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曉明做客一個直播節目時坦言:過去別人求著我去拍戲,現在我反過來去求人家,因為別人都去追逐流量小生了。
且不說,沒戲可拍是不是因為「都去追逐流量小生」了,但黃曉明的憂慮還是頗有價值的,它再次催促我們做如下思考:
中國影視業應當以什麼為王?以什麼為本?
是靠演藝實力?還是倚重單純的流量小生?
觀眾又需要什麼樣的作品呢?
張藝謀和陳道明
多年來,張藝謀、陳道明等著名藝術家始終在呼籲:影視以內容為王。成功的實踐和失敗的教訓也反覆驗證了「內容為王」是影視業的發展規律。
章子怡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飾演的母親
一部內容很好的影視劇,不但能給實力派演員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也能歷練和提升「小鮮肉」的演技。
張藝謀的大部分影片都起用過「小鮮肉」,如《我的父親母親》中的章子怡、《山楂樹之戀》中的周冬雨等等。由於內容很好,導演過硬,就引導和歷練了兩位初出茅廬的小姑娘,並使她們沿著正確的路走下去,成為目前一流的實力派演員。
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中飾演的「小混混」
電影《少年的你》更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此片男主角由當紅流量小生易烊千璽擔當,由於劇情的需要,他割捨了自己清純鮮嫩的「小鮮肉」形象,歷練成一個符合內容需要的「小混混」,再加上他捨命似的投入表演,就能在電影大獲成功的同時,自己的演技也再上一層樓,而不僅僅是一位單純的「流量小生」了。
鹿晗在電影《上海堡壘》中飾演男主角
電影《上海堡壘》則是一個反面教材,由於導演把希望都寄托在「流量小生」鹿晗身上,忽視了對劇本的打磨,劇情的邏輯、細節等主要內容一塌糊塗,結果以慘澹而收場。
若內容不行,即使有老戲骨、中青年實力派演員擔綱主演,也無濟於事,難挽敗局。這樣的事例很多,教訓也很慘痛。
影院觀眾
所以,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是否起用「流量小生」,還在於內容如何,在於決定內容的編劇、導演等主創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觀眾已經對「流量小生」失去興趣的今天,如果投資人和製片人忽視內容,把票房和收視率的希望押在「流量小生」身上,只能重蹈失敗的覆轍了。
演員黃曉明
對黃曉明「沒戲可拍,因為都去追逐流量小生」的坦言,作者不敢苟同。原因是明白的製片人和導演,未必「追逐流量小生」。他們還是喜歡用實力派演員,中國的影視業也是靠實力派支撐!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憑實力是演藝事業發展硬道理!
李幼斌在電視劇《亮劍》中飾演的團長
無論是回望以往的影視劇,還是觀看正在演播的影視劇,能稱得上「優秀」、乃至經典的,都是由實力派演員擔當主演。
李雪健、陳道明、唐國強、陳寶國、李幼斌、王志文等一批久經考驗,百看不厭的老戲骨,且不說了,更可喜的是,中青年實力派演員已成為國產影視劇的脊梁。
吳京主演的電影《戰狼2》
票房排行前十名的國產電影,由吳京、張譯、鄧超、徐崢、黃渤、沈騰、鄭愷等中青年實力派演員擔當主演,沒有一位是「流量小生」。近幾年的國產電視劇基本是中青年實力派演員的天下,他們或合作霸屏,或獨領風騷,成為觀眾的最愛。
胡歌、劉濤在電視劇《琅琊榜》中飾演的角色
集合了胡歌、靳東、王凱、劉濤、王鷗等演員的重磅大戲《琅琊榜》和《偽裝者》,曾熱鬧了兩年,掀起一陣收視狂潮。
由靳東與馬伊琍搭戲的《我的前半生》、與江疏影搭戲的《戀愛先生》等電視劇,曾一時網紅,吸引上億粉絲。
劉濤、蔣欣等五美活寶連續激蕩的兩部《歡樂頌》,把屏幕攪得天翻地覆,使觀眾大飽眼福。
