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海南碧空如洗,烈日高照。
武警海南總隊東山訓練基地,一名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持槍而立。哨聲響起,他迅速跨立沉肩,抬槍上膛,目光穿過準星緊緊釘在30米外的靶心。
「砰砰砰……」槍聲落下,鋼板靶上傳來5聲清脆的金屬撞擊聲,聲控計時器定格在0.94秒。
「真快!」戰友們不禁驚嘆。
剛剛完成快反射擊訓練課目的特戰隊員正是總隊有名的快槍手——田添鴻。
這個兵個頭不高但孔武有力,漆黑如墨的眼眸裡透露著寒光般的凌厲,布滿老繭的雙手和略微白皙的臉龐形成鮮明對比。入伍不到五年,先後參與博鰲年會安保、抗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十餘次,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獲評武警部隊「優秀快槍手」、總隊「十佳士官」。
田添鴻為戰友講解快反射擊動作要領
「只有苦練,才能為自己添鴻,為身上的特戰服添鴻。」這句話不僅是對名字的解讀,也是田添鴻的座右銘。
「就是要比一比人硬還是槍硬」
2019年1月,燕山腳下冰雪覆蓋,某訓練基地內,武警部隊快反射擊檢驗性對抗悄然打響。
田添鴻和14名隊員代表海南總隊出戰,在本能反應射擊、記憶指向射擊和奔襲抵近射擊三項課目中與對手平分秋色。鹿死誰手,關鍵就看最後一項人機對抗。
作戰環境完全陌生、顯靶時間不足兩秒、若未命中就會被判陣亡,近似實戰的對抗條件讓即將上場的五名隊員壓力倍增。
面對勢均力敵的對手,能否取得先手優勢尤為重要。「我先上。」田添鴻自告奮勇打頭陣,隻身闖進作戰區。
田添鴻(右二)與隊友進行小組協同戰術訓練
寒風吹得樹枝呼呼作響,叢林裡顯得格外陰冷,田添鴻環視四周,迅速呈戰鬥姿勢搜索前進。突然,一個目標從左前方草叢彈出,他轉身抬槍,果斷擊發,一擊命中,整個過程不足1秒。冒著青煙的彈殼剛落地,正前方又出現移動目標,一聲槍響傳來,靶標應聲而倒。
隨著「戰鬥」不斷深入,課目設置越來越難。除了顯靶時間縮短外,出靶方式也層出不窮。
「根本想不到靶子啥時會從地下、樹上還是空中出現,有時還會同時出現多個目標。」田添鴻回憶道。
面對隨時可能遭遇的「敵情」,他沉著應對,雷霆出擊,連續打掉9個目標。五人小隊連闖初、中、高三級作戰區,以命中17個目標的總成績奠定勝局。
田添鴻進行本能反應射擊訓練
勝利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參賽隊員5天前從溫暖如春的海南來到天寒地凍的北京,接近30度的溫差,導致射擊命中率直線下降。
「天氣太冷,手指僵硬,動作根本做不到位。」隊員劉政宇回憶道。
為儘快適應嚴寒環境,他們卸下防寒手套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室外進行出槍瞄準、據槍定型訓練。裸露在空氣中的雙手布滿傷痕凍瘡,槍入套的撞擊常常會將傷口撕裂得更大。當他們將雙手泡進水中「冰鎮」時,鑽心的痛感會在瞬間傳遍全身。
「有時候疼的渾身哆嗦。」「自殘」式的訓練讓田添鴻記憶猶新。「痛麻了還得接著練,我就是要比一比人硬還是槍硬!」
「不僅訓練能吃苦,還愛琢磨打仗的事。」說起田添鴻,中隊長陸剛剛讚不絕口。
2018年12月,田添鴻參加總隊快反射擊集訓,全新的訓練課目讓他產生強烈的本領恐慌。訓練期間他發現,隊員們雖然都能上靶,但彈道分布普遍較散。
實戰中的毫釐誤差都有可能影響戰鬥走勢,如何縮小彈著點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次訓練,田添鴻看到鋼板靶上有個明顯彈痕,他刻意將注意力放在這個位置進行射擊,多次嘗試後發現彈道散步會因目標變小而集中。
隨後,他在A4紙畫上硬幣大小的黑色區域進行出槍瞄準定型訓練,之後再對槍靶射擊時,彈道分布明顯縮小。隨著「定硬幣」訓練法推廣,困擾已久的難題迎刃而解。
「我的槍已經『滴血認主』」
「0.94秒,步槍單目標5發5中;1.52秒,手槍5目標5發5中;3.41秒,本能反應射擊10發10中;手槍0.16秒、步槍0.12秒武器單發射速。」這組數據是田添鴻在千萬次苦練中創造的極限。
當戰友問及訓練秘訣時,田添鴻伸出布滿老繭的雙手笑著說,「我的槍已經『滴血認主』。」
回顧他的成長軌跡,這些成績的取得絕非偶然。
田添鴻參加「魔鬼周」極限訓練時進行泥潭摔擒訓練
為提高基礎體能,他每天早起一小時跑趟十公裡;力量訓練時負重兩件防彈衣四個沙瓶;每晚體能「加餐」練到爬不起來才算結束……一年多高強度訓練讓他在同年兵中脫穎而出。2017年12月,田添鴻參加總隊「魔鬼周」極限訓練。在雙腳磨泡,左小腿韌帶拉傷的情況下,背著30公斤的武器裝備堅持完成攀登、索降、扛圓木、衝陡坡等30餘項訓練課目,並獲得「極限訓練勇士」稱號。
