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未能定論——外交家喬冠華一生寫滿了傳奇,逝世後墓地有四處

2021-01-13 網易

  引言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說到這些詞,大家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古以來,由於"祖先崇拜"、"入土為安"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十分重視喪葬。按照慣例,死者只有一個墓地,但我們的外交官喬冠華在北京醫院去世後,他的骨灰盒經歷了四次安葬,因此他也有著四處不同的墓地,為他的傳奇又增添了一層色彩。

  一、名士風流,外交才子

  一代傳奇的外交官喬冠華1913年3月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198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他的一生可以用傳奇這兩個字來概括。

  在新中國成立後,喬冠華在外交部擔任了許多重要的席位。他是中國外交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外交官,中國外交史上許多重要的外交事件都有他的身影。

  說到喬冠華的事跡,其中一件最為經典,那就是1976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喬冠華聽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後,情不自禁仰天大笑。一幅喬的大笑成為了中國外交自信的代表,成為了經典。

  

  2、 死後傳奇依舊

  1983年9月22日10時03分,外交家喬冠華在北京醫院裡與世長辭,結束了生前的傳奇,然而,在他逝世後,傳奇的詩篇仍舊在譜寫……

  喬冠華逝世後,按照慣例,應該直接入土為安的,但是他的骨灰盒在八寶山公墓裡僅存放了三天時間,就由他的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家中她的臥室裡長達一年,以表示對亡夫的思念。

  

  也許是希望丈夫能夠入土為安,一年後,章含之來到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喬冠華的故鄉,秉承著著"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希望丈夫死後可以魂歸故裡,便前往有關部門,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解決喬冠華的墓地的問題。但是當章含之來到鹽城市時,政府領導們的迴避使她明白了鹽城市委市政府的態度,她甚至不敢向他們提出將喬冠華骨灰安置在故鄉的想法,最後在鹽城市停留了幾天,便含淚回到了上海。

  雖然家鄉不能安葬,但是總不能一直把喬冠華的骨灰盒擺在家裡,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死後"入土為安"也是十分看重的,對墓穴選址也是大有講究的,那麼到底哪裡才是他的歸宿?他的靈魂應該在哪裡安息?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章含之來到蘇州,找到了喬冠華的摯友李顥,把自己的經歷遭遇以及想讓丈夫安葬在此處的想法告訴了李顥,請李顥夫婦到吳縣黨委去探探領導們口風。事情進展的很順利,當李顥夫婦找到當時的吳縣委書記,說明來意後,把章含之的想法傳達給了領導們,吳縣委員會得知這次拜訪目的後,欣然同意了章含之的請求。

  清明節之前,滿懷期待的章含之在當地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和李顥夫婦一起去了蘇州吳縣東山,最終,他們選擇了東山鎮槎灣村的一處山坡。

  喬冠華的墓依山傍水,是一個山水幽靜的地方,完全符合章含之對亡夫墓地的期待,她認為這塊墓地與丈夫的人生與品性也十分契合,丈夫在這塊土地下長眠,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樣,喬冠華的最終歸宿就是東山槎灣華僑墓地,這也是喬冠華的第一座墓地。

  

  那些熟悉上海福壽園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不斷突破傳統陵園概念的陵園,是一座人文紀念公園。同樣,熟知那裡的人們也不禁會產生疑惑,為什麼那裡也有一座喬冠華墓地呢,是同一個人嗎,還是只是同名的巧合罷了?

  在2002年春天,福壽園經多方面考慮後,多次向章含之提出為喬冠華在福壽園裡修建陵墓的建議。與此同時,章含之已經70多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考慮到自己無法每年都去祭拜遠方的丈夫,當然她也有一個願望,希望自己百年後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上海重逢。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她接受了福壽園的建議,也在上海為喬冠華建造一座墓地。2003年3月31日的上午,外交家喬冠華的第二座墓地福壽園裡落成。

  

  18年過去了,喬冠華家鄉人民和政府對家鄉名人的呼聲越來越高了,家鄉名人為當地的旅遊也能起到助力作用,為了彌補喬冠華故居和墓地分開兩地的遺憾,鹽城當地政府想要把喬冠華墓遷回他的故鄉,於是向上級部門提出了這個要求。

  但是當年章含之想要把喬冠華安葬在家鄉,這一想法並沒有得到鹽城市當地政府的支持,而蘇州政府當時卻給予了章含之幫助,現在把他重新安置回故鄉,這雖無不合適,但卻有些不顧當年蘇州政府的舊情。章含之始終是希望丈夫死後可以落葉歸根的,於是,在徵得章含之的同意過後,鹽城政府上級政府報告,經過商討後大家最終得到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將喬冠華墓遷回故鄉,同時喬冠華在東山鎮的墓地也保留下來。

  2004年清明節到來之際,喬冠華的墓地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喬的老家建成,這是喬冠華的第三座墓地。

