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先森
圖片來源:圖片社丨無水印頭像女iPhone壁紙
1
有些人
你的時間不多了
前段時間,辦公室同事還在調侃今年是不是職場行情變好了,辦公室來應聘的年輕人一撥又一撥,看著更趕集似的。
結果剛吃完飯,手機就跟玩命似的跳出了很多條信息,大概說的都是一個意思:
騰訊自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便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比例約在10%,而整個騰訊的中層幹部數量為兩百多名。
聽說這一次,騰訊關於員工結構調整確實是早有其事,去年9月30日啟動新一輪架構調整後,騰訊內部的人員優化問題便已擺上日程。
去年2月份,馬化騰就曾發表過一番講話,其中關於「人才機制」他說到:
「每個中層幹部都一定要培養副手,這是硬性的「備份機制」。
你一定要培養,否則我認為你有問題,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後你還這樣,那我就幫你配了,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讀完這條看上去和我們沒啥關係的新聞,辦公室的同事紛紛眉頭一緊,感嘆著說:
大廠的日子都不好過了,看來真的得勒緊褲腰帶好好幹了。
最要命的是你以為正是你風華正茂指點江山的時候,危機卻慢慢肆意潛行逼上門來,在你最風光得意之地隨時打得你措手不及暈頭轉向。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道:
「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這句話放到今天的職場而言就可以理解為:
「生存是企業的第一需要,企業不斷增長和擴張,但是市場需求就那麼多,消費者口袋裡面的錢就那麼多。」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五百強的巨頭BAT也要磨刀霍霍向員工的舉措,有時候並不是管理者無情,而是市場需求決定了企業發展導向而已,當你不能再為公司帶來收集製造產出的時候,
這就是你需要離開的時候。
畢竟,市場和職場只看效益和產出,不相信眼淚,
而更殘酷的真相是,有些人可能你的時間真的連半年都不到了。
2
不要用別人羨慕的穩定
讓自己的未來陷入困境
曾經在公號後臺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說自己從深圳回到二線城市老家,也確實找到了自己曾經追求到的「穩定」,然而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父母幫忙在二線城市找了一家小公司,工作基本就是敷衍了事隨便應付下就能交差,也沒有合理的升遷制度,老闆開心讓誰上就上,不開心讓誰不幹就不幹,辦公室裡大家成天不是嘮嗑就是八卦,要麼就是趁著老闆不在就翹班溜出去玩。
辦公室裡幾個同事圍在一起除了聊自己家孩子,就是討論肥皂劇裡的三俗劇情。
漸漸地她也開始放縱了,以前在深圳還會下班去健身房跑步鍛鍊身體,現在在家裡吃完飯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抖音,體重蹭蹭往上漲。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
「抖音,徹底把我搞廢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以前不可一世的大潤髮結果在悄無聲息中被阿里收購,以前人手一條的綠箭口香糖,現在都幾乎在貨架上看不到蹤影。
有人調侃道:「這個世界太瘋狂,在超市都看不到口香糖。」
其實不是人們看不到口香糖,而是大家在買單的時候已經習慣性的看手機,而結帳買單的時候原本是無聊才會拿的口香糖,早已被手機和微信奪走了視線,自然而然口香糖漸漸被手機和微信奪走了關注和流量。
有時候,你所賴以生存的資源和平臺也會有突然消失的那一天,沒有什麼是永遠的成功,恰如沒有什麼是永遠的穩定。
大多數人認為的穩定,其實只是因為這個崗位看上去穩定而已。殊不知眼前的崗位再穩定,手裡的飯碗再鐵,也不代表個人的穩定。在穩定的崗位上,你也不可能一輩子高枕無憂。
而越是在穩定的環境中,人們越應該警惕。
劉慈欣在《三體》中還寫道:
「我毀滅你,與你無關。」
更何況很今天看似穩定的行業或崗位,正逐漸被取代,甚至消亡。方便麵銷量3年下降80億包,幹掉它們的對手真不是白象、今麥郎,而是美團、餓了麼這些新崛起的網際網路送餐平臺。
現在出門連小偷都失業了,因為支付寶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被革命的行業多不勝數,比如還有剛剛提到的口香糖。
有時候,我們所追求的穩定不過是一場即將被取代的行業而已。
3
別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來安慰自己的平庸和失敗
去年過年回老家拜年,又遇上了以前的一位老同學,他和我們不同的是,他上完高中就沒有再上學了,而是託家裡人的關係在小縣城裡謀了一個城管執法的職位,年末我們在一起聚會,問起他的現狀如何,他喜憂參半的說:
「舒服是真舒服,每天跟著隊裡出去在街上轉轉,讓小販收拾下攤面,中午回去吃飯,下午接著轉轉就行了。
每月旱澇保收,還有食堂大鍋飯免費吃,出門買個水果人家都不敢收錢,當然和你們動輒上萬一月的待遇是不能比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像我們這種混在小縣城的人呢,差不多過得了。」
我們其他幾個同學看著他頗為得意的神情而相視一笑,後來我問他:
「你從來沒想過去大城市的公司試試嗎?」
他一臉無奈地回復我:
「我倒想,創業吧,感覺自己拖家帶口受不了這個苦;去公司重新應聘?很多都不接受35歲以上的人,不像你們年輕人腦子靈活思路快,我已經不行了。我還不如在這小地方呆著。」
明明我們都是一般大的年紀,怎麼到他的嘴裡就變成了「你們年輕人」?