王凱在電視劇《清平樂》中飾演的宋仁宗
孫儷主演的《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古裝戲,精彩奪目,創造了近年來古裝戲的收視新高。
尤其是王凱主演的《清平樂》和《獵狐》兩部電視劇,同時熱映,都獲頗高的收視率,使2020年幾乎成為王凱電視年。
《月上重火》電視劇劇照
而觀由「流量小生」主演的電視劇,不是反響平平,就是慘不忍睹。觀眾已對他們失去審美耐心,估計有頭腦的投資人也不會把辛苦得來的銀子在他們身上打水漂吧。
所以,把無戲可拍歸罪於「都去追逐流量小生」,不符合實際,黃曉明也不必為此擔憂,需要考慮的倒是其他原因。
陳寶國年輕時的「小鮮肉」扮相
無論是觀眾喜歡的老戲骨,還是有諸多粉絲的中青年實力派演員,都有他們的青春期,他們當年的顏值一點兒也不遜色於今天的「流量小生」。
他們能成為藝術的常青樹,能活躍於影視劇中,乃至創造一個階段的「霸屏之勢」,絕不僅僅靠出眾的顏值,而是靠實力和敬業。
這一在影視圈安身立命的資本,得益於修煉。
唐國強在電影《孔雀公主》中的清純扮相
唐國強的成長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在23歲時主演電影《南海風雲》而成名,其英俊瀟灑的形象給當時單調枯燥的文化市場帶來一股清風,觀眾對他的崇拜不亞於今天粉絲對「小鮮肉」的「尖叫」。
改革開放後,唐國強的顏值和演藝得到了井噴式的施展,他主演的電影《小花》,幾乎包攬了當時電影的所有獎項,2010年還獲得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年度傑出成就獎。
此時,日本電影《追捕》風靡中國,人們被電影主角高倉健的蒼勁硬朗所徵服,對唐國強式的「奶油小生」有所非議。唐國強索性沉寂多年,閉門修養,等待合適的機會。
唐國強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飾演的諸葛亮
1990年,大型歷史劇《三國演義》籌拍,唐國強主動請纓,並用三年多的艱辛演繹,塑造了讓觀眾眼前一亮的諸葛亮形象。正是這種巨大的付出和修煉使唐國強徹底與「奶油小生」告別,走向成熟沉穩的藝術道路。
此後,《三國演義》多次翻拍,諸葛亮的扮演者多次更換,但都無法超越唐國強版的諸葛亮,他已成為一個牢固的形象樹立在觀眾心中。
1997年,唐國強又在電視劇《雍正王朝》成功地扮演了雍正這個難度很大的帝王形象。這都是唐國強如履薄冰,殫精竭慮創作的結果,自然也使自己的藝術道路更加廣闊,幾乎成為演繹「帝王將相專業戶」。
唐國強在電影中飾演的毛澤東形象
與此同時,唐國強又向演繹毛澤東的形象挑戰,先後在《建國大業》、《解放》等影視劇中,40多次扮演了不同時期的毛澤東。建國70周年的獻禮片《決勝時刻》,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形象更趨成熟,更加生動,也更加贏得觀眾的欣賞與喜愛。
王凱在電視劇《知青》中飾演知青
目前活躍的影視劇中的中青年實力派演員,哪個不是在摸爬滾打中前行,哪個不經歷一番煉獄般的浴火重生!王凱為演好電視劇《知青》,在冰天雪地裡挨凍半年;胡歌為苦練《琅琊榜》中大段文言文臺詞,磨破了嘴,睡不著覺。
正是這種修煉,使他們從「小鮮肉」銳變成今天更具魅力的「男神」和「女神」,也成為中國影視業的頂梁柱。
吳京主演的電影《戰狼2》
所以,擺在「流量小生」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修煉與付出!
如果既要拿天價酬金,又吃不了苦,不願意付出,那只能是曇花一現的命運了......
成功的經驗也反覆在驗證:唯有以內容為王,以實力為本,才是中國影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張藝謀、鞏俐、陳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