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母親」之後,自我消失了嗎?

2021-03-03 簡單心理Uni

依然記得,懷孕之前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自己的同學們結婚生子後變得非常可怕,朋友圈裡天天曬娃,「你認識的那個人消失了」

按照心理學的說法,成為母親的過程就是「主體之我」與「客體之我」的撕扯。從我們懷孕的那一刻,就會有人不斷地提醒,「你已經不是一個人了」,身體的功能性開始凸顯,慢慢佔據壓倒性優勢。

生娃前,我在夢想的康莊大道上一路狂奔,在大學上課、聽講座、做諮詢、參加個體督導及團體督導……偶爾空閒還可以去聚餐、刷電影,生活過得忙碌而充實。

生娃前兩個月,我暫停了在大學的所有事務,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刷刷劇,出門就只是去醫院產檢。

生娃後自然是每天圍繞著娃的吃喝拉撒睡打轉,偶然在鏡中看到身材臃腫的自己,忽然想到,過去那個元氣滿滿的「少女」已經離我越來越遠了。

當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變成一個身材臃腫、陷入繁重的護理任務的「老母親」時,很難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內心經歷了什麼。

 

新手媽媽眼中的「狂風暴雨」

我的變化不只是日常生活和身形體態上的改變,更多的狂風駭浪都是在內心驟然降臨又悄然而去的。

存在主義哲學強調:我不是工具性的存在,我就是目的。 懷孕之後,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我就是工具性的存在,不管出於主動還是被動,都要努力成為一個好工具。

懷孕的時候要做一個「好土壤」,為了給孩子足夠的營養,要捨棄自己的利益,藥不能吃,飯也不能隨意吃。除了有科學依據的禁忌,還有各種民間禁忌,我吃煎餅放點辣椒,賣煎餅的大媽都要提醒我忌口,我一個閨蜜在懷孕和哺乳期間甚至一口冰淇淋都沒有吃過。

生娃之後的第一個月是最艱難的,各種情緒體驗都達到了頂峰。這不僅僅是高度活躍的杏仁核帶來的「禮物」,還有面對陌生情境的茫然無措,缺乏足夠好的支持系統的無力。

但聽到寶寶的第一聲啼哭時,我卻欣喜落淚。躺在病床上,我看著寶寶的小臉可以整夜不睡,滿心歡喜。我也會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感到委屈、憤怒、失落、悲傷.

剖腹產後的第三天,我因為堵奶約了醫院的護師,恰逢婆婆抱著寶寶去洗澡,老公想拍下寶寶第一次洗澡的畫面,便跟了過去,我一個人在病房裡傷心不已,感到被人遺忘,在獨自走到護理床上的時候還能故作堅強,偏偏又遭遇「暴力通乳」,眼淚瞬間就出來了。完了之後,看到趕來的老公,我竟然坐在醫院的走廊大哭起來。

老公還沉浸在看寶寶洗澡的喜悅中,被我的哭聲嚇得有點懵。 別人眼中的小事,可能就是新手媽媽眼中的大事

母親身份背後的喪失感

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坐月子」傳統,雖然現在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但有些老人還在堅持不要洗澡、洗頭、不出門吹風、多躺著休息、多喝補湯下奶等舊有觀念,這無疑在精神和現實上都對圍產期的媽媽構成折磨,這也是家庭矛盾極易爆發的敏感期。

成為母親,對每一名女性來說,都是艱難而新奇的生命體驗。 在我們慶祝新生命降臨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每年有1800萬新媽媽。其中的60%到80%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

一個母親的身份的背後,包含著越來越多的喪失感。 不僅僅是時間、精力、朋友、社交圈、事業&學業、愛好、過去的生活方式……大腦一刻不停思考的都是孩子的事情,連自己的名字也變成了「XX媽媽」。

在我看來,媽媽的鬱結不僅在於生活的喪失,更嚴重的還有自由意志的喪失,寶寶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自己的事情竟也做不了主。我一度對喜歡以關心的名義提「建議」、給予「指導」卻又不能給予實際幫助的人非常反感。

