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 「以老帶新」成主流模式

2020-12-28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張燕北

年內基金髮行規模創下記錄,公募行業也在加快新人培養節奏。基金經理團隊中,老人帶新人的步伐在加速,而給基金增聘新基金經理的做法也為業內普遍採用。

業內人士認為,新基金的大量發行使得行業對基金經理的需求突增,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注重內部培養優秀投研人員,新老結合、以老帶新既能促進新基金經理的成長,又能助於人才鏈有機銜接。

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

新舊年份交接之際,公募密集提拔一批新人擔任基金經理。其中主要方式是給老基金增聘基金經理,還有部分公募為新發產品配備了新手基金經理。

12月22日,鵬華中證高股息龍頭ETF、鵬華國證半導體晶片ETF、鵬華股息龍頭ETF聯接A/C新增新基金經理羅英宇,與羅捷共同管理該基金。據了解這是羅英宇首次管理基金,他曾歷任公司信息技術部系統分析員、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去年8月至今擔任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金融科技副總監,從事投資研究相關工作。

近期興證全球基金髮布公告,旗下興全合宜、興全有機增長、興全優選進取三個月FOF等三隻基金分別增聘楊世進、錢鑫、丁凱琳為基金經理。公司表示,上述三位均為公司近些年內部培養出來的優秀投研人員,在綜合評估之後晉升為基金經理。資料顯示,楊世進與錢鑫均為2010年進入投資行業,2014年加入興證全球基金,先後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職務。丁凱琳則於2016年加入興證全球基金,先後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職務。另外,12月初工銀瑞信基金公告稱,增聘孔令兵為工銀紅利優享混合基金經理。公開資料顯示,孔令兵此前也未管理過公募產品。

整體來看,近兩個月中,有近30隻基金增聘基金經理,其中除個別人士具備基金管理經驗外,其餘多為剛從研究員或者基金經理助理晉升上來的新人。

此外,另有一些基金公司新發產品也採取資深基金帶新人基金經理的雙基金經理模式。12月15日,信達澳銀周期動力混合啟動發行,「老將」曾國富與「新手」李淑彥出任基金經理。

對此,華南一位公募人力資源總監表示,「臨近年末,基金公司一般會調整業務和人事任命,為第二年的工作規劃做好準備。另外,歲末年初,常常是許多人盤算跳槽的時間點,基金公司此時對部分人才進行提拔,也可以留住人才。此外,今年是基金髮行大年,本來人才就緊缺的基金行業面臨更大的管理壓力,因此需要增加人手,也需要通過老基金經理帶新人的方式使『後浪』快速成長起來」。

「增聘基金經理很多情況下是給公司的投研團隊培育新人,基金數量的增多客觀上增加了基金經理崗位。」她進一步說道。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行的新基金已經突破3萬億大關。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來已公布產品發行文件的基金有1377隻(份額合併計算)。而2019年全年的數據分別是1071隻和1.42萬億元。毫無疑問,即使之前頻現的基金經理「一拖多」策略,也再難填補高速擴大的新人缺口。

內部「以老帶新」成主流模式

人才是公募基金業的核心競爭力,基金經理的穩定性會對基金的業績產生較大影響,目前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注重內部培養基金經理,而「以老帶新」是重要模式。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4日,公募基金市場143家基金管理人共有2358位基金經理,近一年有257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率為10.89%,同比增長近1個百分點。

而基金公司內部培養人才佔比也不斷增加。截至12月24日,現任基金經理中,基金公司內部培養的比例高達八成以上,更是有37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經理全部來自內部培養。

興證全球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根據公司的傳統,在升任基金經理初期,將與現任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產品,『以老帶新』以促進新基金經理的成長,也最大程度上去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另據了解,嘉實今年進行的「新十年」投研戰略升級,為最具潛力的投研人才提供了孵化平臺,讓能力者不斷成長進入聚焦賽道,同時通過以老帶新的形式,培養更多的新生代基金經理,為創造卓越的業績持續接力。

