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緣起來自於我的可愛女兒。
她在看完賈玲演的小品《新白娘子傳奇》以後,逼著我要讓我給她找這部電視劇。
於是我也下載了新白娘子傳奇的所有原聲歌曲,在樓下走路的時候,熟悉的音樂,把我帶回了少年時候的聽歌時代。
回想起來,這麼多年,聽歌的器材已經換了不少了。
最先聽到的音樂,來自於家裡的收音機。收音機的好處是,你總能聽到新鮮的東西,但是你沒有選擇。
當時的收音機的最重要的用途,是聽評書。楊家將,嶽飛傳,三國演義什麼的。
年少的年代的收音機也沒有什麼音樂可聽。
後來,我爸買了一臺錄音機,與錄音機相伴的,是買了一大堆呂劇的磁帶。啊,我的童年是聽著呂劇長大的。寫到這裡,一大堆呂劇向我撲面而來:借年、李二嫂改嫁、打金枝。。。。。。
我到現在還記得呂劇《借年》的前幾句,而且無法讀出,必須唱出來:大雪飄飄,年除夕,到俺嶽父家裡借年去,沒過門的親戚難開口。。。。。。
不久的以後,我爸受了鄰居親戚買了電視的刺激,一怒之下又買了一臺17寸的黑白電視機。
這打開了了我聽歌的新大門。
感謝山東電視臺,有一個欄目叫廣告文藝。起先我跟著它,我學會了很多的流行歌曲,比如《365個祝福》,《歌》,《有一天我會》,《黑頭髮飄起來》等等等等。
這個時候,我爸開始給我零花錢,於是,我開始花錢買磁帶放到錄音機裡聽。
不知道年齡稍大的人還記不記得,在那個年代,到處都有賣盜版磁帶的小販,一盒磁帶,便宜的五毛,貴的兩元,大多是一元一盒。音質拙劣,印刷粗糙。
永遠記得,那個暑假,我第一次花五元巨款,買了三張專輯。楚童楚奇《青春規則》,小虎隊《愛》,《新白娘子傳奇》。
這開闢了我一片聽歌的新天地,整個假期,我都搖頭晃腦的跟著錄音機學習,讓我媽非常心疼家裡的電費。而我爸,永遠的是跟著錄音機唱《牡丹之歌》,每到這時,我媽總會說一句:別唱了,象驢叫似的。啊,我那可愛至極的爸爸媽媽。
到了大學,已經是磁帶隨身聽的時代了。一進學校大門,看到很多的學長學姐,腰帶上挎著隨身聽,耳朵上戴著耳機,騎著自行車在學校穿行,酷斃了。
囊中羞澀,只好跑到商店裡買了一個「京華」牌隨身聽,記得是80元。
然後買了三張正版磁帶:江濤《故鄉的雪》,張學友《吻別》,李春波《小芳》。一張正版9.8元,心疼死我了。
然而音質實在是太渣了,畢竟當時的主流是三大日系品牌,愛華,sony,panasonic,但是價格實在是高高在上啊,我無數次的流連在這幾個品牌的櫃檯,在夢裡和他們無數次的相會。
不堪忍受這麼渣的音質,尤其是蹭了幾次楊飛同學的牛逼sony之後,於是決定打工,找了一個地圖採編的工作。也就是,我們這個騙子老闆要出一張地圖,哪家單位要想在地圖上標註上公司名字,1800元,而我會拿到20%的提成。
在我跑的第三天,我一頭殺進了北京工人文化宮,直接殺進了老大的辦公室,那時的領導辦公室真好進啊。辦公室很多人,我就一聲不吭的坐在那裡。
那個我記得了一輩子的女老大,終於注意到了我,問我幹啥?我告訴了她我的來意。老大盯了我大約20秒,直接讓財務給我開了一張1800元的支票,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支票,我將拿到360大元,巨款啊巨款,這個時候我的生活費是一個月300元。360元是什麼概念?
離開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覺得我的腳下全是音符。
幹完這一票我就不幹了,這個工作接近沒譜。
拿到了360元後,我直接衝到了商店,買了倒數第二便宜的愛華隨身聽,倒數第一的是280元,而我的是348元。剩下的,買了一張影響我一生音樂品味的專輯《校園民謠一》。
據說我是我騙子老闆地圖採編項目的唯一成的一單,老闆後來把1800元退給了文化宮,損失了360元。謝謝老闆,老闆萬歲。
這個隨身聽一直陪我到大四。任隨身聽更新換代,我自安然不動。
與他相伴的是,排列在一起,長達一米的各種各樣的音樂盒帶。在畢業的時候,很多送給了學弟學妹,剩下的,全部打包帶回了家,一盤都捨不得扔。
在大四那年,陪伴我的是SONY的CD隨身聽。得到它的時候,我買了解曉東的《相信》,陳勁《霧氣裡的昆蟲》,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朱樺的《如此專心》。
這一年,專心的找工作,專心的做畢業設計,對前途充滿了迷惘。空著的時候,騎著自行車,戴著隨身聽,到處丈量北京的土地。自行車輪滾滾,與音樂一起,填滿了我大四所有的記憶。
2000年的時候,買了第一個MP3,三星的YEPP,記得要2000多元,在上下班的時候陪我擠北京300路公交車,內存很小,記得只能放12首歌。但是這段時間,對後來的人生完全迷茫,已經沒有聽歌的興致了。
再燃起聽歌的激情,是來到西安,砸鍋賣鐵買了一輛捷達汽車,開始走向了汽車聽歌的時代。記得我買到車的時候,把提前準備的CD放了進去,音樂響起,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上眼睛,感受到的全是幸福。
謝謝西安,讓我找到了自己。
很可惜的是,爸爸媽媽沒有給我一副好嗓子,否則,我現在應該是一個擁有不少的粉絲的民謠歌手了吧,而不像現在,淪落成了一個IT民工,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