很多人就是這樣,還沒開始就給自己判了「死刑」,曾經在職場上聽過不止一個人說過這種類型的話:
「這活我不擅長,我不行。」
「這個軟體我沒用過,我不行」
「這個任務太難了,我肯定不行。」
「我年紀大了,想換個安穩的活乾乾。」
是不是感覺很耳熟?
最尷尬的情況是,你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任務,老闆轉手讓其他同事處理,人家卻完成得很漂亮,甚至有時候這個同事還是你認為資歷、能力都不如你的人。
其實這個過程中,既暴露了你的短板,也削弱了你的價值。
當你說出「我不行」,你就已經掉入了自我設限的牢籠中。
當你說出「差不多得了」,你就已經深陷安逸的藩籬難以逃脫。
更不要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掩飾你的「不行」了,這個世界沒有白白享受的安逸和便宜,有些事情沒必要等人到中年才來後悔叫苦。
4
為自己的職場增值加碼
從做核心的事開始
騰訊出來了這個裁撤中層的新聞之後,很多朋友在微信群裡調侃:
「我又不是中層,這種問題輪不到我的頭上來的,像我們這樣的基層員工安心呆著,老闆讓你該幹嘛就幹嘛。」
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多看看新聞就知道了,現在的人工智慧AI技術這麼發達,很多基礎性高重複性工作和崗位很快就被機器人取代了,那些還在職場舒適區裡磨洋工的職場人們,可得小心了。
你以為安安心心做好基礎工作就好了嗎?
那唐山收費站大姐的一句「我今年36歲了,啥也不會」不也曾經被你嘲笑過嗎?
以前就有一個同事大李,因為業務不是特別熟練,然後做出的業績也不能讓領導特別滿意,所以一直得不到提拔,負責的工作也是一些無人問津的冷門業務,漸漸的時間一長,自己的名字別人都不太記得。
每到年末想和老闆提一句升職加薪都覺得沒臉。
在去年,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實施「人員調整」「減員增效」,很不幸的是他也深受其害,被迫離開了那個公司。後來他和我說,一定要做最核心的事,而不要像他一樣被邊緣化。
做最核心的事,意味著你必須提高自己的價值和生產力,在同樣的環境中你可以進去到公司的核心產業,做核心的事。又或者說,你做的事別人根本無法取代,這才是你的價值所在。
而不做被邊緣化的人,指的是你要向公司中心靠攏,多去和你的上司去匯報工作,讓他看到你的價值和存在,而不是默默無聞做一個待宰的羔羊,別人讓你幹嘛你就幹嘛,這樣只會讓你顯得格外被動和廉價。
職場上的事,常常是瞬息萬變,能夠保全自己的則是擁有豐厚的資源和過硬的業務能力,不管是人人羨慕的中層,還是大多數的普通員工,我們都必須掌握能讓自己過度危機的實力。
職場上有句話說的很好:
做最核心的事,不做被邊緣化的人。
這才是我們面對風險和危機的最好的武器。
5
與其和別人比
不如讓別人比不起
在我面試的時候,常常會問面試者一些問題,當我每次問起這個問題:
「在過去的職場生活中,你最後悔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後悔沒有遇到一個好機會」「沒有及時學習」「沒有和家人多呆在一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年輕姑娘說:
「我從來不後悔,我從不會和別人比較,我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很好,我就很滿足了。」
在面試過程中,她給我分享了她母親的一個故事:
她媽媽是上個世紀80初年代的大學生,作為高考恢復沒幾屆的大學生,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一畢業就端起了鐵飯碗,進入了東北福利老好的國營廠。但到她上了小學時遇上國營廠改制,鐵飯碗變成砸碎的瓷飯碗,大批員工被一次性買斷工齡下崗。
人到中年拖兒帶女,爺爺奶奶也需贍養,可她媽媽自己在國企做了十幾年行政工作,哪還有什麼實際技能呢?
她媽媽在家消沉一段時間,就拿著這筆不多的錢買電腦,從書店抱回會計考試的書自學教程。邊帶娃變考試,考到會計從業證到小公司打工,一步步堅定往上走,現在已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主管,掌管上千人的財務往來。
後來她說:
「我想作為一個女人,媽媽那樣也算成功範本之一吧。」
命運對每個人都一樣,生活本身沒有奇蹟,所有人都在光明和黑暗中來回波折,沒有人例外。我們能做的只是:
在職場上好好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為自己的未來增值。
在生活中好好經營,認真對待每個獨一無二的當下,不浪費手中的時間。
沒有人一生擁有所謂的「錦鯉體質」,但因為堅持、熱愛、敢於重新開始,這些才是改變生活的「錦鯉品質」。
我們不需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也不需要自怨自艾。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才是我們和這個時代最好的相處方式。
Ps:最近順利加入到秋葉大叔的團隊,後期的課程可能會從新打磨,整理成系列課程推出,感謝各位朋友這一段時間的關注和支持,江湖不遠,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