  

  2007年,喬冠華與原配妻子龔澎的女兒喬松鬱撰寫長篇回憶錄《我的父親母親:喬冠華與龔澎》,來年,在喬冠華第一座墓地的不遠處,喬松鬱建立了喬冠華與龔澎二人的合葬墓。

  2008年的清明節,喬冠華和龔澎二人的合葬墓在楊灣村新華僑公墓二區順利完工,這也是喬冠華先生的第四處墓地。

  

  結語

  喬冠華的一生與中國的外交事業息息相關,相互成就。他的一生,無論生前身後都寫滿了傳奇,關於喬冠華的功與過,每一個評價都不同,但他已與世長辭,一切功過皆由後人評判。

  參考文獻

  《我的父親母親:喬冠華與龔澎》

  《我與喬冠華》

  《喬冠華全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章含之為喬冠華守寡25年,寫了4本書懷念他,為何不願與他合葬?
    (章含之)章含之的遺囑讓很多人不解,然而深知章含之一生之痛的女兒卻理解了母親的遺願。陳度家中已經有了妻室,陳家人根本看不上談雪卿,談雪卿也很硬氣,生下女兒之後堅決不願意將女兒的撫養權交給生父,就請了名律師章士釗從中調解,得到了5萬元的賠償。後來談雪卿又嫁給了一個富商,孩子就給了章士釗撫養。
  • 外交部原副部長王殊逝世,傳奇一生縱橫新聞界外交界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介紹,正像王殊自己的一本書名《五洲風雲紀》一樣,他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奔波在國內外的「戰場」上。24歲時,他身著人民解放軍軍裝,作為新華社第三野戰軍總分社記者,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上海的報導。而他寫的第一條新聞竟然是我軍圍殲黃伯韜兵團取得全面勝利的消息,成為當時淮海戰役的重大新聞。
  • 黃家駒墓地:中國殿堂級搖滾歌手第一人,石碑題字詮釋其一生
    黃家駒墓地:中國殿堂級搖滾歌手第一人,石碑題字詮釋其一生文/一休道說到香港最著名的搖滾樂團,非Beyond莫屬,說到殿堂級搖滾歌手第一人,第一映入人們腦海的便是黃家駒。黃家駒,是國內著名的男歌手,Beyond樂隊的主唱,有多首著名的成名曲。
  • 民國外交家蔣廷黻婚戀傳奇
    蔣廷黻與妻子唐玉瑞回國後,都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先後育有四個孩子。蔣廷黻11歲即在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接受新式教育,16歲留學美國,28歲回國,在他的人生觀和生活、思維方式的形成期裡,接受的是一套西方自由活躍的理念。在歸國任教期間,有兩項業餘愛好:一是運動,愛打網球;而是遊戲,愛打橋牌,且牌藝極高。
  • 賭王何鴻燊完美落幕,墓地安葬父母身旁,原配與何超英常伴左右
    賭王何鴻燊傳奇一生伴隨猝然離世宣布完美落幕,這位生平經歷被拍成電影的商業大亨享年98歲結束人生休止符。賭王雖然離開,但他一生中值得追溯的經歷分外精彩,四個姨太享盡齊人之福,兒女多達17位收穫子女孝順,所謂妻妾成群兒女雙全大概在他身上能夠得到最為完美的詮釋。
  • 一代傳奇人物李小龍 一生短暫而又輝煌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年僅32歲。令人惋惜至極,真是天妒英才,巨星隕落。他的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的遊戲、青蜂俠、苦海明燈、孤星血淚、人之初、盲人追兇、雷雨、細路祥、醜聞嗜血 主要成就1.創立截拳道、弘揚中國功夫2.臺灣金馬獎最佳技藝獎3.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4.英國傳媒協會傳奇大獎
  • 一代傳奇人物李小龍 一生短暫而又輝煌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年僅33歲。令人惋惜至極,真是天嫉英才,巨星隕落。 1993年美國發行了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就在同年並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 錢學森葬禮過程:三軍儀仗隊抬棺,黨旗蓋棺,送別這位航天之父
    我國飛彈研發的亮眼成績背後是科研人士年復一年的辛勤付出,其中錢學森先生的一生坎坷又傳奇,在回國支援祖國建設的隊伍中,錢老受到的阻礙可謂是前所未有,扣留、羈押、監視,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好在錢老依舊堅持到了回到祖國的那天,並將自己的終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飛彈事業。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儘管年邁的錢老還對中國飛彈的發展放心不下,終究還是與世長辭。
  • 又一老藝術家逝世!一生未婚獻身藝術,摯友未能見她最後一面淚崩
