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年事情比較多,最近天氣也變化無常,連動物也出現了異動。這兩天廣東有一池塘裡上千條魚突然自己跳上岸,村民們擔心這是地震前的徵兆。
圖: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
實際上,魚跳上岸的因素有很多,動物可以預警,但是談不前兆或徵兆。在我們印象中地震是災難,然而地球每天都會出現地震,我們生活的陸地如同一艘艘巨大無比的船上。
圖:中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圖
不同的是海裡並不是水,而是地下巖漿,並且這個「海」對於船來說太小,船遊得也比較慢,因此船之間的移動與接觸使得全球一天平均地震次數高達1萬多次,但大多數地震都很輕微,或者在荒無人煙的地區。
地震怎麼來的?
地球是一顆巖石行星,在形成之初溫度很高,隨著時間的流逝外層冷卻,形成了結構堅硬的巖石圈,最上面為地殼,而巖石圈下的軟流層具有流動性,促使地殼板塊發生移動。
圖:地球結構
當地殼相互擠壓時會積蓄能量,在某一時刻繃不住就會崩潰,地殼破裂、變形、移動,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振動,這就是地震,這些振動通過地殼傳播,也就是地震波。
圖:板塊運動
地震能否預警
動物能否預警地震取決於地震波,如果劇烈地震到來之前先出現了輕微的振動,例如蛇緊貼著地面是能感受到的,因此會發生異動。
圖:情況一,動物可以感知到紅色區域的地震波,在巨大振幅來臨之前
如果劇烈地震與輕微的振動時間差太短,或者說直接產生了劇烈地震,那動物也來不及反應,別說是預警了。
圖:情況二,無能為力,動物也只能聽天由命
關於蛇等動物感知到振動和我們預警地震是一個原理。前兩天雲南5級地震,地震檢測設備成功預警,當發現地震啟動時,就會瞬間在電視上,網站彈出倒計時窗口,並且市民也會收到簡訊,城市各處大喇叭也會倒計時。
圖:四川地震預警
去年6月份,四川長寧6.0級地震的成功預警更是為四川人民創造了「黃金61秒」。那麼預警的原理是什麼?廣東的魚兒是不是也再預警?
地震波
圖:一開始輕微上下搖晃是縱波(P波),後面劇烈的左右搖晃是橫波(S波)
地殼運動造成的地震會出現兩種波,一種是縱向的我們叫P波或者壓縮波,一種是橫波也叫S波。
圖:P波的傳遞,注意不同網格線間疏密的變化
縱波就如同一個又長又緊密的隊伍,後面有人擠了一下,結果每個人都向前傳遞受到的力。微弱的P波殺傷力並不高,在一些大地震之前,最開始感受到輕微的上下晃動其實就是P波,但有些P波太小,只有動物或者地震儀器才可以感知到,由於P波傳遞速度比S波快,所以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
圖:P波彈簧示意圖
地震造成傷亡的波是橫波(S波),殺傷性更大。
圖:S波傳遞示意圖
S波從地球內部的震源像四處擴散,到底地表,會使地面發生左右顛簸。
圖:S波彈簧示意圖
一般大型地震S波會比P波稍晚到達,這樣就給我們贏得了與生命賽跑的時間。不過,P波人類很難敏銳的感知,需要藉助儀器幫我們預警。
圖:簡易地震監測,彈簧抖動,就會在旋轉的紙上記錄波動
動物能否預測
從我們對地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動物出現異動其實震源已經形成,地震已經開始,動物並無法提前預判。雖然P波較快,但是時間差極短,從幾秒鐘到幾分鐘不等,所以動物的異動只能算是預警和我們的預警是一樣的。
圖:動物異動
我們經常能聽到地震前動物出現異動的故事只是因為心理學上的「確認偏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們總是對發生了重大事情時的記憶更加深刻,當動物出現異動,災難發生了,他倖存下來了,由於「確認偏見」,就會認為異動與災難存在關聯,並反覆講述傳播。如果動物出現異動之後並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沒有與重要的事情發生關聯,久而久之這件事也就淡忘了。
廣東的魚
綜上所述,廣東的魚兒並非是地震的前兆,如果是的話,地震早就發生了,並且魚跳出池塘的同時也沒有觀察到其他家禽出現異動。有研究人員表明魚兒之所以自己跳上岸是因為該池塘是一灘死水,水質很差,由於近日連連下雨氣壓較低,天氣又炎熱所以分分跳出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