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機構推出23億振興抵用券 各界質疑聲浪不斷

2020-12-27 央視網新聞

央視網消息:因為新冠肺炎對島內各個產業造成的衝擊,臺行政機構12日宣布將推出23億元新臺幣振興抵用券,不過,這種振興抵用券要和住宿綁定,此消息一出各界質疑聲音不斷。

臺行政機構12日宣布將推出23億元新臺幣振興抵用券提振經濟。據了解,這種振興抵用券將會隨住宿發放,每房800元新臺幣,可以用在夜市、商圈、餐廳與文化活動等4個領域,不分區域、全臺通用,要等到疫情趨緩才發放。不過,根據網絡媒體的民調顯示,有六成五的民眾不會因為要使用抵用券到外縣市住宿。

國民黨民代洪孟楷 :「如果要綁這個旅遊變成,我們都還要先花一筆高額的住宿費用,到外縣市才能使用區區的800元,而且800元還是分四張每張200元,我想這個是杯水車薪,而且這會讓大家覺得不符合比例原則。」

中小企業業者則擔心紓困政策難以惠及自身。

店家老闆:「不太可能啦,我們這種的怎麼可能會有,人家大企業才有可能。」

而專家和民代認為這種抵用券使用規則有限制頗多,要再放寬使用條件,否則將會緩不濟急。

臺灣政大經濟系教授莊奕琦:「住宿的人大概一方面就是可能要有錢有閒,那對一般小老百姓來講的話,他現在過日子很辛苦了,你還要叫他去做旅遊觀光的事情。我剛講了抵用券一定有消費意願,如果沒有消費的意願,你發抵用券是沒有用的,而且抵用券如果有消費意願,只是給某些特定的族群的話,那這個抵用券就變成它是不公平的。」