媽媽們不要談虎色變 

對於學心理學的人來說,還多了被「知識」所累的困擾。

學發展心理學的時候,老師曾經就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學心理學的媽媽在奶水不足的時候想讓孩子多吮吸,家人怕餓著寶寶,要餵奶粉,媽媽則擔心孩子遇到挫折就放棄,影響孩子的成就動機,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未來,特來問老師該怎麼辦。

老師說,學心理學的人就比別人想得多,對這麼小的孩子就提出成就動機(一般在小學階段)的課題,顯然有些過於焦慮了。

諮詢師榮偉玲曾這麼形容自己生了孩子之後的生活:

對我來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生活就直接變成了一場勞動改造。鋪天蓋地的家務,永遠都做不完。沒有月嫂,沒有自己的保姆(在後期與弟妹的小孩合用了一個保姆),這些只是外部環境的壓力。

內部的壓力,在於做一個好母親的執念,以及一個心理學工作者迫於「童年經歷塑造人」這一觀念的壓力。

重建另一個自我 

奶水不夠、寶寶黃疸、寶寶溼疹、寶寶感冒、寶寶瘦了、寶寶哭鬧 ……

生活中的挫敗感是無處不在的。

我常常感覺自己一個不小心就犯了「眾怒」。尤其是孩子一生病,媽媽仿佛就成了罪人一樣。 寶寶兩個多月的時候得了支氣管肺炎,我被DISS了好久,「平時給寶寶穿得少了」成了我的「罪證」,我自己也有罪人的感受,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體會。

想起自己之前也經常以這種方式對待老公,我這時候明白了大家同理同心,一起面對問題是多麼地重要,這也讓我體會到,遇到事情不要先找「罪人」,這是作為媽媽之後我的一個成長課題

有時候,作為媽媽也需要在心理上放過自己。這並不是一個自我的消失,而是重建了另一個自我,這是孩子帶給我們的成長

我相信,在這一過程中,在我們的內心世界還有很多東西都在默默重建。

成為母親,讓我們重新思考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和母親的關係,往往變得更加緊密,一些成長中的創傷也在悄然修復。

無論如何,孩子都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禮物。在面對孩子的那一刻,整個世界都是甜的。

