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學習】細草談攝影風格的養成和意境理解

2021-03-06 我看見

最近好多人和我探討攝影風格的問題,我不記得哪位老師說過一句話:「初學攝影談風格太早!」 我是贊同的,我認為初學攝影先練好基本功,攝影風格更多的可能無關技術層面的東西,是個人審美風格,人文素養,還有其他一些很感性層面的文化藝術積累。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看法,也可以加我微信交流:xicaocn

現在國內攝影界或者是全民攝影的緣故,大家一窩蜂上器材,加上媒體廠家涉及商業利益因素的導向,把攝影領域引到了一個只談技術和器材的時代。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浮躁。翻開那部《世界攝影史》,貌似世界主流精英攝影群體這近二百年來更多的關注是 攝影的人文與藝術層面的東西,器材只是實現的一個工具,它只是工具。當然,全民攝影就意味著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同臺演出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是好事,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值得吐槽的。不僅僅是攝影界,縱觀當今世界主流文藝界,在歐美社會也是網絡普及帶來了大眾快餐文化的流行,為了緩解生活壓力,增加生活樂趣,百花齊放的時代也是一種文化勝景。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早點鳳凰衛視專門有一個文化訪談節目談到這個問題,歐美的文藝圈子是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同時存在的,同樣具有話語權,大家各求所需,相互借鑑又平行的存在著。 而在亞洲,最近這十年,精英文化群體貌似在退出主流的文藝圈話語權,在舞臺上跳躍都是「娛樂至死」的大眾快餐文化,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越發浮躁的心態。所以,很多朋友一直在喊著攝影圈浮躁的問題我倒不覺得這是攝影圈的問題,歸根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的心態出了問題,攝影圈的現象只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我們固然無力回天,但也可以站出來說點話,給有心的朋友一點啟發,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夠了。

關於攝影技巧

我上次做了一個調查,關乎攝影技巧的,更多的人願意去學習攝影技巧。坦白的說,我不太喜歡攝影技巧的這個詞,因為不管是為了娛樂生活還是嚴謹學習,技巧這個詞對學習來說總不是什麼好事。懂得基本原理之後,就不需要刻意的記錄技巧,因為可以舉一反三,靈活應用。比如,有人問拍攝星空的技巧是什麼? 我會告訴他,你要好好研究下拍出星空為什麼要高ISO,還有慢一點的快門之類的,多問幾個為什麼,想清楚了就知道了原理,收穫要比技巧大的多,下次換一個場景,換了光線,你已經不需要再去記什麼技巧,而自己會靈活應用掌控曝光去拍出想要的感覺的片子。所以,抓住每一次深入學習攝影的際遇,舉一反三,攝影技術的提高才會順風順水了。如果這樣說,還不夠直觀,那我再舉一個現實點的例子:假如你看到了一個拍攝很好的場景,你記住了參數,下次照著模仿,可是這個時候,時間光線不同,有偏差,你旁邊有山,擋住了部分光線,你所處的位置也不同,空氣通透度也是不同,那麼你怎麼辦?你記住的參數就一點用途都沒有了。如果你熟悉各種曝光控制,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拍出感覺的片子。 禪學有個看法:「知道不等於理解,理解不等於參透,參透不等於可以踐行。」四層境界,需要我們愛好攝影的人共勉。

風格的養成

之前說,初學攝影談風格太早,我贊同。 但不代表就沒有風格,我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國內攝影界過分看重技術層面的東西,忽略太多人文素養還有美學修養層面的導向學習。數碼時代,同樣的相機,同樣的鏡頭,出來的片子幾乎色彩,畫質都是一樣。那麼風格從什麼地方而來? 還是從構圖,從拍攝元素,從個人拍攝喜好的點滴上來,但這些東西卻與攝影無關,都是攝影者本身人文美學積累方面的表現。也有人追求所謂的德味,玩點濃鬱藍調的色彩,我也會玩,這都是個人喜好,無可非議。但有一點是必須清楚的,就算你用的是頂級徠卡的色彩,那出來的風格還是相機與鏡頭的風格,不是人的風格。和你一樣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有這樣的風格,這一切還是無關攝影。日本有個攝影大師叫:山本昌男,他的照片幾乎你可以從一堆攝影大師作品中脫穎而出,那種風格無論換了什麼鏡頭,什麼相機都是不變的,你看到的是一個人的思想 ,一個人的情緒,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在攝影,而不是什麼徠卡或者頂級的器材在攝影。 再或者國內拍攝佛學題材的張望老師的佛寺題材片,那也是風格,不管換了膠片還是數碼,那種風格是度固定的,用光,構圖,感覺,始終如一人飲茶,味道如一。

