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黨中央決定,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表彰一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以黨中央名義表彰一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央企業在疫情防控鬥爭中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充分發揮了大國重器頂梁柱和國家隊作用,以實際行動在這場大戰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也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9月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央企戰疫群英譜」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真的是什麼材料都沒有,沒人願意運過來最後還是他拍板,過去拉。」施工員尹兵良說。
「我們是輪班制,但就他一個人始終盯在現場。」技術員鄒春浪說。
「『火眼』實驗室建好了,他不吃不喝睡了一天一夜。」施工員嚴滄海說。
大家口中的「他」,叫劉宜全,是中交集團二航局六分公司副經理,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劉宜全為代表的中交人逆行出徵。他時刻衝鋒在前,鏖戰29個晝夜,參與了武漢「火眼」實驗室、日海方艙醫院等13個抗疫基礎設施的馳援建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揚「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精神,為武漢戰「疫」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火眼」施工,最難是統籌協調
二航局先後參與了18項疫情防控應急項目建設,劉宜全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其中的13項。這期間,他沒有休息過一天,被同事們稱為「鋼筋鐵骨」。
除了每項工程非同尋常的工期要求外,建設者還面臨許多艱難的挑戰。「火眼」實驗室正常情況下最少需要45天才能建成,而劉宜全帶領團隊鏖戰4天4夜搶建完成,緊接著就開始建設中國光穀日海方艙醫院。該醫院是武漢方艙醫院中標準最高、單艙面積最大、結構更加複雜的抗疫基礎設施,但劉宜全帶領著團隊,僅用8天就完成日海方艙醫院建設,並且在這8天內同時抽調人手改造完成了3家醫院。
連軸轉讓大家的體力都達到了極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二航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劉宜全協調二航局下屬的多家單位,先後增補了3批管理人員,逐漸形成了「輪班」機制,但他自己卻始終戰鬥在施工現場。
疫情期間搶工,最讓他犯難的是缺物資。為了找到合格的材料,劉宜全除了發動全系統資源,甚至用上了最笨的辦法,根據網絡搜索的信息,一家一家地打電話諮詢。
建設「火眼」實驗室時,實驗室的一些精密儀器用到了一些當時很難採購的電氣元件,比如電力調功器、變頻器等。經過協調,這些元件一部分在湖北鄂州組裝,另一部分在江蘇組裝,最後運輸到現場再完成全部組裝。「有時候材料找到了,廠家沒車運輸,我們調集車輛自己去拉;如果廠家沒有原材料,我們自己採購材料送到廠家加工;遇到實在不能加工的,我們便到疫情較輕的省份,把未完工項目的設備拆借過來。」劉宜全說。
建設過程,最難是要防疫施工「兩不誤」
在施工過程中,劉宜全始終堅持把工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最高峰時有700人同時搶工,一旦有人感染,所有人都要隔離。
接到「火眼」實驗室建設任務的當天,劉宜全帶領團隊制定了《疫區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抗新冠肺炎應急處置方案》,對全部進場人員實行軍事化管理,統一食宿和出行。設置專職安全員,實行24小時輪班,現場嚴格執行每兩小時全覆蓋消毒,每天測量四次體溫。
「在我參與的抗疫設施中,沌口方艙醫院施工防疫難度最大,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病區施工。」劉宜全說。進入病區施工,就意味著不可避免要面對患者。接到任務後,劉宜全立刻提高警覺,連夜商定了安全防疫工作指引,指導現場安全員開展防疫工作,為進場人員配備連體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防護用品,並制定了「快速完成改造」應對策略。
工人害怕不敢進,管理人員就像「敢死隊」一樣,帶頭進!劉宜全一直堅持一個理念: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
在現場,劉宜全一直規範地佩戴口罩、護目鏡等,大家見他佩戴規範,都趕緊跟著戴好。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現場工作以後,口罩把耳朵勒破了他都沒有察覺:「摘下來時才感覺耳朵像刀割了一樣疼,一旦投入工作,反而沒感覺。」
據統計,自1月29日承建「火眼」實驗室到2月26日緊急支援沌口方艙醫院建設完成,二航局累計進場管理人員100餘人,工人近1000人次,無一人感染。
做個英雄,最難是拋開一切雜念
武漢疫情緩解後,劉宜全看到一家店面門口牌子上寫著:抗擊疫情,保家衛國!他被深深地觸動了,他說,「我反覆回味這句話,它讓我對保家衛國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認為,保家衛國就是扛槍上戰場。其實,戰勝疫情,我們也是在保家衛國!」
面對紛至沓來的感謝信,大家紛紛向劉宜全表示祝賀,他也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英雄可不好當啊,做英雄需要有拋開一切雜念的勇氣。」劉宜全謙虛地說,他覺得自己真不是英雄,「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來支援武漢,他們告別親人,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和奮戰在疫情最前線,他們才是英雄。我作為一名在武漢工作的湖北人,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苦點累點,也有風險,但作為一名黨員,這時候必須要迎難而上。」
隨著武漢疫情防控常態化,生產生活趨於正常,劉宜全已全面投入到復產達能工作中。 面對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劉宜全心潮澎湃,他說:「這是一種激勵,我們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要重整行裝再出發。」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伍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