民進黨民代郭國文 :「不論是餐飲也好,餐廳、旅館也都紛紛傳出一些倒閉潮,所以我是覺得這振興券不要變成緩不濟急,如何避免緩不濟急,就應該趕快分批上路。」

有臺媒指出,民進黨當局救經濟選擇發放抵用券,用的是民眾的納稅錢,卻不是誰都可以用,即便民眾想要幫忙振興島內經濟,現在來看也是愛莫能助。

相關焦點

  • 酷碰券拼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臺灣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採行「社交距離」措施,防疫警示與手段不斷升高。疫情帶來民眾心中深沉的恐懼與不安,進而造成民眾消費行為萎縮與社會經濟的重大衝擊。「生理距離」的維持或許是防疫所必需,但如何消除民眾感受上對民進黨當局政策的「心理距離」,毋寧才是解決疫後各種經濟問題的關鍵。
  • 「酷碰券」或將退場 臺經濟部門擬發行紙質抵用券
    「五一」假期期間,臺灣部分商圈出現人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受到島內各界批評不斷的「酷碰券」將退場。臺當局「行政院」本周將聽取經濟主管部門「酷碰券」修正意見,預計將以紙制抵用券取代。
  • 三倍券花了臺灣納稅人多少錢? 答案是511億
    臺行政機構「主計長」朱澤民23日表示,紓困3.0部分,新增三倍券經費382億元(新臺幣,下同),包含第一波18億元,第二波追加特別預算111億元,振興三倍券的總經費是511億元。    臺行政機構會聽取「三倍券及其他振興券辦理情形」報告,臺經濟部門指出,三倍券從7月15日開始領取至今,已經有超過1750萬人參與,估計各行各業不斷推出三倍券加碼好康優惠,可創造千億商機。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蘇貞昌的三倍券成本,從9億新臺幣變成22.5億新臺幣
    臺灣地區的經濟在疫情期間也遭受重創,現如今民進黨正採取措施來振興受損嚴重的經濟。三倍券成本高達22.5億新臺幣據媒體報導,民進黨決定推出「三倍券」來恢復受損的經濟,「三倍券」實際上就是民眾可以用1000新臺幣購買價值3000的券,然後用來購物消費。
  • 臺灣行政機構擬斥資400億新臺幣發放振興券刺激內需
    臺灣行政機構擬斥資400億新臺幣發放振興券刺激內需 2020/5/26 15:42:33   來源:央視網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酷碰券方案、施行日期何時出爐 臺經濟部門:還需等待
    民眾黨民意代表邱臣遠也質疑,眼看島內疫情趨緩,振興具體方向究竟為何,主管部門應該儘快說明。對此,臺經濟部門表示,各界對於酷碰券建議都有聽進去,相關方案細節一直在跟行政機構溝通中,等待行政機構做出決定;至于振興啟動時間,尊重疫情指揮中心決定。
  • 蔡英文12年前貼文籲「發現金」與今「三倍券」相悖
    民進黨當局發放「振興三倍券」方案公布之後,受到島內各界的批評和質疑,藍營堅持發現金更好,還翻出2008年,時任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的網絡發文,說當時蔡英文批評馬英九當局的消費券,一樣也是要求「發現金」,這簡直是跨時空打臉蔡英文。
  • 臺當局「三倍券」加印成本恐達5億 攤商接受度不高
    臺當局「三倍券」加印成本恐達5億 攤商接受度不高 2020-07-10 15:19:35 5億元 攤商接受度普遍不高  中國臺灣網7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推出的振興三倍券將於15日正式上路,紙本券預約潮不斷,已確定會再加印。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現「寒潮」
    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民進黨當局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會對經濟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凸顯,成為近來島內各界關切的熱點。「疫情衝擊比想像嚴重」從餐廳賓館「熄燈」、旅行社股價慘跌到航空公司鼓勵員工休無薪假,臺灣餐旅和交通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者。
  • 民進黨當局「振興券」7月上路 遭批換了名字的「酷碰券」
    民進黨當局「振興券」7月上路 遭批換了名字的「酷碰券」 2020年05月27日 16:0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針對臺當局行政機構擬推出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換3000元的「振興券」,國民黨指出「給太少、發太慢、太複雜、太沒力」等四大問題,7月上路更是緩不濟急,使用方式跟紓困方案一樣繁雜,導致效果打折仍需縣市政府自行加碼。
  • 臺灣振興三倍券今天開領! 蘇貞昌臉書曝重點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紙本券今(15日)上午9時開放民眾領取,許多商家更是推出多項優惠措施,準備搶攻這波振興商機。另外,許多人也擔憂今將出現排隊領券人潮,對此,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是在臉書貼出「金句提醒」,提醒「別人排隊我不去,晚幾天領最便利」。
  • 柯文哲嗆振興三倍券沒用 僅印製就要花3.15億新臺幣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訊 據臺灣「TVBS」報導,臺當局為促進臺灣經濟祭出「振興三倍券」,目前已逾650萬人預購,不過,6日臺北市長柯文哲提到振興三倍券,直言「只要有念書的都知道,這次的振興券是完全沒有用」。
  •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臺灣藝文業拼振興 推「藝FUN券+三倍券」雙券合用
    華夏經緯網7月1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文化部」邀藝文業拼振興,大推「藝FUN券+三倍券=3,600元」雙券合用方案。「文化部」指出,「藝FUN券」為「行政院」振興三倍券的加碼措施,預計增加約50億元新臺幣(下同)藝文消費產值,若能進一步刺激及引流三倍券消費者加入藝文消費,預估將增加250億~300億資金注入藝文產業。
  • 加送60元美甲款式抵用券+500元脫毛包幹抵用券+500元紋繡抵用券
    【十九匠·美空間】19.9元搶康淳單色美甲加送60元美甲款式抵用券+500元脫毛包幹抵用券+500元紋繡抵用券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購買79.9元搶美睫2次(含補1次)+送500元脫毛包幹抵用券+500元紋繡抵用券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購買
  • 振興三倍券輸了?臺灣網友揭「2致命缺陷」
    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王德為攝)受到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市場經濟,15日首度開始發放,不少民眾紛紛湧入超商、郵局,拼得搶得先機。不過系統一度出現大當機,更出現抱怨時間太久的聲浪。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
  • 臺灣振興三倍券怎麼領、怎麼用?懶人包出爐!
    華夏經緯網6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行政院」日前公布振興三倍券實施內容,自7月15日開始,民眾可依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紙本、行動支付、電子票證或信用卡,到全島店家使用振興三倍券。針對弱勢族群,當局直接匯1000元新臺幣到中低收入戶者的帳戶,用來買三倍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