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關於《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
編纂出版項目招募公告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導、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具體承辦的大型出版項目《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已正式啟動,面向全國全球公開招募。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重要價值意義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誕生、成長、發展和鼎盛繁榮的核心區和中心區,也是中華文明的傳播地與創新地。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黃河文明在兼容並蓄中不斷發展進步。「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習總書記還在2016年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中華民族要「從延續本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延續文脈實質上就是要把中華民族幾千年最優秀的文化基因接續下來,就是要把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繼承下來。因此,編纂出版《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這一套全面系統、廣泛傳播,以中原文化為出發點、以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為精神所在的大型叢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原文化所創造的諸多文明成就,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核心主體, 由中原而擴散至黃河流域以至整個華夏地區。叢書旨在全面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中華文化、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深刻論述,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叢書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中華文化為呈現主體和書寫主題,以三種文化的歷史演變、內涵特徵和精神特質以及三種文化之間的關係為研究對象,以三種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地理傳播為主線。叢書以「文脈」二字,涵蓋「源」和「魂」和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的「流」,通文化血脈、知文明根脈、理歷史主脈;以「從中原到中國」貫通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揭示其發展脈絡和傳播特點。
叢書通過對三種文化的研究和融媒體呈現,揭示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凸顯其根源性、核心性、骨幹性和國家價值;強化黃河文明與世界其他大河流域文明的歷史對話、文化對話、精神對話的重要地位,凸顯黃河文化在人類文化史上的獨立性、原創性、先進性和永續性;揭示中華文化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凸顯中華文化在信息文明時代的時代精神、時代價值和時代貢獻,提升世界廣大華人華僑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認知認同,以史為鑑,以資當代,以啟未來。
二、總體目標要求
叢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理念,堅定「四個自信」,尤其是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人文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構建具有中國新時代特徵和溫度的人文價值觀。堅守「出版創造價值,出版傳承文明,出版使生活更美好,出版改變世界」的出版理想,牢記「書比天大,責比山重」「出好書,濟天下」的出版擔當。
叢書以權威性、時代性、大眾化及人文精神、融合出版、有效傳播為原則,將16-45歲年齡段、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眾設定為主要群體,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的精品標準和價值導向,在內容呈現上,堅持知識的科學性、準確性,導向正確、格調高雅,嚴肅專業、積極向上;在表達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不拘一格,將圖文音視頻融合出版,貼近時代、貼近網際網路、貼近青年、貼近大眾,以老百姓看得懂、聽得進、傳得久的方式傳播,以中華文化精髓大眾化、通俗化的當代表達,以暢銷書、常銷書為目標,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平臺思維、大眾傳播思維,實現出版傳播的最大化。
為此,我們決心以更加解放思想的精神,更加改革創新的魄力,更加對外開放的心態,堅持以改革開放和守正創新為動力源,大膽實施出版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投資模式等方面改革,推動體制創新和流程再造,做到主動組稿和網絡公開招募相結合、機構命題與作者報題相結合、編者與作者相結合、體制內與體制外相結合、國內與國外相結合、心態開放與保持自我相結合、發現培養國學人才、出版人才與力推出版出彩成果相結合,打破傳統的出版呈現方式與傳播模式,在全國全球公開招募最適合的圖書策劃出版公司、多媒體製作公司及宣傳營銷平臺,把主動約請組稿與網絡公開招募結合起來,把權威專家與暢銷書作家結合起來,把名人名家與新人新秀結合起來,利用大數據,尋覓國內外一流作者資源和工作團隊,真正篩選出具有最大傳播價值的優秀文稿。
實施叢書文稿及策劃招募活動,是出版界一次空前的創舉,既是實現叢書出版效益最大化的路徑與手段,也是對中華文脈、黃河文明、中原文化的全面總結與傳播展示,更是讓河南出版更加出彩,強化獲獎書、資助書、暢銷書、版貿書出版,提高「出版豫軍」的品牌影響力、作品傳播力、市場競爭力、傳播生命力和文化引領力的重要舉措。為此全力做好策劃、宣傳、營銷活動,力求在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出版界有廣泛影響,在廣大讀者中形成積極熱議話題,以濃厚的輿論氛圍助推叢書出版,希望得到全球各界有志之士的鼎力相助,實現合作共贏,共襄文化和出版盛舉。
三、招募規模範圍
(一)招募規模
叢書規模暫定150種,後續將根據網絡公開招募情況、書稿質量和市場推廣情況作適當調整,整體上將以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包括網絡版)、有聲書、視頻書(包括短視頻)、融媒體數字圖書館、資料庫等至少6種形式同步出版。
(二)徵稿範圍
叢書以文化和文明脈絡梳理為切入點,立足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核心、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中心這一邏輯定位,彰顯中原文化、黃河文化、中華文化獨特優勢和持久的文化影響力,招募圍繞文明之源、文化經典、文化名人、文化創造、文化黃河、文化傳播等六大板塊內容,符合叢書編纂體例的一流書稿,包括大眾歷史讀物、文化散文、訪談錄、傳記文學、科普讀物、人文專題片腳本等。過於專業的學術研究著作和非大眾化的表達方式文稿,不在這次招募範圍之列。
1.文明之源板塊
此部分以史前文明、夏商周三代中原地區和黃河流域考古為重點,著重分析史前文明探源、早期國家形態、中原古國古都、黃河流域大遺址、姓氏文化源流、漢字起源等專題內容,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文脈傳承等相關問題。
2.文化經典板塊
對誕生於黃河流域尤其是中原地區的經典元典著作加以導讀與解說,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現代媒介形態綜合呈現,重新挖掘傳統經典文本的現代價值,重在挖掘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產生重大和持久影響的經典文本,重在挖掘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中華文明經典內容,找到經典著作與時代價值的結合點,對其進行通俗化呈現、大眾化呈現、多媒體呈現。
