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多為父母念《報父母恩咒》,才是真正的孝!

2021-02-19 阿彌陀佛

《報父母恩咒》(二十四孝版)

《報父母恩咒》:

南無密慄多,哆婆曳娑訶

讀音:南(na)無(mo)密(mi)慄(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訶(he)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三年,懷胎乳哺;

推幹去溼,咽苦吐甘,才得成人。

指望紹繼門風,供承祭祀。

發音註解

南無:錄音帶多讀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讀(nā那)(mō摸)。無:梵音讀(mó摩),見《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細考古、今字詞典皆讀此音。另外,還有全讀去聲的。今人多讀成南(ná拿)無(mó摩)。另海濤法師著《慈悲的咒語》中注音為南(nán難)無(mó摩)

曳:此處應讀古音(yì義)。不讀今音(yè夜)。

莎訶:有本亦作「娑訶」,兩者皆可。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懷胎守護恩;第二恩、臨產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幹就溼恩;第六恩、哺乳養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淨恩;第八恩、遠行憶念恩;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第十恩、究竟憐愍恩。

誦咒回向文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回向時,心要至誠,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語。

念咒時莫要特意去數數,心更要至誠,用丹田深吸口氣,念至不能再出氣為止,然後再吸氣,再念附:佛說報恩孝親經句集要

1、佛告王舍城內之妙德長者,勇猛長者,善法長者等言,長者!我今說妙義,欲利益未知未來世之恩德者,世間出世間之恩有四種:一者父母恩,二者眾生恩,三者國王恩,四者三寶恩,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負荷。(心地觀經)

  2、依慈父悲母長養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心地觀經)

  3、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間住世而說,亦說難盡。……悲母之念子,無物可比也。自入胎十個月間,行住坐臥,受諸苦惱,口不能宣之。所欲飲食衣服,雖得亦不喜之,憂心無時休息,但思惟將生產好兒。若產難時,如百千刀,競來割之;若安產時,與諸眷屬共喜樂,如貧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兒一聲忘之矣。如聽音樂之樂,子寢於母之胸臆,以左右膝,為遊履處,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長養,其恩德,聳天山嶽亦不及,大海亦猶淺。若隨順慈母之教而無違者,諸天護念之,福德無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一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一日之恩。(心地觀經)

  4、父母視子有五事:一令去惡就善,二教以書疏,三令持經戒,四使娶婦,五家中所有給與。(六方禮經)

  5、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幹臥溼,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飾澡浴,衣食教詔,禮賂師友,重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戚,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如此,當何以報。(孝子經)

  6、父母生養,劬勞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長養教誨,艱憂備盡,冀其成立,才藝過人;又望出家,度脫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難報。(最勝佛頂尊勝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7、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末羅王經)

  8、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三歲,母之懷抱,為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陰經)

  9、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脫免,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學道,累功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一墮失人種,累劫不復。(分別經)

  10、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中阿含經)

  11、知恩者,雖在生死,善根不壞;不知恩者,善根斷滅,是故,諸佛稱讚知恩報德者。(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12、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梵網經)

  13、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忍辱經)

  14、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經)

  15、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經)

  16、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事壽量而不暫舍,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17、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心地觀經)

  18、有福人,請百人淨婆羅門,百人仙人,百人朋友,於七寶堂內,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莊嚴床臥具,以百藥治療病,滿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順心,以微少物,供養悲母,隨從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心地觀經)

  19、奇哉!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幹去溼,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南大般涅盤經)

  20、夫為人子者,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父母所為,正業不斷。(長阿含經)

  21、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當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於時作飯時,三不增父母憂,四當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當恐懼求醫治之。(六方禮經)

  22、子視父母有五事:一念家事,二修負債,三解誡,四為供養,五令父母歡。(善生子經)

  23、飲食及寶,未足能報父母恩,引導令向正法,便為報二親。(不思議光經)

  24、若父母無信,令起信心;若無戒,令住禁戒;若性慳,使行惠施;若無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報恩。(毗那耶律)

  25、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悲。(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26、烏答摩納至佛問訊,而作是言:曇雲,若眾生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當得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雜阿含經)

