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大暑:輕羅小扇撲流螢

2020-12-23 亞魯紫雲

二十四節氣·大暑

大暑記

7月22日16時37分,

迎來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

「大暑」即大熱,此時節大熱曝萬物。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古時候沒有數據化的溫度概念,氣象記錄中如何來描述天氣炎熱呢?

最簡潔的是「亢陽」或者「大熱」,也就是陽氣太盛,天氣太熱,但無法體現具體的炎熱程度。最常規的記錄語,是「驕陽似火」或「火傘高張」,以及炎熱的後果:暍死者甚眾

此外,大熱為焚熱如燻灼牆壁如炙地熱如爐椅席炙手等等多是以比喻的手法進行記錄。大地像火爐一樣,熱得像著火了一樣,摸哪兒都燙手。

用唐代詩人權德輿的說法,是:「倦眠身似火,渴歠(chuò,飲)汗如珠」,是「悸乏心難定,沉煩氣欲無」。唯一的辦法,是期待降雨,「何時灑微雨,因與好風俱」。

宋代詩人梅堯臣這樣寫道: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盛夏時節,真是熱得無處逃避。柴能燃出火,湯能熬成膏。鳥都嫌棄自己的羽毛,獸也嫌棄自己的皮毛。

在北方地區,大家還經常爭論小暑大暑誰更熱,因為大暑時節北方進入雨季,所以氣溫反倒沒有小暑的時候那麼高了。在南方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大暑是無可爭議的高溫冠軍。而且現在的高溫,越來越是那種提前開始、延後結束的「超長待機模式」。

大暑時節什麼最暢銷?宋代《歲時廣記》中記載唐代盛夏時冰塊之緊俏:「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每頒冰雪,論筐,不復償價,日日如是。」

雖然我們的意念之中,古人是以涼亭、樹蔭、蒲扇、清茶的方式消暑,但實際上很多人往往也是和現代人一樣嚼冰塊兒,喝冷飲。唐代詩人李群玉《文殊院避暑》有言:

赤日黃埃滿世間,松聲入耳即心閒。

願尋五百仙人去,一世清涼住雪山。

有人甚至恨不得夢想著,一生一世都居住在雪山之中。

正所謂「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對此,《農政全書》也做了一番解讀:「夏秋之交,稿稻還水後,喜雨。諺云:夏末秋初一劑雨,賽過唐朝一囤珠。言及時雨絕勝無價寶也。」但南方即使有降水,也往往難消暑熱,「時暑日烈,其水之熱如湯」。

什麼時候才能好一點兒呢?北方是期待立秋「涼風至」。南方更晚,要一直等到白露時節「玉露生涼」。

我特別喜歡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苦夏》,他說,苦夏不是無盡頭的暑熱折磨,而是頂著烈日的堅忍本身。人生的力量是對手給的,強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夏熱冬寒的鮮明四季,錘鍊了我們的堅韌。氣候的張力,造就了我們的意志力。

大暑一候「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草衰敗和腐爛之後,生命的運化在繼續,靡草腐爛之後能變成螢火蟲。真實情況是螢火蟲在枯草上產卵,溼熱的大暑時節卵化而出。大暑二候「土潤溽暑」,說的就是現在高溫高溼的「桑拿天」。「溽暑」便是那種溼漉漉的悶熱,溼氣好像從地裡冒出來的。大暑三候「大雨時行」,指的是下得酣暢淋漓的雨。之於古人,此時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

宋英傑趣解大暑三候

流螢記

「流螢之美,以大暑為最。」

詠螢火阿魯阿卓;曲比烏力;吉合拉作;日哈鄉中心校藝術團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 第8期

詠螢火

唐丨李白(舊傳)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詠螢

唐丨處默(又作周繇)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

亂飛如曳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詠螢

唐丨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的歷,光亮、鮮明貌。飄颻[piāo yáo],同「飄搖」。

詠螢

唐丨於季子

卉草誠幽賤,枯朽絕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覺生光輝。

直念恩華重,長嗟報效微。

方思助日月,為許願曾飛。

宋丨張舜民(節選)

月明敢向星中亂,

天黑偏能雨裡飛。

今日分明知我去,

何年漂泊照吾歸。

大暑風俗

7月22日,入「大暑」。7月26日,入「中伏」。

身安

今年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酷熱多雨、高溫潮溼,「桑拿天」在此時幾乎成為常態。熬這「苦夏」,心態和起居皆宜「佛系」,輕音樂怡情,輕運動健身,輕午休安神。

