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論是說相聲,還是表演小品,都需要一張快嘴,每當向觀眾表演的時候,不單單需要精神飽滿,而且需要張嘴就來。
只要能逗樂臺下的觀眾,那便能取得成功,若是口無遮攔,就有可能再難翻身,這便是靠說話吃飯的差事。
「靠嘴吃飯」的藝人其實有很多,比如趙本山、潘長江、郭德綱、嶽雲鵬等人,他們憑藉著一副巧嘴,也收穫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郭冬臨是一位小品演員,他曾連續登陸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18年,算是一位功底深厚的表演大師,後來一時嘴快說錯話,被觀眾索賠1億多後,便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在小品圈子中,論郭冬臨的資歷,他遠不及趙本山,現場把控能力也略輸陳佩斯,但節目本身就需紅花配綠葉。
雖然肉好吃,但天天吃誰也消化不了。可是在2017年的春節晚會上,郭冬臨在最不該犯錯的環節中說錯話,因此釀成大錯,這到底發生過什麼呢?
郭冬臨51歲的時候,應北京電視臺邀請出演春節晚會,相對於往年的情況而言,與郭冬臨合作的小品藝術家基本都是大拿,比如牛莉、蔡明、郭達、馮鞏等等,當年的隊友相比前面幾位更厲害,她便是老戲骨孫桂田。
郭冬臨與孫桂田表演的小品題目叫《取錢》,故事內容主要是描述一位老人和年輕人在取錢過程中發生的趣事。
老人接到騙子打來的電話,讓她進行轉帳,正好遇到好心小夥順利攔下,節目想藉此提醒觀眾提升防騙意識,保護好自己的財產。
節目一開始,臺下的觀眾便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可見郭冬臨是多麼的備受歡迎,可在進行到尾聲的時候,「騙子」用河南方言催促老人趕緊轉錢,而飾演小夥子的郭冬臨也隨即用河南話進行回復,為現實中的自己埋下禍根。
表演結束後,網絡上流言四起,劍指郭冬臨有地域黑的嫌疑,一位河南籍的律師甚至將其起訴,並要求他賠償所有河南籍觀眾每人1元錢。
我們都知道,河南屬於人口大省,常駐人口在1億人以上,所以這樣算下來,郭冬臨將賠償1億多元。
此事一出,一下便打亂他的工作,甚至影響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該律師並沒能起訴成功,但卻對他口碑造成極大的影響。
說實在的,畢竟小品屬於虛擬創作,若是因為小品內容本身就要讓郭冬臨賠償,那麼電影、電視劇中的一些武打橋段,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呢?
儘管如此,郭冬臨也沒能全身而退,而是漸漸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中。
如今,他慢慢的走出陰霾,通過社交平臺出品一些短視頻內容,偶爾還會通過帶貨賺些生活費,這與他風光時期的狀態簡直是天壤之別。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得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便自己的身份並非明星,也要小心禍從口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希望郭冬臨老師能早些回歸舞臺,繼續給更大家提供更多的笑料。
你對郭冬臨因一句話便斷送掉前程這件事,又是怎麼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