到答對才給開門,韓爽對不上來時總會急得直跺腳。
韓慶祥的做法曾經引起鄰居們的議論,一個工人,這樣培養孩子有啥用?事實證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女兒上學時語文成績年年第一,中考作文滿分;大學時組建樂隊並開班教授吉他課,一度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兒子的網絡小說剛出版時,好評如潮,曾有網友這樣留言:「嘻笑怒罵,褒貶揚抑,世間萬態,盡在作者筆下。我很慶幸自己可以讀到如此出色的作品,這無疑是玄幻發展史上一座不可忽視的裡程碑」。
這一切,都歸功於韓慶祥的用心栽培。「他用自己有限的知識體系,儘可能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廣闊的精神世界,放大了我們人生的坐標尺度,這筆珍貴的財富就是『情懷』,我們一生都揮霍不完。」韓爽寫到。
D 全家鍥而不捨探求文化
自從有了孫輩,全家人的生活就更忙碌了。
冰果兩歲時,韓慶祥買了一本《三字經》,自己一邊背誦,一邊教冰果讀。祖孫兩人還經常比賽背誦其中的句子,慢慢地,全家人都加入了學習《三字經》的隊伍中。古詩詞的遊戲形式,也由兒女當年玩的「過三關」改為孫輩之間的飛花令。孩子們在這種濃濃的學習氛圍中茁壯成長。
為了提高孫輩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效率,韓慶祥在家中建立了讀書角,為孫子孫女篩選出好書擺放在顯眼的位置,甚至將書中的精彩章節用各種方式標註好,以便於孩子們直接閱讀。他和老伴經常帶著冰果參加讀書會,會員們相互交流讀書感想時,也試著讓冰果說出自己的感受。
長時間接受文化浸潤的冰果,5歲時能熟背歷史朝代、二十四節氣,上小學之前,已經能看古文版的《三國演義》。小學四年級時,他寫了一部25000字的穿越小說,講述了李白穿越到現代的故事,令學校老師嘆為觀止。再大一點後,詩詞歌賦已能信手拈來。韓慶祥與老伴對孫子的成績感到驚喜又欣慰:「孩子們長大後一定比我們都強!」
有句老話說,官宦之家富不過兩代,商賈之家富不過三代,農耕之家富不過四代,唯有禮儀之家可以代代相傳。在韓慶祥的帶領下,全家人對文化的追求鍥而不捨,學而不厭。不僅如此,它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讓家庭更加和睦。正如有文化學者在《作品集》書評中寫道:一個家庭、祖孫三代都沉浸在閱讀與寫作之中,這是我們身邊的溫暖,也是最好的榜樣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