👇戳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心理諮詢師信息

相關焦點

  • 杜姆博士成為鋼鐵俠之後,卻發現自己的母親是假的!咋回事?
    終於,杜姆回憶起了他被母親救走後的事: 那天,杜姆在昏迷中被人帶走,等他醒來時已經是在他母親的房間裡了,但杜姆還不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明明好多年前就死了,現在卻又沒死?杜姆越來越好奇,他已經相信了眼前的人就是母親,於是請求道:能把這種法術教給我嗎?他母親當然不會拒絕他了,於是他們取出寫有一切秘術的《束縛之書》研讀了起來。
  • 《第八日的蟬》:一段婚外情,兩個空殼母親,三段式自我尋回之路
    怎麼才能稱之為母親呢,生孩子的那個人嗎,還是用最溫暖的愛養育孩子的那個人?而女性也樂於通過成為母親,來彰顯自己的價值。當希和子告訴男友秋山丈博自己懷孕時,他表示現在生孩子不是好時機,因為想和她平平常常地吃飯,看電視,他要和她結婚,而不只是搞外遇而已。所以,等他和妻子離婚之後再要孩子。
  • 離開哈利波特之後,丹尼爾開始放飛自我,新片穿著睡衣制服罪犯
    離開哈利波特之後,丹尼爾開始放飛自我,新片穿著睡衣制服罪犯很多人都說丹尼爾是最像腦海中想像出的那個哈利波特的人,當這位小演員第一次以哈利波特的身份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懷疑他就是最合適的那一個。
  • 《迷失:消失的女人》焦慮的母親,消失的父親
    看了這個影片,內心震撼特別是,如果你也是一個母親具體來說,拋開案件和社會不公平的情節,電影中描述的現象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常態1:比媽媽還親的保姆在中國,隨著大城市物價的上漲,賺錢的壓力越來越大,雙職工的現象很普遍,結果就是夫妻雙方都很忙,孩子要交給保姆代勞,當媽的只有在晚上孩子睡著之後,才趕上回家親一口,那個時間,孩子叫媽媽,都得讓保姆校正一下
  • 辭職、分手、搬家之後,真的能找回自我嗎?
    日劇非常擅長表現當代職場生活中的困境,去年播出的《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裡的深海晶(新垣結衣飾)幫同事收拾爛攤子、無緣無故挨領導責罵、隨時隨地被客戶要求修改方案,累到懷疑人生,每一個職場人都深有體會。 他的原生家庭千瘡百孔,父母婚姻名存實亡,父親在外面包養了4個情人,母親沉迷於維護家庭表面的和諧,哥哥慎一逃離了這個令人窒息的家庭之後常年失蹤。 慎二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溫暖,還必須在親戚面前扮演一個懂事的孝子,在同事面前扮演一個會來事兒的銷售。他看起來總是可以搞定一切難題,但實際上內心早已疲憊不堪。
  • 父親早逝母親患癌,「消失」130天的歐陽夏丹,43歲至今仍單身
    前段時間她忽然「消失」還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繼央視主持人康輝「消失」100多天之後,「大型懸疑片」歐陽夏丹去哪裡了如今是正在熱映。
  • 父親早逝母親患癌,「消失」130天的歐陽夏丹,43歲今仍單身
    前段時間她忽然「消失」還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100多天之後,「大型懸疑片」歐陽夏丹去哪裡了如今是正在熱映。之後還主持了《開講啦》、《出彩中國人》等等央視節目圈粉無數。在央視舞臺上不苟言笑,在綜藝節目中放飛自我,讓大家見到了一個十分真實可愛的撒貝寧。
  • 母親最大的犧牲,並非生產,而是「自我」的損耗
    結論:成為人母的極樂大於生產的痛苦。從這個有趣的層面斟酌,愛勝過痛苦是某種真理。而這真理,透過母親脆弱易碎的身軀,得以完美彰顯。一個年輕的朋友對我說:她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女人,無法想像自己一臉慈祥、生兒育女的模樣。我想大概是她曉得自己的本相——自私。太多呼召她追尋、捕捉的夢存在她意念之中。她寧可為這些夢不顧一切。
  • 孫儷揭示了養育孩子的真相:成為母親之後,我再也不美了
    孫儷說,當女人成為母親時,她將不再與「美女」有關係。成為母親後,她微博裡分享了一種「打扮方法」,這引起了很多網民的共鳴。成為母親是每個女人生活的分水嶺。在成為母親之前,生活就像騎自行車,想去哪裡去哪裡;當你是媽媽時,你是一輛超長的重型卡車,過馬路都很難。女人成為母親之後,除了名字,一切都變了。
  • 她說母親是怪獸,最後她卻成為了母親的樣子
    坦雅·哈丁出身社會底層,家境貧寒,3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4歲贏得第一個冠軍獎盃,凌晨5點起來訓練,一度成為全美第一、世界第二,21歲成為了美國第一位在比賽中完成三周半跳的選手…… 但即使如此,面對指責,這位母親依然自信滿滿,甚至會反過來對這種指責嗤之以鼻,「我是沒有在家給她做蘋果派,但我讓她成為了世界冠軍。溫柔有個屁用,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一個像我一樣的母親。」
