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組織重大紀念活動。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或紀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抓住國慶節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主題宣講、大合唱、共和國故事匯、快閃、燈光秀、遊園活動等形式,引導人們歌唱祖國、致敬祖國、祝福祖國,使國慶黃金周成為愛國活動周。充分運用「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等時間節點,廣泛深入組織各種紀念活動,唱響共產黨好、人民軍隊好的主旋律。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引導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緬懷先烈、面向未來,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
24.發揮傳統和現代節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重要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富有價值內涵的民俗文化活動,引導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結合元旦、「三八」國際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和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開展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5.依託自然人文景觀和重大工程開展教育。寓愛國主義教育於遊覽觀光之中,通過宣傳展示、體驗感受等多種方式,引導人們領略壯美河山,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加強考古發掘和整理研究,保護好文物古蹟、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農業遺蹟、灌溉工程遺產、工業遺蹟,推動遺產資源合理利用,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旅遊質量水平和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旅遊資源中蘊含的愛國主義內容,防止過度商業行為和破壞性開發。推動紅色旅遊內涵式發展,完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體系,凸顯教育功能,加強對講解員、導遊等從業人員的管理培訓,加強對解說詞、旅遊項目等的規範,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標準。依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科學工程等,建設一批展現新時代風採的主題教育基地。
五、營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
26.用好報刊廣播影視等大眾傳媒。各級各類媒體要聚焦愛國主義主題,創新方法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使愛國主義宣傳報導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把愛國主義主題融入貫穿媒體融合發展,打通網上網下、版面頁面,推出系列專題專欄、新聞報導、言論評論以及融媒體產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生動講好愛國故事、大力傳播主流價值觀。製作刊播愛國主義優秀公益廣告作品,在街頭戶外張貼懸掛展示標語口號、宣傳掛圖,生動形象做好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對虛無歷史、消解主流價值的錯誤思想言論,及時進行批駁和辨析引導。
27.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大力宣傳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宣傳革命、建設、改革時期湧現出的英雄烈士和模範人物,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宣傳具有愛國情懷的地方先賢、知名人物,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鼓舞人。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引導人們把敬仰和感動轉化為幹事創業、精忠報國的實際行動。做好先進模範人物的關心幫扶工作,落實相關待遇和禮遇,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28.創作生產優秀文藝作品。把愛國主義作為常寫常新的主題,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勞動、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深入實施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等,加大對愛國主義題材文學創作、影視創作、詞曲創作等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經典愛國歌曲、愛國影片的深入挖掘和創新傳播,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文藝創作和評論評獎要具有鮮明愛國主義導向,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堅決反對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文藝的愛國底色。
29.唱響網際網路愛國主義主旋律。加強愛國主義網絡內容建設,廣泛開展網上主題教育活動,製作推介體現愛國主義內容、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網絡文章、紀錄片、微電影等,讓愛國主義充盈網絡空間。實施愛國主義數字建設工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與網絡傳播有機結合。創新傳播載體手段,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平臺,運用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新產品,生動活潑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中的作用。加強網上輿論引導,依法依規進行綜合治理,引導網民自覺抵制損害國家榮譽、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錯誤言行,匯聚網上正能量。
30.涵養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態。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正確把握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愛國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的情感,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一方面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要培養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傳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議,激勵廣大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造美好未來。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倡導知行合一,推動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使人們理性表達愛國情感,反對極端行為。
31.強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體現到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團體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發揮指引、約束和規範作用。在全社會深入學習宣傳憲法、英雄烈士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等,廣泛開展法治文化活動,使普法過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過程。嚴格執法司法、推進依法治理,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對不尊重國歌國旗國徽等國家象徵與標誌,對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行為,對破壞汙損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設施,對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等,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依法嚴懲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犯罪行為。
六、加強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領導
32.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把愛國主義教育擺上重要日程,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抓好各項任務落實。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指導和溝通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要事項和存在問題。廣大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愛國主義的堅定弘揚者和實踐者,同違背愛國主義的言行作堅決鬥爭。
33.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必須突出教育的群眾性。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文聯、作協、科協、僑聯、殘聯以及關工委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面向所聯繫的領域和群體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動員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講述親身經歷,弘揚愛國傳統。堅持熱在基層、熱在群眾,結合人們生產生活,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學雷鋒志願服務、精神文明創建之中,體現到百姓宣講、廣場舞、文藝演出、鄰居節等群眾性活動之中,引導人們自我宣傳、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4.求真務實注重實效。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的洗禮、精神的薰陶。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虛功實做、久久為功,在深化、轉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細微處下功夫,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堅持從實際出發,務實節儉開展教育、組織活動,杜絕鋪張浪費,不給基層和群眾增加負擔,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綱要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按照本綱要總的要求,結合部隊實際制定具體規劃、作出安排部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