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專訪:錨定目標不放鬆 持續發力譜新篇
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吹響了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衝鋒號。
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圍繞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今年怎麼幹?如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踢好、踢響濟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這「臨門一腳」?部分代表、委員紛紛發表觀點,建言獻策——
推進濟臺港澳交流交往
——訪市人大代表薛興海
市人大代表、市委臺港澳辦主任薛興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市委臺港澳辦將圍繞落實中央臺港澳工作重大決策部署,聚焦我市「五個中心」「五個濟南」「七個新跨越」和「十個新突破」的目標任務,持續深化濟臺港澳經貿合作,穩步推進濟臺港澳各領域交流交往,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薛興海表示,市委臺港澳辦將努力為臺港澳同胞參與民族復興進程創造更大空間和更多機遇。一方面,高標準建設和提升臺灣園區載體作用;另一方面高標準謀劃和舉辦「雙招雙引」活動。此外,市委臺港澳辦將高標準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臺港澳資企業緊跟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幫助企業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
薛興海說,今年,市委臺港澳辦將積極應對兩岸新形勢,實現交流不停、感情不斷、熱度不減。一是持續推動濟臺青少年交流,創新舉辦好「齊魯風·兩岸情」優秀中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等品牌交流活動。二是持續推動特色農業基地、生態農業等平臺建設,組織兩岸農業專家開展交流,培養一批帶動鄉村振興的「三農」人才。三是持續推動濟港澳人文、教育等領域交流,實現文旅資源互補、客源共享、友好合作。
凝心聚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訪市人大代表傅金峰
市人大代表、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傅金峰表示,今年,市總工會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和今年市兩會部署要求,圍繞「五個濟南」「五個中心」「七個新跨越」和「十個新突破」目標任務,著力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打造一支新時期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助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
傅金峰說,去年,濟南市總工會大力實施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提升工程,組織開展濟南市職工學歷教育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順利實現補貼3000名職工不脫產、不脫崗參加學歷繼續教育。今年,濟南市總工會將進一步深化實施「求學圓夢行動」,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建立大數據平臺,健全服務網絡,最大限度地鼓勵和支持一線職工提升學歷教育和技能素質,各級工會將籌集經費1000萬元,補助3000名以上一線職工不脫產、不脫崗實現網上學歷提升和技能培訓。同時,市總工會將聚焦十大千億級產業打造「泉城職工全員創新」競賽,加快打造一支知識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為加快打造「五個濟南」、促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讓群眾獲得更多民生福利
——訪市人大代表陳勇
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最終的落腳點是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這也是住建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在市人大代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看來,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是執政為民的應有之義。
「今年,結合全國、全省住建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我們提出了『1466』工作思路,制定了堅持高質量、高品質、高標準、高效能『4高要求』,打造民生住建、品質住建、綠色住建、人文住建、智慧住建、廉潔住建『6個住建』,做實住房保障、產業發展、城市更新、城鄉融合、民生服務、行業監管『6篇文章』的目標。」陳勇告訴記者,2021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加大房屋質量、住房租賃、供熱燃氣等民生問題的工作力度,完善住房供給體系,打造建築業轉型升級的「濟南樣板」,培育「新城建」產業鏈,打造供熱「一張網」,大力推進「泉城紅色物業」建設,強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多措並舉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供熱燃氣服務質量,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搭建集服務監管於一體、高效便捷的「智慧住建」綜合數據平臺。
爭當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訪市人大代表高淑貞
「『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為我們錨定了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市人大代表、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說,三澗溪村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蹚路子、做表率,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承擔起自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在高淑貞看來,當村官,得有「兔子腿」「蛤蟆嘴」「泔水甕肚子」。「黨員幹部時刻幹在前、走在前,事必躬親,說到做到,什麼氣都得吃、都得受,最重要的是,要敢於擔當、敢於碰硬,只要公平公正對待群眾,群眾就信你服你。」高淑貞說。發展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高淑貞始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在充分調研村情民意的基礎上,尊重村民意願,因地制宜,通過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搭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平臺,讓群眾人人有活幹,戶戶有收入。
