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迪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人聲演唱,從古至今都是愛樂人鍾愛的表演形式。在音響發燒這個圈子裡同樣不例外,喜愛聽Hi-Fi人聲的發燒友佔據相當大的比例,人聲錄音以變化多端的形態和遠勝於器樂演奏的欣賞趣味性,贏得無數樂迷的青睞。在以往提及發燒人聲,大家慣常想起的是那些流行音樂領域的紅人,爵士歌手特別是男歌手很少成為被關注的對象。爵士樂起源於美國,從早期的爵士樂和搖擺樂時代開始,爵士歌手和樂器演奏家就相互影響著對方的表達模式與旋律概念,同時激烈爭奪彼此的觀眾群。從喧鬧駁雜到流暢寫意,從傳達詩意的歌詞到「胡言亂語」似的表象,這些都給爵士演唱增加了另一個層次的紋理和複雜性的表現。上期雜誌寫了一篇介紹日本爵士女歌手的文章,反響不錯。因此本期遂再接再厲,繼續給大家介紹幾位當代歐美主流爵士男歌手和他們的作品。
歷史上幾位偉大的爵士男歌手,對後世繼任者們的影響堪稱無遠弗屆。「現代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用他標誌性的沙啞豆沙嗓,配合其出神入化的小號演奏,在爵士樂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不失幽默,大氣爽朗的演唱風格,似難以攀登的高峰,別無分號且難以模仿超越。與其相比,強尼·哈特曼對抒情歌曲溫暖而豐富的詮釋風格,則成為後世歌手爭相模仿的對象。然而相對的,「瘦皮猴」弗蘭克·辛納屈幾乎無所不能的舞臺魅力,同樣是所有爵士男歌手夢寐以求的巔峰寫照。在搖擺樂時代脫穎而出的弗蘭克·辛納屈在詮釋爵士樂標準曲目上個性十分鮮明的表演風格,影響的後輩多如過江之鯽。而擁有一把渾厚沉穩男聲的納京克爾,也是當代爵士歌手們的偶像之一,他的音樂受到美國黑人民間音樂傳統和早期搖滾樂形式的影響,經常演奏鋼琴搭檔三重奏聯袂演出的納京克爾,首本名作不在少數,憑藉他柔和而迷人的男中音,贏得了大批觀眾的歡迎。在這些已故爵士歌王之後,歐美爵士樂界依舊人才輩出,百花齊放,競爭十分激烈。要想從眾多同行中殺出一條血路,要想獲得口味刁鑽且要求甚高的欣賞群體的肯定,絕對是困難重重。本文推介的五位當代爵士男歌手,都是近年來在歐美爵士樂壇獲得上佳評價的傑出代表,其中既有從橫樂壇多年依舊屹立不搖的老將,又有如日中天年富力極強的中生代,更有初出茅廬一唱天下曉的新星,他們毫無疑問代表了歐美爵士樂壇的中堅力量。
提及老一輩的美國歌曲大使,弗蘭克·辛納屈和納京克爾都是最有資格的入選者,當然「歌手中的歌手」梅爾·託米也無愧於這樣的稱號。他們的共同點是:錄音作品多,涵蓋作曲家和作品範圍相對全面,演繹水準高,符合大眾審美。自上述幾位大師級歌者辭世後,爵士歌壇雖然人才輩出,但是一直沒有再出現可供樂迷建立起美國傳統歌曲演繹標準化的參考性人物,直到麥可·范斯坦(Michael Feinstein)的出現。
麥可·范斯坦1956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父親也是個歌手,母親則是職業踢踏舞者,家庭音樂氛圍濃厚。範斯坦從5歲開始學彈鋼琴,但是從不認真練習老師布置的練習,而是喜歡按自己的方式演奏。老師自然非常生氣,但是範斯坦的母親非常支持他並給予鼓勵。19歲範斯坦移居洛杉磯,在這裡他認識了伊拉·格什溫(大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弟弟,格什溫的名曲基本均由兄弟倆合作完成),並且擔任了他的助理6年時間。受到伊拉·格什溫影響,範斯坦立志成為職業爵士歌手。在經過漫長的酒吧、俱樂部駐唱生涯後,範斯坦逐漸獲得主流媒體的關注,開始有唱片公司與他接洽。範斯坦最終成為協和爵士唱片公司的籤約歌手,他有意識地開始實施他的錄音出版計劃。一系列的「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歌本式錄音作品陸續出版,範斯坦在樂界的知名度從無到有,再從低到高,在短短十數年內厚積薄發地在爵士歌壇成功上位,成為美國傳統歌曲演繹的新一輩代言人。