所以,我認為,談風格可以離開攝影,還是那句名言,風格關乎你喜歡的電影,音樂,讀的書,愛過的人,有過的故事,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與認知,對人生與生命的看法等等,這些都是構成你風格的因素。 特別是在你風格還沒有養成的時候,你周圍的很多人肯定會投來嘲諷的眼光或者言語,這個時候你要堅持住,不要被他們幹擾了自己的路。你要知道,人性有個固有的規律就是,在你沒有所成時他們嘲笑你,在你有所成時他們羨慕嫉妒你,這些無關國內還是國外,人性共通的弱點。當他們嘲笑你的風格時,說明你已經開始有了風格,這是好事,就差堅持下去到開花結果。我剛開始寫點見解與看法時,也會被一些影友嘲笑文縐縐的,但我想,那我有什麼辦法?我從小學能寫作文就是這樣的風格,難道為了取悅大眾去改變自己?大可不必,有時堅持你自己本身就是風格。

意境的理解

如果是攝影基本技術是第一步,風格是第二步,那麼意境可以算得上第三步了。意境這個東西太抽象,藝術與審美都太抽象,也是沒有唯一標準的。人類也是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和生存問題之後才有了藝術,古往今來,無論中西方,藝術一直貌似是小眾群體的東西。固然現在文藝青年到處都是,可是借用木心先生一句話來說:先是有文藝,後來有了文藝腔,後來文藝沒有了,只剩下腔,再後來腔也沒有了文藝是早就沒有了。但我想不管是追求形式還是表面的光鮮,我麼還是多點寬容的心態。或許今天只是形式,明天總會出幾個未來的藝術大師,誰又不是從跌跌撞撞開始的呢?

但真的具象的談意境,大概總有點: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意境我堅持認為是小眾群體的東西,比如,你拿一張唐伯虎的:「落霞孤鶩圖」給一不怎麼識字的大媽看,她可能會覺得好,但讓她意境那有點為難她了。當然,我們並非看不起人民群眾的智慧,人民群眾一直都是有著充分的創造力與智慧的,但文化教育這個東西不是智慧能相抵的,從小受過文學薰陶和教育的人和平日連書都不怎麼讀的人在對文化敏感度上是肯定是不同的。我個人並不覺得學歷高的人就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未必學歷高,這些都不是劃等號的,也不分高低貴賤,最多大家只是領域不同。更何況對意境這個東西的理解,更是因人而異。 我常常給朋友說,你覺得有意境,是因為內心有意境,這些是你自己內心的反饋。別人只是製造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剩下的東西來自你的心。

所以,意境一直都存在,天地萬物之間,山水樹木之間,一直都存在。 發現意境和感受意境都不是攝影人的事情,也不是攝影作品的事情。攝影只是紀錄意境而已,最多只是以攝影者的主觀視角記錄意境,剩下的都是來自看照片人的心。也大可不必把已經看得很高大上一樣高不可攀,這些都是個人理解不同的世界罷了。

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談點對攝影風格以及意境養成的看法,有興趣也可以加我個人微信交流:xicaocn ;歡迎探討,探討使人相互借鑑學習,進步。

-

本文圖文皆細草原創,轉載必須署名。 禁止商業使用;