當前我國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是城鄉二元體制以及由此導致的農業農村人才及勞動力的流失。高淑貞認為,破解鄉村振興的「瓶頸」制約,關鍵在於強化人才支撐,特別是挖掘、培育本土人才,同時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鄉村振興環境氛圍。
打造教育發展「濟南名片」
——訪市政協委員王品木
「濟南已經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新徵程,作為省會城市,濟南要提高首位度,教育必須先行。」市政協委員,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品木表示,濟南教育將以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為目標,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王品木介紹,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只有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奮力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徵程中,濟南教育人必須不停歇、不止步,在「十三五」期間建成中小學幼兒園794所的基礎上,持續擴大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實施《濟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規劃》,「十四五」期間將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00所以上。
「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及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既給教育發展帶來大機遇,也為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王品木表示,全市教育系統將繼續聚焦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提升,全力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濟南名片」,努力打造教育現代化的「濟南品牌」,辦好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
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
——訪市政協委員孫義洪
抓實抓好省會養老服務工作,是推動民生保障實現新跨越的重要內容。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義洪表示,市民政局將立足職能,錨定目標,聚力推動全市養老服務事業提質升級,為將濟南建設成為「老年友好型」城市貢獻力量。
一方面,擴大養老服務設施的覆蓋面。新建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16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50處、農村幸福院1000處,改造提升敬老院18處,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另一方面,在完善兜底性養老服務制度的同時,探索建立完善普惠性養老服務制度,為中等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價格合適、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基本養老服務。同時,通過新增1150處以上老年助餐服務站點、擴大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對高齡、空巢、獨居等困難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訪服務等方式,拓展養老服務政策的普惠性。
此外,將大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品質對全市152家養老機構全部實現用電、用氣、消防、食品等安全生產重點環節的智能化監控,確保服務對象人身財產安全。
爭創醫保服務新格局
——訪市政協委員李文秀
「市醫保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看病就醫的現實需求,努力打造全覆蓋、一體化、有溫度的服務新格局,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市政協委員、市醫保局局長李文秀表示,市醫保局將「以百姓心為心」打造醫保服務新格局,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貢獻醫保力量。
聚焦「全覆蓋」,健全市、區縣、街道鄉鎮、醫保工作站四級服務網絡,完善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容缺辦、郵寄辦、預約辦等優質便民服務,讓醫保服務「總有一款適合你」。聚焦「一體化」,擴大慢病服務專區試點範圍,開展慢病線上複診需方、送藥上門、醫保結算「一站式」服務;在異地住院聯網結算基礎上,積極開展普通門診省內及跨省直接聯網結算試點,實現醫保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市內市外通辦」。聚焦「有溫度」,穩妥啟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工作。
「今年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580元提高到640元,讓我們有能力為群眾多做幾件實事。我們將穩妥啟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給予失能、半失能參保群眾溫暖關懷,切實緩解家庭照護負擔,全面助力『康養濟南』建設。」
讓應急安全教育進校園
——訪市政協委員謝清森
突如其來的疫情突顯應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對此,市政協委員、七兵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清森有著自己的思考:「應急安全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方案中,並逐步實現常態化。事實充分證明,做好應急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掌握相關知識,有助於強化師生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這次大會,謝清森的關注點依舊放在青年創業、營商環境和應急安全方面。談到自己濟南應急產業發展的提案,謝清森表示,當前我市已規劃了應急產業園區,同時打造應急產業集團,但應急體驗場館、體驗設施、培訓設施的建設仍是未來應急產業發展中需要加強的方面。「青少年記性好、接受能力強,從小培養應急安全知識,將讓他們受用一生。」
作為青年企業家代表,在展望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美好願景時,謝清森表示,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會為每一位青年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青年人要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積極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增添青春正能量。(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