  • 趙麗穎產後痛哭:女性成為母親後要經歷多少困難?
    為此她從一個母親的視角回應道:「對一個哺乳期的媽媽多一些寬容和尊重吧。」情緒起伏、外形走樣、性格改變等等都可能發生在女性生產之後。要經歷並平穩度過這段時期並不是易事,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一個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後要面臨的身心困境和轉變。
  • 那些後悔成為母親的人|百家故事
    根據這項標準,她採訪了23位 後悔生孩子的以色列母親,寫成了《後悔做母親》一書。10月底,《人物》借鑑了多納絲的問題,發起了關於你是否後悔成為母親的徵集。兩天內,我們收到1019份回復,超過20萬字。第一個問題,如果回到過去,你還會選擇成為母親嗎?有427位女性回答了不會,意味著,成為母親,她們後悔了。
  • 超催淚廣告學韓語《 : 我成為了母親》
    韓語在線微課:https://m.weike.fm/liveroom/23829013永久回聽 手機電腦 同步學習樂樂老師祝福所有家庭小年快樂,闔家幸福常聽人說為人母之後就會明白養兒育女的辛苦,才知道原來爸爸媽媽多愛我們,難怪不管年紀多大隻要聊到自己爸媽都是滿滿的感謝
  • 歐陽夏丹央視奮鬥17年,終身大事成母親心病,為何最近卻突然消失
    自從今年4月28日的新聞聯播之後,觀眾們就再也沒有見過歐陽夏丹的聲音,她已在央視消失了半年之多,不少網友開始疑惑她到底去哪兒了,而就在前幾個月,歐陽夏丹還和王祖藍一起直播帶貨,助力復甦武漢的經濟,當晚出貨量高達六千萬,帶完貨她又消失在了大眾視野,又讓大家陷入了困惑,她究竟在做什麼呢?
  • 葉羅麗:思思被幻象迷失自我,孔雀不做出選擇,思思將會永遠消失
    黑孔雀其實應該就是孔雀封印的力量,她不願意一直待在黑暗之中,所以特別希望孔雀重拾自己,讓自己成為活在陽光下的仙子。而且只要孔雀恢復了力量,想要逃出鏡空間就輕而易舉了。但是思思進入的鏡空間可不是單純的被囚禁,進入鏡空間的思思已經進入了幻象世界。在裡面所有的人都沒有了經歷葉羅麗魔法這一切的記憶,只有自己一個人經歷了葉羅麗魔法。
  • 父親病逝,母親患癌,央視名嘴歐陽夏丹「消失」127天去哪了?
    最終她化悲痛為力量,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高分,成為桂林文科狀元。看到母親也被檢查出生病之後她也放棄了繼續深造,想要快點工作,養著母親。那之後不管是擔任奧運主播還是新聞聯播節目,全部都沒有難倒她。而她的消失是因為除了在新聞聯播裡看到她之外,沒有在其她地方能夠看到她的身影。
  • 《被光抓走的人》:傷害與背離之後,該如何發現並面對真實自我?
    在這道光之後,一切的偽裝都被撕開,人們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此面對生活可以理解,但如此面對自己選擇的愛情,真的有必要嗎?如果說一個人是偶然,兩個人還存在巧合,那麼這麼多的故事聚合,似乎就成為了現實,似乎也是真實存在於自己身邊,甚至是自己身上的故事。
  • 馬斯克:母親是我的英雄|媽媽,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個女人,結婚生子後,真的只能圍繞著孩子和老公轉嗎?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狀態?《廊橋遺夢》01:成為媽媽後,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蘇菲·瑪索說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有人說,成為媽媽後,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成為媽媽後,反而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 【日劇】【劇情 / 家庭】成為母親 (2017)
    成為母親 母になる (2017)導演: 中島悟編劇: 水橋文美江主演: 澤尻英龍華 / 藤木直人 / 中島裕翔 / 道枝駿佑 / 高橋瑪莉潤 / 藤澤遙 / 望月步 / 淺野和之 /小池榮子類型: 劇情 / 家庭官方網站: http://www.ntv.co.jp/haha/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 2017-04-12(日本)集數: 10單集片長: 60分鐘又名: 為人之母 / 為人母IMDb連結: tt6503396《成為母親
  • 所以,愛是會消失的,對嗎?
    你一來,我就決心正經地,不是馬虎地生活下去,哪怕要費心費力呢,哪怕我去犧牲呢」「你生氣了就哭,我一看見你哭就目瞪口呆,就像一個小孩子做了壞事在未受責備之前目瞪口呆一樣,所以什麼事你先別哭,先來責備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