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00元面額的紙幣上,印著一個女子的頭像。據悉,她24歲時就去世了,為什麼能被印在紙幣上?
1872年,樋口夏子出生在東京,後改名樋口一葉。其父親本來是山梨縣的農民,生活艱苦。為了擺脫階級制度的桎梏,他背井離鄉,到東京謀生,趕在新政府成立前擁有了士族身份。新政府成立後,他晉升為下級官吏。樋口一葉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母親是傳統的日本女性,認為女子就應該以夫為尊,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不適合在外拋頭露面,所以非常反對女兒去念書,11歲的她不得不退學。
樋口一葉在家沒閒著,經常閱讀祖父和父親的藏書,以增長自己的知識。父親畢竟在朝廷當官,思想開明,把14歲的女兒送到了私塾念書。因此,她得以學習書法、古典日文、和歌。可惜的是,她只念了兩年。大哥因病去世,二哥和全家斷絕了關係。不久,父親經商失敗,家裡欠了一屁股債。此時,樋口一葉的未婚夫變心了,趁機解除了婚約。為了維持生計,她給別人洗過衣服,縫補過衣服等雜工,生活非常艱難。她正在為生活發愁之際,好友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小說,獲得了一筆相當豐厚的錢,讓她受到了啟發,決定寫稿子養家。
1891年,19歲的樋口一葉成了《朝日新聞》的記者,賺錢養家。同時,她拜師半井桃水學習如何寫小說。第二年,她開始模仿著名小說家幸田露伴的寫作風格,完成了處女作《埋木》,並在浪漫主義文學刊物《文學界》上發表。隨後,她又發表了《雪天》、《琴聲》等短篇小說。她和老師日久深情,但世人不能接受這段師生戀,冷嘲熱諷他們,最終兩人分手了。沒了半井的幫助,樋口一葉的生活更加艱難。她不得不中止寫作,搬到了貧民區,開了一間小雜貨鋪維持生計。
不久,雜貨鋪因為經營不善、資金不足倒閉了,讓樋口一葉對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這成了她作品風格的轉折點,言詞簡潔有力,是日本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早期的開拓者之一。後來,她搬回了故居,以「市井作家」的身份再度登上了文壇。為了活下去,她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間。從1894年底到1896年初,是樋口一葉的創作巔峰,創作了《大年夜》、《青梅竹馬》等作品,震驚了整個文壇,一時間成了名人。她寫出了很多深刻反映明治時期社會底層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引起了巨大反響,因此她的畫像被印在5000元面額的日元紙幣上,是日本紙幣史上首位出現在紙幣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
但長年困苦的生活,加上感情上受挫,讓樋口一葉心力交瘁。1896年11月23日,她因結核病去世,年僅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