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眾安發了第三季度業績,厲害了,又虧了4個億,加上第一季度虧的3.1億,第二季度虧的1.7個億,眾安上市剛剛滿月就虧了8.8個億!曾幾何時,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眾安有護花使者「三馬」的庇護,引得十萬人競購,上演了一幕全城熱戀的戲碼。
而這個情節過去沒多久,又再一次上演,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閱文集團。聽說香港大部分的券商孖展都被借光,《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說31日截止認購閱文已經錄得1527億孖展及現金的認購總額,有關部分已經超額認購182倍。。。
演員已經不是那個演員,劇本也不是那個劇本,氮素,重點來了,製片人還是那個製片人!眾安和閱文背後都站著一個馬爸爸——騰訊的身影!
如今騰訊製片的第三部大劇又要上映了,這個比上兩部,那是更有話題、更加勁爆、製作班底更加知名——
2017年10月29日晚間, 易鑫集團發布招股說明書,正式籌備登錄港股!
讓小編來帶你扒一扒這部劇的精彩看點吧!
更有話題!網際網路+汽車+零售+金融
這部劇的主演,藝名其實叫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汽車交易零售商·易鑫,簡稱易鑫,2014年出道,借著網際網路的風口,才出道三年就要上市了,業界普遍評價它正在創造網際網路發展的奇蹟...
易鑫怎麼把網際網路跟汽車、零售、金融搞在一起的?
第一步,易鑫從原易車獨立,開始探索汽車金融業務。主要業務有:二手車交易、分期、租賃、保險、後市場服務等,先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再挖單個客戶的最大價值,從而降低獲客成本,提高用戶平均收入。
第二步,拿到融資租賃牌照,整合旗下淘車、易鑫車貸、淘車等等APP和網站,主要業務變成了新車交易、二手車交易、汽車分期、汽車保險等汽車服務。通過這些網際網路平臺,低成本獲客,實現「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
第三步,網際網路+大數據,從2017年開始,易鑫著力構建網際網路汽車交易生態系統,與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整個生態系統一同構建為未來汽車生活所用的龐大數據系統,提升逼格有木有。
積累到目前,易鑫自由網站和APP已經累計超過5000萬的月活躍用戶,單月線上水平運營的汽車購買需求達900億元。(這段文字是不是覺得莫名眼熟?是的,你沒記錯,就在我們才分析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雷蛇!)
這個真的就厲害了。雖然說虧損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最近炒得熱的好像都在虧啊眾安也好、雷蛇也好,閱文也不怎麼賺錢。
氮素!虧了76個億啊同志們!這個數字絕對夠勁爆、夠吸引眼球了啊!
根據易鑫招股書,2015年、2016年及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易鑫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821萬、14.04億及61.05億。合在一起,差不多虧了76億人民幣!
虧在哪了?招股書說,虧在了一個叫做「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上。
可這是個啥?
是這樣,易鑫在A輪、B輪、C輪融資的時候採取的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財務方式。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被認為是債權,而不是股權。所以公司估值的上升將導致公允價值虧損。
簡單點說就是,易鑫越值錢,負債就越多,虧損就越多。
也就是說這個虧損不是因為業務經營的不好才虧了這麼多,反而是因為經營的太好所以才負了這麼多債...
而等到易鑫上市之後,這個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就從債券轉換成了股權,第一個季度後,這個公允價值的虧損將不會再出現。
實際上,易鑫本身的業務並沒有虧損,經營溢利和純利這兩年也一直在上漲,分別從2016年的1.51億元和1億元,到2017年上半年的3.5億元及2.6億元。
但無論如何,這個勁爆的虧損數字,都給易鑫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媒體是不會嫌話題不夠勁爆的,用來當標題就不信你不點進去!(所以我們也用了!)
這部劇的背後班子可真的是不容小覷。若眾安是全「馬」班的網際網路巨製,那麼易鑫可能是製片人騰訊、導演騰訊、劇本騰訊,外加監製京東、百度、易車、順豐的王衛、東方資產、IDG的豪華巨製。
騰訊對易鑫的控股,直接和間接加在一起達到了33%,易鑫的董事會成員有兩個騰訊的人——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GordonMitchell、騰訊金融科技集團負責人賴智明。
分析到此,小編只想說一句——
這一定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資本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