  27、親恩若此,當何以報?諸沙門對曰: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耳。世尊又曰: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體;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恩養,可謂孝乎?諸沙門曰:唯孝之大,莫高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闇,不奉三尊,兇虐殘戾濫竊非物,情染外色偽辭非道,耽醉荒亂,違背正真,兇檗若斯,子當極諫以啟悟之。若猶蓇蓇未悟,即為開化,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殞命。命終神去,繫於太山,湯火萬毒,獨喚無救。由彼履惡,遭此重殃。若復未移,悲泣啼號,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由當強忍伏,心崇正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淫、守信不欺、孝順不醉。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恭順,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愛敬,祐而安之。雖有顛倒之政,佞臣之輔,兇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己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升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佛言:諸沙門,睹世無孝,惟斯為孝耳,能令二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不孝矣。(孝子經)

  28、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複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增壹阿含經)

  29、受優婆塞戒,先學世書。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優婆塞戒經)

  30、若優婆塞受持戒訖,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優婆塞戒經)

  31、佛言:若人於父母所,作少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罪亦無量。(雜寶藏經)

  32、佛告諸比丘言:有八種人,應決定施,不復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雜寶藏經)

  33、菩薩為供養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財物。為起寺舍造像,為布施,若有此因緣,得受金銀財物,無有罪過。(文殊師利問經)

  34、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讚嘆,於未來世能得菩提。(正法念處經)

  35、眾生知恩欲報德者,爾時菩薩令修善,不須世間財利酬報。報之大者,當供養父母,乃至持戒。求報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菩薩為主於父母尊重,種種方便勤修善法,隨時供養,知恩報恩。(菩薩地持經)

  36、飯諸賢聖,不如孝事其親。孝者,盡直心,無外私。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六度集經)

  37、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如來說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不可稱量。其誰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於膝下,莫以報生邀與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於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舍利弗問經)

  38、天聞地神云乎:我負大地,一切所有,及須彌山之重亦不厭。然我於三種人恆有厭心:一者懷叛逆心,欲謀害人王者,二者棄親恩,不孝父母者,三者撥無因果,破法輪僧,障修善者也。如是人,一念間亦不欲任持之。(華嚴經)

  39、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伸臂頃,直落阿鼻大地獄中。化閻羅王大聲告敕:痴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作是語已,即滅不現。爾時,獄卒復驅罪人,從於下鬲,乃至上鬲,經歷八萬四千鬲中,捸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爾乃周遍。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此閻浮提日月歲數,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滿五劫。(觀佛三昧海經)

  40、佛告阿難: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於道場者,此人應向父母等前,燒種種香,長跪合掌。應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場,哀愍聽許。亦應種種諫曉,隨宜說法。亦應三請,若不聽者,此人應於舍宅,默自思惟,誦持經典。(大方等陀羅尼經)

  41、世間父母極親愛,眾生慢心不尊重;欲今摧伏我慢幢,是故出家為救護。(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42、菩薩世世喜然燈於佛寺,及師父母前。菩薩世世隨時熟果及好香華,持上佛比丘僧師父母。菩薩世世事師父母,若見臥睡,不數驚覺,若欲使覺,當持音樂。若持好語,誦經往覺之。菩薩世世有奇異美飯食,終不獨食。若師父母有飯食,不滅損而食之。菩薩世世持善意視佛,見怨家,見父母,心正等無異。(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經)

  43、佛告諸比丘: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閻羅王五使經)

  44、爾時,信相菩薩為諸眾生而作發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判磪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而獲斯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45、復有眾生身體頑痺,眉須墮落,舉身洪爛,鳥棲鹿宿,人跡永絕,點汙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斫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巧苟且,淫匿尊卑,無所忌諱,故獲斯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46、復有眾生身體長大,聾騃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若為帝王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官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民苦悴,呼嗟而行,故獲斯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47、復有眾生,其形甚醜,身黑如漆,面目復青,頭頰俱堆,皰面平鼻,兩眼黃赤,牙齒疏缺,口氣腥臭,矬短臃腫凸髖,腳復繚戾,僂脊眶肪,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幹痟,疥癩癰疽,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罹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賞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妄為趨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寨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凌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惡,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48、佛告辯意:復有五事行,死入地嶽億劫乃出。何謂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二者:破壞佛寺尊廟。三者:四輩轉相毀謗,不信殃罪,無敬順意。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者:當來有欲為道者,已得為道,便不受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誹師。(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溫馨提示: 文章來源於網絡

