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風暴》第一季的三強者以擂主的身份重回舞臺,冠軍胡沈員說:
「我希望這裡在座的最強舞者,可以直接向我發起挑戰,超越我!」
去年,《舞蹈風暴》將《黑客帝國》經典慢鏡頭「子彈時間」搬上綜藝節目,憑藉「高手雲集」、「神仙打架」、「360°慢鏡頭」,以及舞者們精彩絕倫的表演,贏得了網友們的青睞。
但《舞蹈風暴》第一季也有兩點飽受爭議:一是彭昱暢和劉憲華兩人都不是舞者,外行的點評顯得專業性不足;二是臺下觀眾多次間隔式的鼓掌吶喊破壞了作品的完整度與視聽體驗。即便如此,它依舊以豆瓣評分9.2分成為2019年度評分最高的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三季的最高評分也不過8.8分。
很多節目到了第二季都有垮的通病,但《舞蹈風暴》第二季告訴我們,它還能再創新高,開播9.6分,收官後也維持著9.4分,說它是國綜的天花板都不為過吧?
第二季延續了定格舞者瞬間高光的風暴時刻,相比於上一季,本季在導師陣容上做了微調。國家頂級編舞家沈偉,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任沈培藝,舞蹈電視節目製作人揚揚,這三位鑑證官維持不變,節目組將「彭昱暢+劉憲華」組換成了張藝興,他作為有街舞底子的年輕力量,專業知識不至於太被觀眾詬病,他的一些臨場反應也能讓調劑節目氛圍。
張藝興是年輕人最為熟悉的一位導師,另外三位卻鮮為人知。對於90後來說,揚揚也是相當熟悉的一位導師,她是中國第一位去美國進修學習爵士舞的舞者,同時是中國電視舞蹈節目的領航人,19年前STAR星空衛視的《星空熱舞俱樂部》就是她擔任主持人和舞蹈製作。
《舞蹈風暴》不單聚集了頂級導師,還聚集了一群各類舞種的頂尖舞者,風暴時刻,以及新增的挑戰時刻、逆戰時刻,為節目增添了驚險刺激與未知性。舞者們洗盡鉛華,不為名所累,以挑戰者的身份登臺表演,與不同舞種同臺競技,帶來一場美的視覺盛宴,也更能體會到他們對舞蹈的熱愛,對舞臺的信仰。
1、一日舞者,永遠的舞者
華宵一來到《舞蹈風暴2》,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為中國古典舞者,她年少成名,在有著中國舞蹈奧斯卡美譽的「桃李杯」上,連續兩屆斬獲一等獎。要知道桃李杯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它是國內規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賽,選手全是學院派培養出來的,競爭性相當高。
沈培藝介紹她說:
「她的兩個代表作,一個是《點絳唇》,一個是《羅敷行》,就是曾經連續幾年,包括現在,還仍然有藝考生在網上扒她的錄像帶學,然後作為藝考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都是華宵一她做了一個在古典舞上非常好的典範。」
《點絳唇》
華宵一稱得上是古典舞的王者之一,以一曲《長相思》首次登臺亮相,如鶴翩然飛升,技巧無可挑剔,氣韻更是動人。第一季《舞蹈風暴》的亞軍李響說,
「之前有人說我是《舞蹈風暴》舞臺上古典舞的標杆,我想說的是,那是因為華宵一還沒來。」
這樣的一位強者,在獲得四位鑑證官的推桿之後淚撒舞臺。原來早在第一季《舞蹈風暴》便邀請了華宵一,但她當時拒絕了。她覺得自己從心理和身體上都還沒有準備好,對於這個舞臺,她有些猶豫。
更為關鍵的因素的是,在2017年現代舞舞蹈劇場《一刻》的表演之後,華宵一因懷孕生子離開了舞臺,很多人甚至猜測《一刻》是華宵一送給自己告別舞臺的禮物。對於一位女舞者而言,孕育新生命往往意味著從此走下舞臺,往後餘生與舞蹈無關,這大概也是她選擇李白《長相思》作為背景音樂的由來:
「因為我們認為長相思之美,美在於長,長長久久,心心念念的,然後執著專一地做一件事情,其實挺奢侈的。」
《一刻》
離開舞臺2年零9個月,華宵一再次站上頂尖舞者的角鬥場,她在臺下付出的汗水與掙扎超乎常人的想像,她忍不住哽咽: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回到舞臺上,我也不知道回到舞臺上的路,我要再走多長時間……他們以為說,華宵一不再跳舞了。我怕他們看到我,用那樣的眼光,但是我來了。」
我敬佩華宵一,她放下對舞蹈的熱愛,接受孕育新生命對職業生涯造成難以修復的破壞。我們說母親很偉大,就是因為她為了孩子而捨棄了很重要的東西,從此她不再只是「我」,所以當看到華宵一掙扎著再次站在舞臺上,深刻地體會到她對舞蹈的熱愛。
「我真的是『失去』過了,才知道那個東西到底是我的職業,還是是我的追求? 現在的我覺得,舞蹈是我的信仰。」
但我也很敬佩為藝術獻身的藝術家,比如楊麗萍老師,比如譚元元老師,舞蹈已經融入她們的骨血,成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華宵一歷經痛苦之後的感悟「執著專一地做一件事情,挺奢侈的」,這樣奢侈的事情真的太珍貴,珍貴到願以十世人間煙火換一世王者降臨。
局外人對譚元元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在芭蕾舞界,甚至整個舞蹈界,她就是女王。當她舞姿停止的那一刻,四位鑑證官直接四桿推下,集體起身為她鼓掌致敬。沈偉說:
「在國際上,可以看到一個這麼棒的中國演員,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作為華人,一提到她我們都特別驕傲。」
譚元元從11歲開始跳芭蕾,18歲加入舞團,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拿到了首席,從19歲半至今已經當了二十幾年的首席,她也跳了33年的舞蹈。更令人感到了不起的是,舊金山市定了每年的4月9日,為譚元元日。以一個人的名字定為一個節日名,就這個成就在場的所有人,誰又能比得上呢?