鵬華基金也很重視人才的內部培養及梯隊建設,通過嚴格的培養和選拔機制,新老結合、以老帶新,不斷培養品牌基金經理群體。

對於部分投資者關於新人管理經驗不足或影響組合投資回報的擔憂,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基金經理跳槽風近年來愈刮愈烈,不少公募界大佬級人物紛紛出走,基金公司接連開啟以老帶新模式。目前來看,多家公司老帶新培養出來的基金經理還是可以延續其『師傅』較好的表現。投資者可以關注其後續基金持倉方面的動態,如果持倉風格發生較大偏移,在考慮是否贖回,不過現階段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相關焦點

  • 公募基金布局新三板,又有新動作!首例老基金投資範圍增加精選層
    來源:中國基金報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又有新進展。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在存量公募基金通過修改合同擴大投資範圍至新三板精選層細則確定後,行業內出現首例老基金投資範圍增加新三板精選層的案例,顯示出公募基金布局新三板更進一步。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如轉戰公募不久的專戶老將王明旭、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馮波、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他們的投資經驗都在十年左右。一些基金經理已然成為「流量擔當」,撐起了所在公司主動權益類新發基金的半邊天。卸老與發新成為「流量擔當」是有代價的。發行新產品,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市場的需求情況、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邊界、團隊的支持度、產品管理名額等,其中產品管理名額是最剛需的指標。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如轉戰公募不久的專戶老將王明旭、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馮波、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他們的投資經驗都在十年左右。一些基金經理已然成為「流量擔當」,撐起了所在公司主動權益類新發基金的半邊天。卸老與發新成為「流量擔當」是有代價的。發行新產品,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市場的需求情況、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邊界、團隊的支持度、產品管理名額等,其中產品管理名額是最剛需的指標。
  • ...公募基金公司:主動OR被動?新基金OR老基金?牛市來了,基金該怎麼...
    年內,收益最高的權基金漲幅超70%,大面積跑贏上證指數,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抓住了市場結構性機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選擇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產品做中長期投資,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那麼,這麼多基金前期漲幅過高,還能買嗎?該選主動還是被動?
  • 盲盒狂歡的背後,Z世代新消費理念會影響基金經理嗎?
    類似的意見分歧在投資圈內已展開激烈討論,曾有公募男基金經理對盲盒經濟感到不解,也有女基金經理或研究員大呼太「上癮」,甚至有機構開始考慮提拔90後基金經理,但更擔憂會跑不贏投資白酒的70後基金經理。有個別公募基金一直對上述行業在內的新興產業維持高倉位,如泰信行業精選混合,三季度末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股票投資市值佔比達到41.77%,該基金三季報中提及,「我們對股市一直長期看好,尤其看好新興產業,如科技、傳媒、軍工等成長類板塊,因此長期維持對成長股的高倉位配置。」新老消費理念激烈碰撞線上文娛方興未艾。
  • 基金經理製造新首富?農夫山泉鍾睒睒身價=馬化騰+劉強東+王健林
    Wind數據統計,根據基金公司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的持倉情況,公募基金持有的萬泰生物股份達到432萬股,公募基金持股佔流通股本的比例接近10%。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發資金藉助公募基金新產品入市,基金經理對相關股票的重倉持有進一步刺激了股價的增長,萬泰生物即是如此,2021年開年的四個交易日內,萬泰生物的股價就已經上漲了22%。
  • 喜提超級大年,2020中國公募基金十大新聞來了!
    基礎市場主流指數今年都呈現上漲態勢,公募基金整體表現要好於主流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權益基金整體獲得32.85%的收益,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率則達到34.38%,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45.76%和39.45%;今年業績翻倍的基金有55隻,造就基金史上的「業績大年」。目前業績最好的基金收益率超過163%,為近五年的最佳表現。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數據最新統計,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已有233名基金經理離任,而去年同期,離任基金經理人數為217名;全行業新聘任基金經理人數為434名,也高於去年同期。
