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詩詞史上有很多經典的詞牌名,譬如:《少年遊》、《蝶戀花》、《清平樂》、《漁家傲》、《菩薩蠻》、《鷓鴣天》、《生查子》……一般說來,一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有的時候一個格式會有很多種變體,《少年遊》便是這樣的詞牌之一。《少年遊》正體加變體足有十五種之多,而到底哪一個人是正體爭議一直存在,只是大多數人認為晏殊所作《少年遊·芙蓉花發去年枝》為正體。
每一個詞牌的形成都有自己的來源,如:《蝶戀花》一開始是唐教坊曲;《漁家傲》作為曲調最早用於佛曲、道曲;而《少年遊》的來源又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眾說紛紜,有三種說法佔了主流,一說調名源自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行樂詩》,「少年宜遊春,莫使顏色槁」,一說是柳永所創,依據他詞中有「貪迷戀、少年遊,似恁疏狂」的句子,最後一種說法是晏殊首用,《少年遊·芙蓉花發去年枝》末句為「長似少年時」,晏殊便以此為詞牌名。
不管《少年遊》起源為何,格式如何,詩詞史上卻有眾多的《少年遊》傳世,這其中經典之作很多,不過小佛認為最經典的三首《少年遊》當屬柳永的《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晏殊的《少年遊·重陽過後》、蘇軾的《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的這首《少年遊》詞牌正是對全詞本意的濃縮,柳永年輕曾在長安遊歷,這首詞正是對昔日少年時遊歷的回憶。上片全是對長安秋日黃昏的景物描寫,下片直接由景轉情,直抒胸臆,懷念年少時肆意張狂的生活,朋友們一起飲酒作樂,而今時過境遷,物非人非,再也找不到少年時那種生活的痕跡。
少年遊·重陽過後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豔,特地鬥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將瓊萼等閒分。留贈意中人。
這是晏殊的一首狀物的詞,細膩仔細的描繪出月下芙蓉地秀美。全詞以季節開頭,描寫出秋季的一片蕭瑟之景,而晏殊卻靠著欄杆,欣賞那月色之下的芙蓉,芙蓉與月色、霜色竟然顯得那樣的相得益彰,同時芙蓉淡淡的花蕊似乎告訴這個世界,春天就要來了。這樣的景色讓晏殊心裡非常舒服,想把這一切的美好都留給自己的意中人,「莫將瓊萼等閒分,留贈意中人」是全詞的點睛之筆。這樣的清麗之景,明豔之花,眷戀之情,讀來真是讓人心中舒暢。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這首詞是蘇軾在潤州賑災時所作,那年江蘇受災,蘇軾離開妻子兒女到各地公幹,這一出門就是大半年,滿眼悽涼之景讓蘇軾越發思念家人。這首詞並非是蘇軾代別人所作,不過是以妻子的口吻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上片寫分別之後季節景色的變化,訴說妻子對離家丈夫的思念,「飛雪似楊花」變為「楊花似雪」,送別時的情節和現在何其相似,不由得讓人更加感到惆悵和孤寂。下片由室外之景轉入室內,丈夫遲遲不歸,只能學李白舉杯邀明月,畫梁上的雙燕都依偎在一起,而自己卻和丈夫分隔兩地,更顯閨中人的孤單與寂寥。
這三首《少年遊》您的讀過嗎?不知大家是不是還有其他經典《少年遊》分享分享。
參考資料:《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