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妹妹的老公得了腦癌,是最嚴重的那種。目前手術很成功,現在在接受放化療。妹夫本人一直不認為他自己是得了癌症,但各項治療他都很配合。有一次在聊起他的治療方案時被他聽到一些,他就很生氣地說:「我是癌症啊,還要這樣治療?」沒有人回答他,但妹妹說出那之後他開始睡不好。隨著放化療的深入,身體的副作用開始出現,吃不下飯,於是他自己開始說「我是要死的人了」。他又是一個沒有什麼朋友的人,性格不是很好,所以,接下來,如何讓他能保持積極心態接受治療,樂觀地面對每一天?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你的妹夫在面對著很嚴重的腦癌,其實也就是意味著他在面對死亡。因為很多癌症患者,在經歷一系列的治療之後,都會無可避免地走向死亡,這是現代醫學還無法結局的問題。當然奇蹟也是存在的,跟病人的狀況、心態各方面都有關係,但不是說只要心態樂觀,就能好起來。我們必須得承認,有時候努力也是無濟於事的。
你妹夫的反應其實很符合面對死亡各個階段的變化,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悲傷、接納。剛開始的時候是否認,不相信,就像你描述的他一直不認為自己得了癌症,積極接受治療。其實治療的過程和方式都會讓人有些感覺,只是自己內心不願意相信。後來就是憤怒,大概就是現在所處的這個階段。
你們作為親人,希望他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對方能夠振作起來。但是如果設身處地地感受一下,你就會明白,這其實有些強人所難。你們希望妹夫樂觀、積極面對,對疾病有好處,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一個人在面對重大疾病、生命威脅時,如何能輕易地樂觀呢?可能我們看到很多事例,講病人如何樂觀,如何戰勝疾病。但是不可否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在死亡面前,頹廢、消極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體驗。所以我們需要去接納病人此刻的感覺和心態,允許他的消極、頹廢。讓他知道,無論此刻他是怎樣,親人們都願意陪伴左右,陪他一起面對。等他自己經歷這些過程,慢慢接受。
如果說能親人能做些什麼?有一句話叫「向死而生」。就是我們不要避諱去談死亡,只有能正視死亡、面對死亡這件事,我們才能更好地活。所以告訴他真相就好,然而接下來可以談一談死亡,可以一起看一看有關死亡的電影、書籍,比如《尋夢環遊記》,這個電影用作死亡教育非常好,我想也適合此刻你妹夫。
我們對死亡恐懼,是因為它是未知的,是因為害怕有很多遺憾。所以可以和他聊一聊這些,聊一聊想做些什麼,然後盡力去滿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