  • 公募加緊布局新三板 首例老基金開閘投資精選層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存量公募基金可將新三板精選層納入投資範圍細則確定半年多之後,終於有老基金採取了行動。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中蘊藏著不少優質企業,具備一定投資價值,尤其是轉板制度將成為公募基金加大新三板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未來還將有更多公募基金參與布局。
  • 前11個月公募業績「逆天」 基金經理卻說「放低預期」
    同時,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便有39隻。   不過,受訪業內人士也表示,展望明年恐怕很難出現2019年、2020年的高收益。「我覺得要放低預期。」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坦言。   7支基金翻倍   公募基金前11個月的業績出爐。
  • 國金證券「賀歲基」火爆 明星基金經理掀起「帶貨」熱潮
    這隻由明星基金經理王筱苓管理的混合基金髮行首日便引爆市場,可見投資者借基入市的熱情高漲。一位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爆款基金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明星基金經理的號召力。在當前的市場下,明星基金經理的「帶貨」熱潮方興未艾,也彰顯了投資者對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高度認可。
  • 最具資金話語權公募基金經理接受上海證券報問卷調查 明年投資何處...
    基金經理對2021年回報率的預期  最具資金話語權公募基金經理接受上海證券報問卷調查  明年投資何處去?公募能否繼續牛?  在連牛兩年之後,2021年公募基金的高收益能否延續?  對於2021年的宏觀環境,近五成的基金經理認為中國經濟將延續復甦態勢,內外需均會顯著回升。在大類資產配置上,權益資產仍是基金經理們的首選,超過七成的基金經理看好明年A股市場的表現。  不過,基金經理們對明年A股市場的表現並沒有表現出過於樂觀的態度。
  • 布局跨年行情 公募基金瞄準「開門紅」
    但近年來,公募基金的市場認可度在逐漸提高,在A股「跨年行情」和「春季行情」助力下,「開門紅」也逐漸成為各大公募基金的年末「戲碼」。  此外,首隻券商結算模式主動偏股基金產品——工銀瑞信靈動價值混合基金於12月21日首募。據了解,該基金當天開售僅15分鐘即銷售3億元,兩小時即超20億元,單日募集資金近30億元。
  • 可轉債炒家逼走公募 新玩法還是老套路
    原標題:可轉債炒家逼走公募 新玩法還是老套路   都說成名要趁早,炒作可轉債也得趕早。
  • ...選最牛基金經理操盤,從業超十年、管過大錢是關鍵,新一波網紅...
    與私募相比,公募基金在產品設計、投資能力、系統建設、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優勢,未來更具備發展潛力。華夏基金表示,華夏基金早在幾年前就已布局MOM研究,2016年和羅素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隨後攜手羅素推出MOM模式的整體投資解決方案。MOM模式的核心環節是,對資本市場和投資策略充分研究,到市場上尋找最優秀的投資能力,通過組合構建及動態管理,力爭持續穩定地創造超額收益。
  • 明星基金經理帶貨威力大 又有權益基金一日售罄
    昨日,擬由信達澳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研究優選基金受到資金追捧,一日售罄,啟動末日比例配售。業內人士認為,明星基金經理和績優產品可幫助基金公司積累渠道、口碑優勢,加強投研團隊建設、紮根產品做出業績是公募提升募資能力的根本。信達澳銀研究優選一日售罄6月15日,易方達優質企業基金一日售罄。
  • 權益大年公募基金髮行兩極分化 中小公司缺席盛宴各有「苦衷」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作者:張桔2019年成為公募基金的大年,全年公募新發基金成績斐然:公募全年發行新產品數量達到1047隻,創出歷史新高;全年總發行規模達到1.43萬億元,平均發行規模達到13.68億。但是,有多家基金公司沒有參與到這場權益新品發行盛宴中,例如東吳基金、益民基金等等。
  • 333位公募高管變動史上最高!七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進出,公募大年更...
    從董事長及總經理變動情況來看,年初至今,中金基金、國泰基金、中郵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27家公募董事長進行了變更,變動人數達56人,包括華富基金胡長生、邱軍、畢勁松、趙萬利、王歡、江向陽、王鐵等在內的新一任董事長們亮相。
  • 公募最賺錢明星基金經理榜中榜(TOP30)
    過去的一年裡,公募基金市場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8.77萬億,比2019年底規模激增4萬億,增幅近27%。其中,以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收益最為突出,一大批優秀的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在此期間脫穎而出。
  • 新經濟公司批量赴港上市 公募基金積極南下募資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中概股回歸熱潮延續,2021年將有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其中不乏科技、傳媒、醫藥生物等新興領域的龍頭公司。與此同時,不少正在發行的公募基金也將港股納入投資範圍,為今年大舉南下布局籌集「子彈」。  剛剛過去的2020年,港股市場迎來一輪新股盛宴,京東、網易、思摩爾國際、京東物流、泡泡瑪特、明源雲等新經濟公司悉數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