相關焦點

  • 如何修煉攝影基本功?(內功心法篇)
    所以,我總建議很多朋友不要本末倒置,學習,先建立思路 之前談了修煉攝影基本功的方法篇,這次來談談「內功心法」的問題。我們都曉得陸遊有給他兒子的詩: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意思就是:你要想學習寫詩,應該把精力放到詩外的天地。也就是說學習做詩,不能就詩學詩,而應把工夫下在掌握淵博的知識,不斷的觀察天地自然,人與社會的各種現象規律之上。
  • 攝影風格來自人的性格和感受
    作者介紹:細草 ,尼康中國NPS專業攝影師,中國攝影報撰稿人 原創圖文,歡迎原文轉發分享看到許多影友認為前面兩次實驗和比較可以很好的通俗易懂
  • 意境——藝術攝影的靈魂
    這是因為拍攝山水風光決不是機械的記錄,而是經過作者的選擇和取捨,傾注作者主觀的感情,去表現山水的氣勢和神貌,去突出它美的部分和美的瞬間,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愛,也就是說賦予了作品一定的意境。這種意境,即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使讀者或觀眾通過作品引起聯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這就是藝術風光攝影的魅力所在。
  • 攝影札記 風光攝影中的意境
    風光攝影中的意境賴渭 圖/文(三)風光攝影畫面的心理效應
  • 意境是藝術風光攝影的靈魂
    這是因為拍攝山水風光決不是機械的記錄,而是經過作者的選擇和取捨,傾注作者主觀的感情,去表現山水的氣勢和神貌,去突出它美的部分和美的瞬間,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愛,也就是說賦予了作品一定的意境。這種意境,即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使讀者或觀眾通過作品引起聯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這就是藝術風光攝影的魅力所在。
  • 金夫人婚紗攝影價格是多少 好看的外景婚紗攝影風格
    金夫人這個品牌在國內是比較有名的攝影機構,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設有三百多家連鎖店,方便各地的新人到店諮詢。大家會問金夫人婚紗攝影價格是多少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在為大家分享外景婚紗攝影風格。金夫人婚紗攝影價格是多少關於金夫人婚紗攝影價格問題其實每個地方是不一樣,一般來說拍照在三千到五千元左右,因為要看服裝的數量、外景的數量等等來判斷價格的。 中端價位就在五千到一萬元左右,高端的話就是一萬到十幾萬都有的。當然價格越高所配套的服務、化妝師、攝影師、場地、服裝都是更好的。
  • 【攝影技法】拍出有意境照片看看這6個訣竅
    如果想學習更多的攝影技巧,推薦您閱讀由雷波老師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攝影構圖99法則》一書。光和影是攝影的靈魂所在,有的時候,一道光就可以為照片帶來故事感。你可以試試去找些有光影對比的東西來拍攝。光和影有對比的場境、剪影效果、高光或低光類別的照片也是很好的嘗試。
  • 攝影大師,拍出有意境照片——6個訣竅
    』的相片,除了多參考其他攝影大師的作品,還要多練習,隨時看到有意思的東西,便用這些思路拍下來,久而久之你就可以掌握了!二,尋找光和影光和影是攝影的靈魂所在,有的時候,一道光就可以為照片帶來故事感。光和影有對比的場境、剪影效果、高光或低光類別的照片也是很好的嘗試。
  • 初學攝影怎樣選擇鏡頭
    之前談過選定焦鏡頭的心得,這次綜合上次的,系統談一下,初學攝影愛好者如何選擇鏡頭的問題。
  • 不得不學習的攝影知識4篇
    我們喜愛的攝影風格和後期製作手法都會隨著年月轉變,當時情迷滄桑強烈感覺的你也許在數年之後會愛上柔和自然也說不定,如拍攝了JPG修改儲存後你的相片只得一個可能性,但用RAW來拍攝,將來你可隨著你喜好和風格隨時更改你從前的作品!(轉自網絡, 版權所有,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攝影小白不明白攝影風格!這4步搞定!
    如果你是學習攝影有一段時間了,那麼應該會聽過別人討論攝影風格的問題,那麼什麼是攝影風格?又該怎麼塑造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呢?我們經常常聽到 「風光攝影」、「傳統攝影」、「觀念攝影」 「新聞攝影」、「人像攝影」、這些詞彙,這些詞彙就是攝影風格,一個攝影玩家真正的風格卻不僅僅是只用這些詞彙來概括就能描述的,下面的 4 個要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加以分析,找出你適合的風格,確立自己的攝影風格!1. 你喜歡拍什麼題材?