阿彌陀佛.您身邊的善知識! 智慧.慈悲|網絡公益佛學平臺 觀世音菩薩 | GSYPS6 老中醫養生 | lzyys9 妙音微信 | bb9999a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下面點讚

▼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每日持誦報父母恩咒,可報父母恩!【孝子必看】
  • 【培福積德】報父母恩咒
  • 【報父母恩咒】 注音及功德利益
    報父母恩咒注音: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發音註解:  南無:錄音帶多讀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讀(nā那)(mō摸)。
  • 念108遍《釋迦牟尼佛心咒》+《為父母...
    如果您是孝子,如果您是佛陀永遠的弟子,請給更多的人看看……虔誠禮拜接福,功德10億倍增,福報滿滿。萬人共念「心咒」,消災祛病發一次,等於磕頭10萬次功德《釋迦牟尼佛心咒》牟尼 牟尼 摩訶 牟尼耶 梭哈Ong mu ni mu ni ma ha mu ni ye suo ha感恩母親節念誦《為父母祈願文》禮敬尊親如活佛佛是什麼呢?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羔羊跪乳尚知孝,一生難報父母恩
    話說多了總會聊到一些觸及情感的話題,這期也是,一不小心就聊到了溫情時刻。楊迪觸景生情,感言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了,感謝爸爸媽媽一路走來對自己的支持。在他追逐夢想的路上的從來沒有阻撓過,都是鼓勵式的教育,一路走來都讓他感到自己很優秀,說及動情之處,楊迪向父母跪下了。換了其他的明星,這事不一定能在節目中做得出來,就算做出來多半也是會被觀眾罵作秀。
  • 農曆七月 佛教中的感恩月,誦經報父母恩
    生在世間,人與人和諧共處生活,才能物資豐富,日子平安,所以要常常感眾生恩;而佛陀就像老師來指引著我們走向正確道路,所以我們要感師恩、感佛恩,故說七月也就是感恩月。特別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當天,是盂蘭盆節。這個源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在地獄受苦的母親有關。
  • 仙經萬卷,忠孝為先:《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
    大聖大慈 大仁大孝 八十二化 報恩教主 佑聖真武 治世福神 玉虛師相 玄天上帝 金闕化身天尊。昔泰清大帝,第八十二次化身,託聖父淨樂國王,聖母妙祥天主,降生為太子。才七歲,即離親去國潛身入太和山中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衝舉,位鎮北方,為玄天上帝。感父母生恩之重,故說此經。若有善信男女,體玄天聖訓。以孝道存心,持齋三年,禮念聖號一萬八千遍。以按道經一藏篇目之數,以答父母三年乳哺之恩。
  • 佛教的母親節
    母親節在不同的國家日期不一樣,五月的第二個周日是中國的母親節,這個日期起源於美國。不同文化的母親節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個性 。為什麼佛教經典中都是度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地藏經》中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度化母親。
  • 母親節,用孝道之心「念親恩」
    &nbsp&nbsp&nbsp&nbsp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母親節,其意義在給了兒女們一個機會,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孝心。同時也給了當母親的一個機會,接受祝福的同時,審視一下自己是否也對孩子和家庭盡到了責任。由此來看,認真過好母親節,就是注入濃濃的「孝文化」。
  • 母親節感言分享
    我的媽媽從我很小就做生意,是家裡最累最辛苦的,但是對自己非常儉樸一生都在為我操勞!在這裡我不想以太多的言語去表達對父母的愛對我的付出,還是那句話。用心,用行動去做。在這裡也祝福全天下的爸爸媽媽幸福安康!唵嘛呢唄咪吽---緣起-五臺山六道木心中對媽媽的感恩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對媽媽的愛用盡生命也訴說不完。惟以佛法引導母親,在正法的道路上平安喜樂,究竟解脫,才算回報深恩。
  •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大勢至菩薩為報父母深恩的言傳身教!
    農曆七月,被稱之為孝親報恩月,也是諸佛菩薩在向我們彰顯:「孝」實為至道之法。今天,值此菩薩聖誕殊勝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大勢至菩薩為報父母深恩的言傳身教。菩薩異名大勢至菩薩又稱金剛手菩薩或秘密主,在密宗中金剛手代表金剛部,為諸佛意業。