2016年5月,總隊組織三級反恐力量集訓。手槍快速射擊要求5秒內打完3發彈,田添鴻用時兩秒多;步槍多姿勢射擊要求1分鐘內躍進10米再擊發,田添鴻僅用時30秒且十發全中。
雖然成績並不拔尖,但時任中隊長吳騰飛看到他的潛力。
2016年年底,武警部隊提出「絕對快、相對準」實戰化快速射擊理念,海南總隊第一時間進行試訓。
全新的射擊理念沒有經驗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是實戰化射擊,就得按戰場環境設置訓練標準。他們在反覆研究論證中發現,敵我對峙大多數在半徑30米範圍。這個距離既能保證射擊精度實現火力壓制,還能最大程度避免誤傷。
只有不斷嘗試和苦練才能找到最佳訓練方法。為此,隊員們白天練動作,晚上想法子。
「如果射速快,槍口跳動幅度大;若槍回位再擊發,速度就很慢。」數百次實彈訓練,田添鴻有所感悟。手腕下壓角度、手肘彎曲程度、雙手握槍力度甚至虎口接觸方式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會速射時被無限放大,影響射擊成績。
練擊發,每天扣扳機5000次以上;練據槍,直到手握不住槍自然掉落;練控槍,左手把右手搓掉皮,槍把上纏著的紗布時常會被鮮血浸透……那段時間,隊員們幾乎釘在訓練場,每天訓練長達17個小時,颳風下雨也不停歇,就連吃飯都在訓練場解決。
田添鴻則像「入魔」一般,聽到滴答聲,會下意識掏槍;看到明顯標記,都想著怎樣瞄準;手上的泡磨了破,破了出,直到變成一層厚厚的「皮套」。
內旋下壓控槍、本能指向瞄準、衝壓式擊發……經過不懈努力,一個個關鍵環節接連攻克,試訓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夕陽下的特戰隊員
「不僅要會練兵能帶兵,更要主動思戰謀戰研戰」
2019年2月,作為教練員的田添鴻走上訓練場進行快反射擊課目演示。劫持人質靶在密林中時隱時現,只見他眼快手疾、抬槍擊發,連續數聲槍響,5個「歹徒」均被擊中要害,在場官兵驚嘆之餘,訓練熱情更勝以往。
「反應快、出槍快,擊發快,才能在實戰中先發制敵……」看著戰友們津津有味聽自己講授射擊要領和訓練心得,田添鴻不禁想起第一次教學時的尷尬場景。
一個月前,載譽歸來的他在全總隊巡迴進行快反射擊教學。
「怎樣才能打的又快又準?」「脫靶問題怎麼解決?」「如何將其運用到實戰中?」……雖然前期做了很多準備,但面對從未接觸過這個課目的戰友的接連提問,田添鴻急的面紅耳赤,一時語塞。最後只好讓他們對著動作模仿練習。一節課下來,雖然累的一身汗,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
自己練得好固然重要,教得好才是關鍵。他拿出訓練時的拼勁,對著鏡子練表達能力;拉著戰友試講試教;帶著小隊研究教學方法……在一次次摸索中,研究出一套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總結的「控重心、快出槍、定中心、精指向、穩復位」15字訓練要訣在全總隊推廣,培養出一大批熟練掌握快反射擊的優秀特戰隊員,大幅度提升總隊特戰分隊整體實戰水平。
「不僅要會練兵能帶兵,更要主動思戰謀戰研戰。」一次反劫持演練的失敗讓他觸動很大。
戰鬥打響後,田添鴻輕車熟路突入房屋,正準備強攻時,卻發現屋外警戒的隊友已經「陣亡」,自己則被另一波藍軍「包了餃子」。
不樹立實戰標準,訓練就是花架子。閒暇之餘,田添鴻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將快反射擊從訓練場上的單兵技能進階為實戰中的殺手鐧。他結合國內外實戰案例,反覆在叢林、城市、街區等不同戰術背景下進行對抗演練。
研究發現,在實戰中精準擊斃「犯罪分子」並不是狙擊手的專利,若是在封閉空間、敵我交錯極端情況下,則需要突擊隊員協同配合以快制敵。
為此,田添鴻積極探索「絕對快、相對準」向「絕對快、絕對準」突破的可行性,實現了極限射速條件下對頭部、胸部「精準散布、核心命中」的戰術打擊手段,進一步拓展了快反射擊的實戰應用。
日前,一場實戰化綜合演練正在進行。當「暴恐分子」挾持人質對峙時,田添鴻沒有絲毫遲疑,抬槍速射,在靶標頭部和胸部核心區域留下了密集的彈孔。
戰情瞬息萬變、演練真槍實彈。田添鴻以過硬的射擊本領始終掌握著打贏制勝的主動權,帶領隊員們靈活應對敵情、快速化解危機,圓滿完成了特種偵察、解救人質、叢林捕殲、戰場救護等十餘個實戰化訓練課目。(毛文秀 雷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