食安

這一天,福建莆田人講究吃荔枝,山東人慣「喝暑羊」(即喝羊湯),廣東地區吃「仙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臺灣則是吃鳳梨,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取平安吉祥、生意興隆之意。在北方,多數人家會熬一鍋綠豆粥。此時節,清心降火的菊花、蓮子、百合、苦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家安

在我國各地的大暑民俗中,浙江台州一帶的送「大暑船」最盛。送「大暑船」送走的是船上「瘟神」——當地傳統文化中的「五聖」,以此祛災祈福。小暑迎接「五聖」,大暑「五聖」隨船入海。船上除了豬、羊、雞、魚、酒等祭祀之物,有時還能看到代表著水手、船長等角色的木偶、玩具作品。

心安

舊時消暑,臨水賞荷,暑月遊船。人們會攜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門賞荷,喝酒聚會。據說,北京什剎海「荷花最盛」,舊時每至六月,士女雲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後開始種植青蓮,文人雅士暑日則泛舟其上。南京人則在大暑前後乘船夜遊秦淮,呼茗清談,賞月觀景,好不快意。願你,亦在方寸自然間覓得心靜涼爽。

插圖丨 視覺中國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輕羅小扇撲流螢
    秋夕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秋夕  ——唐 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輕羅小扇撲流螢!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 「投稿系列第一期」輕羅小扇撲流螢
    唯美食與畫畫不可辜負~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雯胖胖~今天要帶來一位小夥伴的作品分享,來自@輕羅小扇撲流螢 小姐姐的投稿,這位小姐姐也很貼心,每一張畫都配了自己的文字~作者:第一張畫的是一隻沒有名字的綠色小鳥
  • 「詩詞鑑賞」大暑丨在詩詞中遇見夏天 遇見流螢!
    兒童競追撲,照字集書囊。夏夜螢火蟲在林間花塢中上下飛舞,如同星光點點的美景,畫堂外兒童競相捕捉,用來囊螢作燈夜讀浣溪沙宋-張元幹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夏夜靜謐,散發納涼,湖光山色,極堪賞玩。
  • 輕羅小扇撲流螢,坐看牛郎織女星
    古人還稱螢火之光為「流螢」,一個「流」字,把那種稍縱即逝、不可捉摸、如夢似幻的神秘和飄曳,全勾勒出來了。古詩詞裡,「流螢」之美比比皆是。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唐·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這是離家千萬裡的遊子在朦朧月色裡,思緒隨著秋草叢中的螢火蟲兒飄曳。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每日一抄】輕羅小扇撲流螢
    【秋 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海棠 抄)(輕風 抄)【水調歌頭·遊泳】(現代)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武陵春】(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 物候:大暑一候——腐草為螢
    大暑是一年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一候「腐草為螢」是七十二候中的第三十四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時節,雨水特別珍貴,下雨就意味著糧食多產,「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 何處撲流螢 ■楊文謙
    杜牧是我喜愛的詩人,人稱「小杜」。與詩聖老杜相比,筆下不見了艱難苦恨、萬裡悲秋,有的是倚紅偎翠,淺唱低吟,的確少了些憂國憂民的抱負,但那格調清麗、情感真摯的詩句,今日讀來依然動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今日大暑:萬物各爭其時,眾生各安其命
    編撰 | 儒風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炎熱程度超過小暑。大暑之後,就是立秋。夏天即將結束,極度的高溫之下,已有陰氣顯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天即將在大暑的序幕裡優雅退場。臨別之際,它用自己的獨特的物語,為我們講述生命的真諦。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期一會,好日常在。三候始電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候桐始華 二候田鼠化為鴽(rú) 三候虹始見穀雨萍水相逢 雨生百穀一候萍始生 二候鳴鳩拂其羽 三候戴勝降於桑立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一候螻蟈鳴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小滿月盈則虧 水滿則溢 小得盈滿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紅團」也叫「半年圓」,比「冬至圓」小一半。「半年圓」是以糯米磨成漿,瀝水搓團,有些加了紅面就成了紅色,還可以配甜湯,象徵著全家的圓滿與甜蜜。在文昌市文城鎮城梅村的荷花池中,一群鴨子在荷葉間戲水避暑。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閩臺粵港等地在大暑時節常吃仙草解暑。仙草又名仙人草、涼粉草。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也叫涼粉,是一種消暑小吃。
  • 大暑: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2020年7月22日農曆六月初二迎來大暑節氣大暑,是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在靜夜裡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二候:土潤溽暑「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
  • 今日大暑,這些養生常識一定得知道!
    2020年7月22日,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