我想大家都跟我一樣會產生疑惑:譚元元這樣一位國際大神,成為鑑證官都是大材小用,她甚至是上一季季軍在國際比賽上的國際評委,怎麼反而以選手的身份來到了《舞蹈風暴》這個綜藝性質的舞臺?
面對這樣的疑惑,譚元元在舞臺上直言:
「因為我實在是太想念這個舞臺了!因為我最後一次演出3月6號,所以七個多月沒有在舞臺上了。就算我受傷,我也沒有離開舞臺這麼久。」
作為旁觀者,總是下意識地認為譚元元應該是在國際大舞臺上表演,她的加入將《舞蹈風暴2》的檔次拉拔到了天花板高度,但至少也應該是坐在評委席上的那個人。
譚元元並不在乎這些虛名,一切的榮耀都屬於過去,她只在乎舞臺,只享受跳舞。無論在哪兒跳舞,她都是舞蹈界所有人的信仰,所有人的夢。
舞蹈是個很殘酷的行業,它殘酷在舞者的生涯可能會很長,也可能會很短;殘酷在沒有天賦的加成,單憑努力走不到王者加冠;殘酷在它是一種孤獨的藝術,沒有信仰的自我堅守終會被生活打敗。但它又是充滿生命力,充滿無懼的勇氣。
2、首席不值錢,神仙打架
第二季新增「挑戰時刻」環節,挑起了觀眾的好奇心,誰有勇氣推桿直接挑戰上一季的王者?新加入的參賽者等同於到了對方的主場作戰,在人氣方面本就稍遜一籌,如果再加上混跡國外舞團,大概率就是國內任何人都不認識他。
國內鮮少有人走進劇場,舞者胡沈員在上一季比賽時曾說:
「這兩年走過了世界很多藝術節,大的劇院,我們的票房都是提前一個月售罄。但是每當我們回到國內演出的時候,要提前半年開始宣傳,然後到演出當天,也沒有坐太多觀眾。」
在這種劣勢情況下,廣東惠州人陳鎮威毅然推下挑戰的杆子,所有舞者為他的勇氣而鼓掌而驚嘆而嗨翻天。陳鎮威說:
「我按耐不住上場的心情,我覺得,比拼這件事情不只屬於街舞,它只屬於強者。」
陳鎮威是休斯頓芭蕾舞團首席演員,他的身材完美得像是造物主的垂愛,在很多舞者都覺得他會挑戰季軍李響的時候,他選擇以芭蕾舞《無腳鳥》挑戰上一季的冠軍胡沈員。舞者唐藝銘說:
「我覺得他做了所有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
陳鎮威的這支舞蹈講述了張國榮《阿飛正傳》中那隻無腳鳥的故事,他還非常用心的以劇中張國榮的那段獨白作為開場,搭配他充滿力量的舞姿,演繹出無腳鳥的掙扎:
「聽人說,這個世界有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飛啊飛,飛到累的時候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在錄製樣片的時候,陳鎮威坦言他曾與李響挑戰過,結果輸了。此情此景之下,選擇挑戰上一季最強者,他認為是件很值得開心的事,與強者碰撞產生的火花能讓他走得更高更遠。因為陳鎮威是一名強者,他發起的挑戰對胡沈員來說也是對強者的尊重:
「我剛剛在風暴時刻的動作,其實它也是代表著無腳鳥,它總是孑然一身的感覺,就像我們在追求夢想的時候,我們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然後總要面對孤獨……它說的是所有心中有所追求,有所期待,有所熱愛的人。」
陳鎮威的舞姿被稱為「教科書式表演」,最終以三票惜敗胡沈員。兩人的表演難分高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可比性,3%的差距大概是源於風暴時刻的選擇。陳鎮威選擇了飛在空中,動作充滿力量的美感。而胡沈員選擇了一束光之下,手中的黑傘傾斜45°高舉,撐開的瞬間,鮮豔的玫瑰花瓣從半空中飄灑而下,光從傘面的漏洞中透過,美得像一幅畫。
在國內作為一名新的舞者,在任何人都不認識他的情況下,全憑舞蹈拿下85%的支持率,足以驗證陳鎮威的強者身份,四位鑑證官也一起給了他四桿待定的認可。沈偉對他評價也相當高:
