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間世》用紀錄片形式展現人生百態,講述每天發生在身旁的真實和人性,以豆瓣高分俘獲了大多數的觀看者。
醫生,被譽為白衣天使,他們隨時待命、救死扶傷。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奔跑,醫生為健康保駕護航,一句「有我們在」,溫暖了多少人的心。
有調查顯示,世界上最幸福的三類人,分別是餵完孩子的母親、完成了傑作的畫家和做完手術的醫生。
今天是中國醫師節,我們走進鄞州肛腸醫院,走進副院長何紅豔日常的工作。
寧波鄞州肛腸醫院副院長
中華中醫學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女醫師學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肛腸專委會常務委員
中國便秘聯誼會常務理事
寧波首位小兒、女性肛腸專家
成立寧波首個便秘科
有很多人問過何紅豔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做醫生,你後悔嗎?她的答案一如既往:不後悔!
一份錄取通知書,讓她與中醫結了緣。母校成都中醫藥大學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從古至今名醫層出不窮。在學校裡,她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中醫基礎理論》,大學一年級參觀了中草藥基地,更是為她打開了中草藥新世界的大門。
「小時候,田間不起眼的小植物,卻有著大作用。一種藥物不同的炮製方法,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何紅豔舉了一個例子,多種疾病治療上都會用到白朮,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歸脾湯等,而生白朮可用於便秘的治療,炒白朮可用於腹瀉的治療。
「中醫和西醫最大區別就是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通俗一點說就是私人定製。」她說,即使面對同類病症,不同的人處方也不盡相同。
肛門比眼睛還要珍貴,不可替代。許多患者或因病症隱私難以啟齒,或因找不到合適的看診醫生,或對手術有著誤解等,存在諸多的負擔。
每個患者會有自己的故事,試著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生活、心態和症狀,才能定製出真正符合他們的診療方式。」初遇何紅豔時,她短髮清爽幹練,快速地走過了醫院走廊,原因是她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看診的患者,她還說,這是對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負責。
曾有一退休的老幹部總覺得肛門有蟲爬感,去了多家醫院做檢查,結果顯示很健康。直到遇到了何醫生值班,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溝通中,她發現是因為退休後,老幹部把注意力從工作轉移到了身體,導致局部肌肉痙攣。聽說他喜歡爬山,何紅豔便建議辦理出院,去周邊山上居住一段時間。老幹部一開始將信將疑,果然,一個月後便收到了他病癒的好消息。
接診中,她也遇到過因恐懼而遲遲未動手術的患者。70多歲的爺爺在割除痔瘡手術後,拉著她的手連連感慨,深受痔瘡困擾已有50多年,能早點遇到何醫生就好了。期間,遇到想去出國做手術的人,是她充足的信心和暖心講解,讓患者最終選擇留在鄞州肛腸醫院,並以精湛的技術、周到的服務,讓患者對國內的醫療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遇到過有患者曾一箱箱購買開塞露以解決便秘問題,但經過何紅豔醫生的手術和中藥調理,徹底地恢復正常,患者表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有時治癒,常常緩解,永遠安慰。」志願服務與院內工作有著很多相通之處,何紅豔解釋,公益讓醫生走出去,走進患者生活,也能讓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病症。
兩年前,一則先天無肛女童消息引起了她的關注。由於排便困難,4歲的小星星的肚子脹鼓鼓,隨時有生命危險。貧困的家庭無力承擔至少20萬的醫藥費,一度想要放棄,何紅豔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作為女性、小兒肛腸科領域專家,她帶領團隊千裡救治:一方面啟動醫療救助金,另一方面展開公益救治。
圖片來源央廣網
公益無小,集小愛而成大愛,身體力行為志願服務事業盡綿薄之力。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3月,她選擇回到老家寧波,在鄞州肛腸醫院成立首個便秘科和女性肛腸科,同時,加入到醫院的義診工作中來。同事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社區設點便民問診,長達3小時的志願服務中,何紅豔一刻都沒用休息,第二天喉嚨沙啞,她依舊堅持醫院門診為患者看病。
十餘年的行醫路,有著4000餘臺手術,她注重細節和精準。談起自己第一次做主刀醫生的情景,她依舊記憶猶新:當第一刀劃開患者的皮膚,全神貫注中充滿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這麼多年過去,我堅信第一刀是何其重要,方向、長度、深度有講究,甚至還關係到整臺手術的成功與否。」
「對我來說,做手術是每天都有的工作,但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是一生才有一次的事,是一場令他們擔憂的事,所以,一定要善待患者。」在何紅豔看來,對於她遇見的人,無論是門診中遇到的,還是手術中接觸的,她始終懷有特別的感激。
她常告訴自己,患者把生命託付於她,是對她最大的信任。除了感激,還要以暖愛之心理解和尊重他們,醫生看的不僅僅是病,更是人。看診耐心、觀察細緻、處理細膩,一個都不能少。
視病猶親,把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或朋友一樣對待,是何紅豔入行以來所堅守的準則,也悄然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在患者們心中常常把她當作真正交心的「知心姐姐」、「忘年交」或是「醫生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