  • 中國父母的心聲:下面的「孝」,是被遺棄的,才是真正的善待老人
    在中國,孝道文化流傳了幾千年,尤其在兩宋時期,以孝治天下的宋仁宗更是制定了條條框框,一人孝順傳到汴京,全國各地都會受益。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孝道被國人視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尺度。但真正的孝道是什麼呢?現代社會中,流傳至今的一些傳統被現代人接受了嗎?
  • 孝歌歌詞:《報答父母養育恩》
    點上方藍色字孝歌,再點【關注】按鈕,看更多歌詞靈山會上釋家尊, 報答父母養育恩一陣疼來疼個死,二陣疼來疼個昏, 只隔閆王半張紙, 那時難保阿娘身, 大大小小慌忙了, 手執明香許願心, 祖宗堂前燒化紙, 孩兒生下離娘身, 兒在盆中哇哇哭, 娘在床上正發昏, 是男是女洗將起, 一家大小得安心, 抱在懷中叫兒寶, 你是那家來脫生, 塊塊尿布包裹起,手抱懷中才喜心, 幹處要以兒來睡, 溼處就是母安身, 左右兩邊都溼了
  • 中國孝親日——七月十五
    「孝親節」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的老節日,是對自己現在父母乃至過去父母及列祖列宗的孝敬祭祀的節日。
  • 世間父母恩如海
    在一起,勤儉節約只為滿足浪漫。不在一起,仿佛人生了無生趣。不在一起,便是生不如死沉入思念。世間情愛,多是如此。寫過的文字中,卻很難找出一篇是關於對父母的愛。你這般痴情的心,陷入在戀人的情愫中無法自拔,能放在父母身上的那顆痴心,基本是妄想。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是不是很難說出口,尷尬嗎?真心說過嗎?多少次?),花盡心思只為讓父母一個微笑(是不是在回憶?),極少極少。
  • 孝:對父母義不容辭的歸還
    本文作者:高喜林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被人們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陳百強這首歌唱出多少打工兒女心聲,父母恩勤何時報?堪稱經典
    念親恩作詞:楊繼興作曲:楊繼興演唱:陳百強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明月朗相對念母親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懷念怎不悲莫禁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遙路遠碧海示我心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裡問何時報親恩應該報應該惜取孝道唯獨我離別無法慰身旁輕彈曲韻夢中送
  • 【因果講座】發人深省 仙人曾一次惡口 七世作畜,世間所有的孝行難報父母一日乳哺之恩
    三界慈愛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過眾僧。如其八輩真僧十二賢聖。供養之者不虛功德。欲求出世進可成道。寧應僧處輒生欺語。父母生養劬勞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長養教誨艱憂備盡。冀其成立才藝過人。又望出家度脫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難報。是故我語阿難。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繞須彌山百千萬匝。血流沒踝尚不能報一日乳哺之恩。豈應惡念輕生恚語。
  • 養兒方知父母恩
    養兒方知父母恩 曉風雪子 一轉眼,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婆家娘家都不在跟前,大事小事都得自己扛著。大的鬧小的哭,一天能把飯吃到肚子裡就不錯了。父母一天天老了,只要不生病,身體健健康康的就算燒了高香。不是他們不想幫你,而是心有餘力不足了。一句俗語,養兒方知父母恩,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它的含義。一直到結婚,甚至到生孩子,我們總會有意無意地跟父母提這樣那樣的要求。只有生了孩子,為人父為人母,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由衷地感嘆:父母當年也不容易啊。
  • 持誦此寶誥 願父母福壽康寧!
    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⑷。辛苦百千,殷勤寸念⑸。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⑹。禮帝為師,祈恩報本⑺。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⑻。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⑼。佑聖真武,治世福神⑽。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