爵士樂是新創作和不斷還原經典雙向並行的音樂藝術,從上世紀早期至今一百多年的時間,一代代爵士音樂家們大浪淘沙累積下來的珠玉之作已經多如天上繁星,每一代音樂人對如何還原已有的經典作品有屬於他們所處時代的特色和審美觀。縱覽麥可·范斯坦的歌本系列錄音作品,會發現他的處理風格一以貫之地採用了一種都會沙龍式的溫潤韻致,這使得他的音樂遊走於古典和輕爵士風味的分界線之間,輕鬆自然而帶有濃厚的親和力。《範斯坦演唱格什溫》(編號:CONCORD JAZZ CCD-4849-2)是1998年的錄音,無論從錄音水準或者是音樂製作方面看,都是難得的精品。眾所周知,作曲家喬治·格什溫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曲家,他把德彪西和拉赫馬尼諾夫的風格與美國的爵士樂風格結合了起來,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格什溫生前在古典音樂領域、爵士樂領域和舞臺劇領域,都留下數量眾多的作品,對美國音樂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張專輯是協和爵士唱片公司創建25周年的獻禮之作,同時1998年也是作曲家喬治·格什溫誕辰100周年紀念,範斯坦用這張致敬之作表達了他對大師的敬意和緬懷,他在文案中寫道:「曲目單中我特意選擇了格什溫的名曲《我倆真情永留駐》,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太棒了,很多美國人在結婚時都愛用這首曲子作為見證。格什溫非常惋惜地在離他39歲生日還有兩個月時就患腦癌離開人世,錄製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格什溫也能一直健在該多好!」聽《範斯坦演唱格什溫》不禁讓人聯想起女高音麥克芮和古典/爵士鋼琴家普列文在PHILIPS公司合作的那套美國作曲家歌本錄音,這種非常有特點的古典式的爵士樂,真的只有美國人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又極其到位地傳遞出音樂本身固有的美感。範斯坦的特意挑選格什溫眾多作品中旋律相對舒緩,情緒表達比較細膩的曲目,幾乎是以藝術歌曲的嚴肅態度來呈現。毫無疑問,這是一張值得反覆鑑賞的好錄音,曲風的編配變化豐富,而且每一首歌曲都沒有模仿傳統的跡象,範斯坦流暢的自彈自唱自帶一股藝術家氣質,伴奏樂隊精心呵護著主唱人聲和雋永優美的旋律,音樂的畫面美不勝收。
2006年《辛納屈計劃》(編號:CONCORD JAZZ CRE-30819-2)也是範斯坦的精彩錄音,光是看製作團隊中負責母帶後期處理的是Doug Sax這個王牌天師就該知道,這張唱片無疑定屬HI-FI天碟之作。協和爵士唱片公司召集一批器樂高手組建了四十餘人的爵士大樂團,力圖再現弗蘭克·辛納屈當紅年代美國休閒沙龍的演出氛圍。爵士樂錄音中,小編制的演奏容易錄好也出效果,Bigband大樂團錄音難度就比較高,特別是銅管樂器大力齊奏時音量非常龐大,搞不好唱片的聲音就會非常尖利刺耳直接摧垮聽眾的耳朵,而這張《辛納屈計劃》由經驗豐富的錄音團隊打理,不僅完全不必擔心出現上述隱憂,而且大樂團質感強烈的管樂聲部一支支鮮活地像要衝破喇叭蹦到你面前,弦樂組襯底如厚重華美的天鵝絨輕輕抖動,音響畫面的臨場感好得不能再好。欣賞此碟可首先跳到TRACK 10《它將持續多久》,這首曲子由特邀嘉賓——爵士名團「粉紅馬丁尼」來頭不小,它是一支於1994年在美國成立的沙龍樂團,能用超過15種語言演唱世界各地風格多元的曲目,曾與超過50支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合作登臺,常年佔據國際唱片熱銷榜前列。「粉紅馬丁尼」也是奧斯卡舞臺上的寵兒,歌曲被《神探夏洛克》、《史密斯夫婦》等熱門影視用作配樂,他們在超級碗體育館、卡耐基大廳的音樂會搶手到一票難求,在亞洲和歐洲的演出也是人氣爆棚。範斯坦在此曲中與「粉紅馬丁尼」樂團的女主唱齊娜·弗貝絲的完美合作,再一次賦予了這首歌曲全新的魅力,在原作慵懶性感的前提下,更賦予了它搖曳生姿、迷醉芬芳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