「一個中國舞者,在國際上外國的舞團拿首席,就說我來你家,說你的話,跳你的東西,全都是你的文化,你的傳統,我跳得比你還好,你就覺得特別自豪,所以他是一個值得作為一個榜樣的。」
挑戰第一季的機會只有5次,hello dance以5票之差惜敗,陳鎮威以3票之差惜敗,他們差的不是實力,而是現場風暴見證團的主觀選擇,在這種時候,選擇挑戰遠不如直接上臺表演來得穩當。但對強者來說,與強者比拼是種榮譽。
黎星推下了第三桿,這位「國內舞蹈獎項全滿貫得主、國際六項舞蹈大獎獲得者」,是當下中國舞壇最響亮的名字之一。解放軍藝術學院的五十周年紀念徽章:倒踢紫金冠,那個原型就出自於他的舞蹈動作,他更是被譽為最搶手的舞劇男一號。
他會參加這一季的節目,也是因為疫情的發生,導致劇場所有相關的工作都停擺,黎星才在和好友謝欣、李豔超商議後,把《舞蹈風暴》加入了行程安排,也是為了實現他的野心,
「觀眾能夠因為我走進劇場看舞蹈,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特別牛,我會很驕傲。我來《舞蹈風暴》是不是為了出名?是,也不是——對於出名這個事情本身,我的欲望不大。我的欲望在於觀眾認識我以後,因為我走進劇場,然後我的舞蹈能把他們留住,讓他們以後能經常來。」
錄製期間,這個從來不減肥的舞者硬是將「不吃主食,不沾任何油,戒斷所有糖」的鐵律堅持了兩個月,為《舞蹈風暴》瘦了12斤。黎星說:
「既然我來到這兒,我想讓大家喜歡我,那我就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極致,呈現最好的狀態。」
面對跟拍導演「萬一失敗了」的提問,黎星霸氣地回覆:「沒有萬一」。在先發挑戰者紛紛惜敗的情況下,他以作品《稍縱即逝》繼續向胡沈員88%的高得分下戰書,身體力行地告訴所有人,挑戰不可怕,失敗更不可怕,強者,更應該向心中認定的強者發起挑戰,這是戰勝自己的不二途徑。最終,黎星以91%的得票拿下了勝利。
在之後的節目中,黎星又挑戰了傳奇芭蕾舞者譚元元,給出的理由是:
「不想把挑戰譚元元的榮譽讓給旁人。」
他每一次對最強者的挑戰,其實都蘊藏著一份對其他舞者的溫柔。挑戰胡沈員要嘛晉級,要嘛淘汰或待定,在陳鎮威都失敗的情況下,其他舞者更不敢輕易挑戰。而譚元元的首秀給舞者們帶來巨大的壓力,還有人因為沉重的心理負擔而哇哇大哭,這觸動了黎星:
「如果我不來挑戰元元姐,讓其他小朋友去,把這份壓力轉移給他們,這對他們來說,也太殘忍了。
舞蹈作為一門以肢體語言為表達的藝術,對那些學了十幾年,跳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舞者來說,每一次對強者的挑戰都是對自我的一次挑戰,也是超越自我的勇氣。
3、結語
看著舞臺上光芒四射的華宵一,透過她的語言與眼淚,我們能想像到她作為女性為重回巔峰舞臺做出的努力。更難以想像的是,33歲時的謝欣意外懷孕,她在保護好寶寶的同時,也一直堅持參與各大演出,生產完的她很快恢復了舞臺上非常吸引人的六塊「巧克力」腹肌。還有44歲的芭蕾女王譚元元,舞臺上她們的女性力量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任何一個行當,任何一個人生階段,勇氣、熱愛與信仰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總得捨棄掉一些東西,才能夠得到一些東西。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