    小鳳仙堪稱歌仔戲傳奇人物,戲齡超過60年。她這一生未談過戀愛、沒結過婚,卻有兒孫滿堂,臨終時家人陪伴在側,安詳離世。說到楊麗花歌仔戲團,在寶島臺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個戲團之所以用人名命名,是因為楊麗花是國寶級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位列於歌仔戲四大小生之一,更是推動歌仔戲在電臺以及電視上流行的最大功臣。
  • 央視主持人羅京逝世11年,妻子改嫁富商,他的墓地卻有個「怪相」
    而央視主持人羅京也已經轉眼逝世11年之久,在被人深深懷念的同時, 墓地卻出現了「怪相」。羅京的墓地是那種露天的環境,人人都可以去紀念的那種,但是卻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羅京的墓地,過去11年了,表面竟然什麼灰塵和雜草都沒有,一直都是非常乾淨的狀態。
  • 看完上海宋慶齡的墓地,再去看美國宋美齡的墓地,姐妹倆天壤之別
    宋氏三姐妹是民國最耀眼的人物,她們三人皆出生在19世紀末,又在同一個思想開放的家庭下長大,年齡稍長後又接受了西方教育,然而在一場政治風暴當中,三姐妹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大姐宋靄齡是宋氏傳奇的締造人,她也是家中最年長的一個,說話很有分量,頗有主見。赴美留學期間她的成績異常突出,讓所有的同學都望塵莫及,她非常坦率,在羅斯福面前甚至敢批判美國的民主。
  • 看完陳強的墓地,再看馬季的墓地,墓碑各有特色
    2006年12月20日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逝世於北京,享年72歲。雖然斯人已逝,但給我們曾經帶來歡樂和笑聲的回憶卻不曾淡忘!姜昆搞網站、馮鞏拍電影、笑林主持農業節目,對這些,馬季沒有反對過,他一廂情願地把這些都看成是為相聲「體驗生活」,他老對徒弟們說,「有了這些生活,等將來翻回頭再為相聲服務。」
  • 黃家駒墓地屢遭褻瀆為哪般?愛他,就請還他一片安寧
    日前,有黃家駒歌迷爆料,他在前往墓地祭拜時,吃驚地在墓碑前發現一大片塗鴉的文字,令人觸目驚心。文字塗寫在家駒墓那本書前面的空白石面上,應該是用油性馬克筆書寫,用手擦不掉,大概內容是:「爸爸媽媽 弟弟姐姐哥哥姐姐 我回來了杭州 大陸書裡」, 字體歪歪斜斜,內容也不通順,似是小孩所為。
  • 民國職業交際花,挺著大肚卻被丈夫拋棄,一女兒成世界知名外交家
    這事被陳度知道後,陳度就離家出走了,搬去跟談雪卿同居了,談雪卿看到陳度的決心,覺得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後來又有了身孕,陳調元確實鬆口了,但談雪卿只能做妾室,並且在這個時候,陳度退縮了。
  • 看完馬季的墓地,再看陳強的墓地,墓碑各有特色
    姜昆搞網站、馮鞏拍電影、笑林主持農業節目,對這些,馬季沒有反對過,他一廂情願地把這些都看成是為相聲「體驗生活」,他老對徒弟們說,「有了這些生活,等將來翻回頭再為相聲服務。」馬季的墓地安放在北京門頭溝區萬佛華僑陵園內,之所以選擇門頭溝作為墓地是因為馬老生前經常去那邊,非常喜歡那一帶的風景。墓碑右側嵌著馬季先生的頭像,笑容滿面,栩栩如生,墓碑左側是馬先生生前親手書寫「平生道路九羊腸」。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父母雙亡一生傳奇,臨終遺願未實現好遺憾
    11月21日凌晨,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逝世,享年81歲。消息曝光後讓許多粉絲都悲痛不已,在2019年12月的時候,80歲高齡的陳愛蓮還曾在一檔舞蹈電視劇演出。用實力證明舞蹈家並不是年輕女孩的專利,沒想到今天卻溘然長逝。
  • 「賭王」何鴻燊逝世,回顧傳奇一生
    據香港「東網」報導,當地時間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賭王」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何鴻燊於1921年11月25日在香港出生,祖籍廣東。傳奇一生何鴻燊憑藉著自己的一己之力,將澳門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世界文明的賭城,澳門三分之一的人口基本都是靠這位賭王養活的。
  • 實拍鄧麗君墓地:音樂陪伴了她一生,墓園裡的一尊雕像惹人垂淚!
    鄧麗君墓地:曾是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手,墓園永遠飄蕩著她的歌聲文/一休道在20世紀80、90年代,中國臺灣出現了不少優秀的歌手
  • 鄧麗君一生未能實現的三大夙願是什麼?一一隻因她走得太匆匆
    1995年一代歌后鄧麗君,因哮喘病突發引起急性心臟病在泰國清邁逝世。她有著傳奇的一生,被林青霞成為「謎一樣的女人」,她的去世是華語歌壇的一大損失。她走了,帶著她的歌聲去了天國,留下了喜歡她的人暗自落淚,好懷念她動人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