3.文化名人板塊
以誕生和主要活動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名人為書寫對象,選取對中華民族和世界文明具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以現代視角和現代語境,以重新撰寫傳記的方式,擴大中華文化名人的當代和世界影響。
4.文化創造板塊
以中原地區和黃河流域的重大文化、文明和科技發明為主線,也包括一系列的哲學思想、制度創設、建築和藝術創造等,收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相關內容,主要包括陶器、青銅器、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殷墟、龍門石窟,以及始祖文化、根親文化、漢字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中醫文化、商業文化等,以專題的方式形成融媒出版物,系統地揭示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特質、特徵和內涵。
5.文化黃河板塊
以奔騰不息、滋養華夏又屢屢泛濫的九曲黃河和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黃河文化精神為對象,圍繞黃河數千年來活動變遷,關注歷代認知、開發和利用黃河的歷史進程,分析黃河河道歷史變遷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演變等問題,探討黃河文化精神之於中原文化、中華文化的相生相融關係;站在古今中外文明發展進程的歷史坐標裡,聆聽黃河文明與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時空對話;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進入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呼喚和守望「自然黃河」、「人文黃河」、「安瀾黃河」、「精神黃河」和「幸福黃河」,昭示和瞭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河之源」、「河之魂」、「河之治」、「河之夢」。
6.文化傳播板塊
以中原為中心,尤其是以中原王朝為線索,華夏文明不斷地向黃河流域上下遊傳播,向長江流域、向嶺南、向漠北、向西域等周邊傳播,並向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傳播。近代以來,中華文化隨著與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也不斷向歐洲、北美、拉美、亞洲、非洲等地廣泛傳播。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價值日益凸顯。本板塊對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進行梳理,探討並呈現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播和當代傳播。
以上是板塊大體內容範圍,將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細化,也歡迎各應徵機構和作者提出更好方案。
(三)招募作者及機構
1.作者及製作群體
(1)人文社科領域的權威研究專家、名家;
(2)自帶流量的大眾文化名人;
(3)暢銷書頭部作家與網絡知名寫手;
(4)大眾讀物作家和青年作者;
(5)海外知名漢學家與文化學者;
(6)融媒體製作傳播高手,如圖書裝幀設計師、音視頻導演、營銷推廣師等。
2.機構群體
(1)專注於人文社科領域的出版策劃公司。
(2)資料庫製作公司。
(3)音視頻製作公司與發布平臺,包括大型傳統平臺公司及新型網絡公司平臺。
(4)各種專業營銷公司等。
(四)其他招募範圍
凡對以下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與細化建議的,一經採用,可給予一定報酬與獎勵:
(1)叢書招募工作方案;
(2)叢書編纂出版具體實施方案;
(3)叢書六大板塊及其相關專題方向和圖書選題;
(4)推進叢書出版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措施和技術支撐等。
四、稿酬報酬標準
計劃以10年時間,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將叢書打造為精品書、暢銷書、大眾書和雙效書,為此遴選有價值、有高度的一流作者與文稿,啟動億元重金,提供與其相匹配的稿酬報酬。本叢書每種圖書在25萬字左右,以每種10萬-100萬元稿酬報酬標準(特別優秀的文稿,經商談與研判,可突破標準上限)進行招募。
五、項目實施流程
在集團公司層面成立工作專班,負責實施總體工作方案、對接國家及省內政策、協調各方資源、把握招募方向、防控系統風險,集團系統各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分別組成項目實施專班,抽調優秀人才,專司其職。在叢書編纂出版委員會及總主編的具體領導指導和編委會辦公室的支持協調下,工作專班落實工作部署,出臺特別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對項目導向、質量、流程、合同、財務、風險等管理方面建章立制,真正實現見實效、保質量、控風險、擴影響。
叢書總體體例框架包括六大板塊,國內外作者可根據相關方向擬定具體圖書選題及名稱,書名應生動活潑,要貼切百姓、走近大眾、打動讀者,具有親和力、傳播力。
招募公告在中央、省級主要媒體及網絡重要平臺上發布,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會同省委宣傳部設立叢書招募研判小組,由集團公司和中原股份領導,各社社長及總編輯、相關業務部室和集團招標採購辦、風險防控辦、紀檢監察室等負責人、業內外專家等組成。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名家、大家組成項目諮詢組。對招募的合作機構、作者、書稿等情況,研判小組秉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予以研判、確定及公示。
六、應募具體要求
1.應募者可根據《招募公告》後所附《選題招募方向示例參考》投標,也可以在所列範圍內自擬題目參選。題目應具有廣泛的話題性,能引起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共鳴。
2.請按照本公告所附《投標書》(分個人和機構兩類)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填寫申報材料,陳述要簡潔、規範、清晰。
3.個人投標材料應附項目整體目錄框架及不少於5000字的樣章或樣節,音視頻項目提供不低於3分鐘的樣片。
4.叢書編輯部對應募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後,由招募研判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小組聯合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後,將在相關媒體和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系統有關網站上予以公示。
5.最終入選者,與集團公司相關出版社籤訂正式出版合同和合作協議。
6.本公告發布媒體: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官網、中原傳媒股份公司官網、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雲書網、中原出版手機報、河南青年時報社新媒體「東風新聞」等。
7.相關材料下載地址: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官網()、中原傳媒股份公司官網()、雲書網(http://www.iyunshu.com)。投遞郵箱:wenmai2020@126.com,十年之內,長期招募。
8.聯繫人:王建新,電話:0371-87528168。
來源:中原出版傳媒集團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
原標題:《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關於《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編纂出版項目招募公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