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警方破獲一起造假證書案件,十幾平的小屋內堆滿了大約700多所高校的印章,以及電腦上顯示出來的他們販賣證書的上千條記錄,都被流入市場中去。一張紙,一張照片,一個假冒印章,組成一張明晃晃的高校學位證書,被造假機構幾百塊輕易的售出,通過快遞渠道包郵到家。
這裡各種高校印章應有盡有,7人團夥把這個造假的觸角甚至伸向教育網站,他們偽造學歷、學位證書驗證網站用於學歷驗證。進一步把偽造證書的真實性去欺騙更多的人。然而當這些人拿著這些假冒證書去堂而皇之地破壞著我們的教育秩序時,那麼其身後的市場鏈條卻值得我們得到更多的深思。
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有了市場需求,才會有了假冒證書的機構蜂擁而出。如今的社會越來越著點於文化水平的高低,就會引發一些人沒有學歷,產生偽造的念頭。人可以沒有學歷,但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誠信,那麼無論你把自己的學歷偽造多麼好,或者認為自己有能力沒有學歷才不會被社會認同,而去購買假冒證書時,你也恰恰在那時失去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最美好的道德,「誠信」。
假的終究會是假的,當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你所做過的所有努力都會變成水中的浮萍,一無所有,甚至會被貼上黑名單的記號,因為沒有一個公司會去接納從一開始本身就是一個不是誠信的人的身份。
不要去羨慕別人的高校證書,因為那也是他們十年寒窗苦讀,風風雨雨中走過得到的,其中所得到的經歷,經驗,知識,不是通過有了一張同樣的紙就可以得到的。
那些想通過造假證書得到金錢的造假機構,每一張的造假證書的出現,都會把他們通向犯罪的道路上一步步的延伸過去。「知識不能買賣」,造假機構卻又仿造國家事業單位印章,觸碰我國的刑法,一經發現,絕不姑息。知識是無價的,知識又是可貴的,知識是培養我們的道德情操,當買賣雙方侵犯知識本身所代表的神聖時,那麼他們就是在否定他們自身本來所擁有的知識給他們帶來的啟迪。
總而言之,我們應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自己所做出的每一步選擇,都是會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不用「假學歷」,「假證書」去欺騙別人,如果自己需要證書,學歷時,就堂堂正正的去獲取。如今我國的教育體系逐漸完善,提高自己的學歷可以通過成人高考,或者其他正規途徑去得到。這樣不僅僅是對自己本身能力的證明,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然而那些背後的「始作俑者」,就得需要我們多方發力,揪出這些造假源頭,通過法律途徑嚴厲打擊這些制假販假產業,掃清社會上的烏煙瘴氣,還社會一個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