  • 你有自己的攝影風格嗎?
    可是在你能夠準確的定義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定義自己的風格。其實很多攝影師的風格並不是自己去定義的,而是那些看照片的人,他們從一張張照片中的特定元素組合和色彩色調的運用看出了一個攝影師的特點。當你的職業生涯越來越漫長,你拍攝的照片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風格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 初學者怎樣自學攝影構圖?
    比如你和朋友下班走過路邊,別人看到:頭上路燈正暖,旁邊車流正濃,天空深藍如詩,瞬間就掏出相機拍了一張。你卻沒發現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交融美景而悄然走過。如果連發現美的線索的意識還不能具備,談構圖不是為時尚早?所以我一直提倡構圖更多關係的是感性的審美問題。這個不是只看大師的攝影作品可以解決的,綜合來說,是提高自己美的修養,美的靈感。
  • 攝影是減法,極簡風格的拍攝要點!
    在藝術世界中,這種風格被認為是非常主觀的概念,其內涵和解釋都取決於讀者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怎樣才能拍出這種將「減法」運用到極致的作品。極簡主義攝影的第一要素,便是色調統一,這點在風光攝影中尤為重要,讓畫面內的景致洗去鉛華。色調統一但並不單調,猶如有色素描一樣只用高光、暗部、陰影和交界線說話,打造風光片的純色之美。
  • 世界攝影大師,是如何理解「攝影」的?
    好照片是技術和藝術的成功合成。 除非景物使我感興趣,否則我會略過不拍而節省我的膠捲以便拍更好的東西。Arnold Newman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 光給了我創意的形狀和腳本,也是我成為攝影師的原因。
  • 學習體會 | 2020「浙江發展與影像創作」中青年攝影人才研修班學員心得
    也正是因為缺乏某些知識的儲備,我們也甚至可能看不懂一張杰作、不理解一種風格,那麼我們的攝影,也必陷入一種極其狹窄的觀看視覺,或許你會獲得一些攝影比賽的獎項,也或許你可以加入一些協會,但這些並不代表你懂得攝影。     比如,當我們看到古斯基的《萊茵河》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上述知識儲備,你最多也只能說:哦,畫面好美,然後呢?
  •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郭建設談攝影
    儘管如此,我仍然很感激在部隊的時光,起碼我學習到了拍照的技術。那時候都是膠片,相機都是不帶測光的,都要靠技術,沒有紮實的技術功底,很難完成拍攝。王文瀾是我的戰友,又是我攝影的啟蒙老師,在部隊,我跟他一起拍照,共用同一個暗房。可是沒多久,他就轉業了,到籌建中的《中國日報》當攝影記者。
  • 11位攝影從業者談攝影比賽
    做評委是個學習的過程,尤其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和不同思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特別開腦洞。  除了優秀作品外,我會更關注不同地緣政治下的評委們怎麼理解作品。比如,同一個題材,日本人和美國人是怎麼理解作品的。最終評出來的作品,不一定是最驚豔的,但一定是在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念下都能接受和認同的作品。我關注這些獲獎作品是如何跨越了評委的認同縫隙,最終獲得了一致認同的。
  • 教你十招極簡風格攝影技巧,意境美!
    簡單幹淨的畫面背景是拍攝極簡風格攝影作品的最佳選擇。外出拍攝時,不妨選擇畫面元素較少的風景作為拍攝背景。一望無際的麥田、一碧如洗的天空、巖石堆砌的小山,亦或是浩瀚無邊的湖泊海洋,都可以作為極簡攝影的拍攝背景。
  • 90後的他將潑墨山水與攝影結合在了一起,創作出了絕美的意境!
    我這說來輕鬆,但這也是有很深的基礎的,所以和我的攝影的結合其實也不算是種巧合,一直以來,倒是一直在研究潑墨山水,而後來結合自己的攝影作品繼續創作出新的藝術世界,估計也是一種緣分吧。我其實一直都堅持著這樣的一種水墨韻味,研究著,失敗了太多太多,畢竟也是瞎琢磨,真是不容易。說起水墨,水墨其實也是中國人的一種審美情節,這也是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一種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