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位從揚州走出去的高僧大德,立志於在全世界推廣「人間佛教」,最近,90歲高齡的他回到家鄉,在揚州講壇開壇立說。昨晚,為了表達對星雲大師的崇敬,《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在揚州大劇院上演,這場音樂會以星雲大師詩詞作品和故鄉揚州主題歌曲為主,再現星雲大師的感人情懷。儘管未到現場,星雲大師還是為現場觀眾們錄製了祝福視頻。
星雲大師錄製祝福視頻
音樂會開始之前,大屏幕上就放映了星雲大師的祝福視頻。在視頻中,星雲大師說道:「我今年90歲了,78年前,在我12歲時,我出家當了和尚。我五音不全,當和尚也是不夠格的,但是儘管如此,我也知道音樂對於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的和尚為了傳教,提倡唱歌,以前僧人們唱梵唄之聲,是唱給菩薩聽的。我認為,最好唱給人聽,人人皆是佛。音樂可以改變人生,改變人的性格,如果兒童從小開始唱歌,那麼兒童長大不會變壞。從小受到音樂的薰陶,就能成為健全的人。我寫了1000多首歌詞,有人進行譜曲,每年在臺灣的國父紀念館,幾十個國家的人歌唱比賽。今晚的音樂會,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視頻播放結束後,大劇院內頓時掌聲雷動,很多觀眾都自發站起身來,為星雲大師的精彩演講鼓掌。
音樂會演繹感人情懷
整場音樂會在揚州市歌《茉莉花》中拉開帷幕,星雲大師一生雲水漂泊,想必在離開揚州的許許多多的日夜中,他的腦海裡,也經常響起這首熟悉的小調吧。「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作為一首蜚聲國際的民歌,星雲大師肯定在其他地方也聽過這首旋律,他肯定會會心一笑吧。
琴聲泠泠,茶香四溢,這是一首名為《星雲》的詩歌朗誦。「星,不怕黑暗。雲,不怕陰天。」在星雲大師的人生歷程中,經歷過太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然而星雲大師都以堅毅的耐力,守到雲開星明的那一刻。
《我願》《點燈》,都是星雲大師自己作詞的音樂作品,在這些歌詞中,都可以看到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的理念,只有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為別人付出,為別人點上一盞明亮的燈,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一半一半歌》同樣是一首勸人向善的歌曲,「接受美好的一半,包容短缺的一半,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這首歌曲,也是由揚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夏峰為星雲大師譜曲,旋律明朗,節奏明晰,在一句句看似平淡的歌詞中,能夠體悟星雲大師的處世哲學。
這場音樂會,閃爍著很多揚州元素。「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杜牧筆下的揚州,也是歌者所吟唱的揚州;琴樂合奏《二十四橋水月情》,古琴,古箏,都是最為古典的樂器,再現了二十四橋的勝景;《兒時印象杖頭情》,在星雲大師記憶中,也有那些木偶的身影吧;還有那一條條《揚州小巷》,在揚州清曲的清雅歌聲中,每一條都蘊藏著星雲大師美好的記憶。
音樂會上,不僅有本地的演員,還有來自外地的演員。揚州籍歌手湯非特地從北京趕回來,為星雲大師獻唱《一生緣》《為你做點事》,向星雲大師致敬。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俊也以一首盪氣迴腸的《春歸中華來》,為觀眾演繹京劇的恆久魅力。最後一首歌曲是《惜別歌》,可是大家都相信,星雲大師和揚州還會再相逢。 記者 王鑫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