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次採訪中,相聲演員楊議積極主動的官宣自己要加盟德雲社了。這麼突然的做這個決定,這到底意味什麼?
楊議在採訪中說:「首先要說,不是德雲社向我拋橄欖枝。」「是我看著德雲社,我就想去,我特別想去一趟。」「因為咱是一說相聲的,面對觀眾咱喜歡。這麼說來,楊議是真的要到德雲社了,而且去的乾淨徹底,是自己要去的。這分明就是說:我身上有什麼爭議都是我的,和德雲社無關。是我非得去演,你郭德綱就得接著我。沒人逼我去,是我自己想去! 據說,年前楊議主動找得郭德綱:「過了年我得上你那去啊!」又說:「我上他那說也是正常的。他必須還得接著。」「我想去還就去,我不去還就不去。」「我不去他也得接著我,我去他也得接著。」
據說,楊家和老郭的關係不錯。但那是兩廂勢力井水不犯河水的時候。現在疫情期間,郭德綱都得雲社還沒開箱。這時候,楊議又意欲何為呢?
一、身份輩分
眾所周知,楊議是相聲演員楊少華的兒子。對,楊少華就是那個一臉褶子兩個大眼袋總喊著:「我要開花」的老頭。在行內來講,這爺倆的師承都是有問題的。按相聲的規矩,沒有師父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相聲演員。這兩父子正是在這方面吃了大虧。楊少華先生師承存疑,楊議至今也沒有一個師父。
侯耀文的追思會上,楊議拿著話筒,面對滿堂的「相聲名家」喊話:
「現在很多人進入了相聲行業,本來是好事,但是,你進來幹嘛來了?」
「拜名師,你坐科了嗎?學了嗎?家譜上倒是都有你,可是你會什麼啊?」
「會說嗎?會唱嗎?有活嗎?」
「輩兒排的倒都挺清楚,活呢?」
「天天挺熱鬧,起鬨呢?都這樣相聲就完了!」
字裡行間都是對師承的質疑。言外之意,師承算什麼?沒有又怎樣,我有能耐。您確實有能耐,但您
到德雲社這個一切都論資排輩的地方。「楊議老師」恐怕這就是唯一的稱呼。即使您比謝金強,但您沒師承您也不是行裡人啊。
二、真缺您嗎?
德雲社現在叫如日中天也不為過吧!這樣的德雲社人才濟濟,真的缺您一個自學成才的楊老師嗎?說您是老先生吧 !您的老搭檔楊進明早就來了。當初裂了穴 ,你們哥倆怎麼商量的?也不知道現在關係怎麼樣,關係好的話當給您打前站了,不好的話見面不尷尬嗎?三思啊!到了德雲什您不是老先生也不是小學員,更不是什麼骨幹。您那幾段,相聲應付應付電視臺富裕,盯園子戲不大。
要說需要,也不是不需要。形式大於內容吧!楊議在天津因為拍了《楊光的快樂生活》有點名氣。當年的天津表演藝術家們為了上電視才把楊議捧的高高的。畢竟上了電視就身價漲了嘛!楊議必須是行裡人啊!當然,據說演戲也都是白演,車馬費都沒撈著。天津的有名有姓的曾被你們捧過的楊議,要歸順郭德綱。這對當年被逼出天津的郭德綱來說是多解氣的一件事。來吧!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三、為啥自己要來
有人說楊議此舉純屬藝術,他不缺錢。是真不缺嗎?未必吧!筆者聽說楊家投資失敗,虧損上億。當然也許是瘋傳。但你說楊家愛相聲那我可就不敢苟同了。在人家那,相聲是門謀生的手段。楊小五如果愛相聲也不會去拍什麼電視劇。能掙錢就是好能耐。筆者分析就是缺錢了。畢竟那個大別墅要養,很多人也指著他們養活。德雲社不是金字招牌麻雀!你郭德綱不是掙錢嘛,我也得吃一份啊!所以,按照這個心態反推去理解楊議的話,是不是就太合情合理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老這麼說,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古人說的。不管楊議先生是為錢進德雲還是為名進德雲。老郭應該都是歡迎的吧!只要不攪和事兒,不起么蛾子,養個把個楊先生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