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錳鋼皮蛋 齊潁 鳳凰網讀書
「拱廊的壁畫 舊城的塗鴉
所有色彩都因為她說不出話
鐵鑄的招牌 錯落著就像
一封封城市獻給天空的情書
當街燈亮起 Havana漫步
這是世上最美麗的那雙人舞」
當41歲的周杰倫再次戴上棒球帽,唱起瀰漫著愛情甜酸味的情歌,時光仿佛回到過去,多少沉睡的青春在這個夏天乘上反方向的鐘甦醒了。而當小公舉奶茶倫搭著一輛粉紅色古董車在哈瓦那街頭拉風而過,又有多少重溫青春的人開始夢想起了古巴的旅行計劃。
從前從前,世界還不那麼觸手可及,年少的我們也沒那麼多遠行的能力,但周杰倫的音樂卻總有神奇的力量,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印第安大陸,從米蘭的小酒館到羅馬的石板路,從京都的夜晚到上海的夕陽,只要戴上耳機、按下播放鍵,就能跟著他漫遊世界,而那些被不斷翻看、哼唱、抄寫以致爛熟於心的歌詞,最終都成了我們人生的一張秘密地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沿路返回」吧,回到2000年,去找那個有點害羞的捲髮少年,重走一遍青澀歲月裡神遊過的地方。而在每個地方,我們也稍作停留,讀幾段文學家筆下的文字,看看這些地方究竟藏下了多少人間的美與愛。
跟上吧,「像這樣沒擔憂,唱著歌一直走」。
伊斯坦堡
「走過了很多地方
我來到伊斯坦堡
就像是童話故事
有教堂有城堡」
新千年的起點,華語流行音樂在不經意間走入了它的全新時代。一個並不符合傳統偶像標準的小眼睛男生,以十首咬字不清又節奏迥異、天馬行空的作品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華語音樂的想像空間。即使很多年後,這張名為《Jay》的專輯依然被認為是如一股清泉一聲驚雷般的吊打樂壇之作。
這十首歌裡,有一支叫作《伊斯坦堡》。在棒球帽少年的輕聲吟唱中,伊斯坦堡不是後來豔俗的浪漫土耳其,它只如夢境一般,無論教堂或是城堡,都不及和你吃漢堡、看見你微笑的小小願望更讓人心動。
而現實中的伊斯坦堡,則在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美麗之下,同時刻印著歷史的傷疤,牽繫著一位諾獎得主——帕慕克——的憂傷與呼愁:
「奧斯曼帝國瓦解後,世界幾乎遺忘了伊斯坦堡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兩千年的歷史中不曾如此貧窮、破敗、孤立。她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廢墟之城,充滿帝國斜陽的憂傷。我一生不是對抗這種憂傷,就是(跟每個伊斯坦堡人一樣)讓她成為自己的憂傷。」
帕慕克成長在一個以自己姓氏命名的豪華公寓裡,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他的家族命運卻如「帝國斜陽」一樣陷進了無可挽回的衰敗。他的小說常常瀰漫著哀怨的氣質,卻不等於世人常嘆的「喪」,而是困頓於記憶和現實之間的創痛與憂傷。在《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一書中,沉浸在往日追憶中的帕慕克,於城市的廢墟之間尋找著逝去的美與榮耀。
上海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的淡淡的憂傷
消失的舊時光 一九四三
回頭看的片段 有一些風霜
老唱盤 舊皮箱
裝滿了明信片的鐵盒裡
藏著一片玫瑰花瓣」
一年後,周杰倫寫出了「自己也無法超越的」的專輯《範特西》。正是這張專輯中的《雙節棍》,讓他火遍了大街小巷,那一年更多的少年開始不甚了了地哼唱起「古巴比倫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專輯中的《上海1943》,將濃鬱的中國味道融入了R&B旋律中,並且用一種精神漫遊的形式勾連起動蕩歲月的歷史與眷村老兵的鄉愁。這首歌的歌詞也入選了余光中編寫的小學輔助教材。
「老唱片舊皮箱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的淡淡的憂傷」,「說著一口吳儂軟語的姑娘緩緩走過外灘」。多年後金宇澄用滬語創作的小說《繁花》,以精準的鋪陳和白描將《上海1943》勾勒過的舊時上海進一步延伸、具象、豐滿、完整:
「以前,多數是下午,車子開到南昌路幼稚園,祖父接了阿寶,出去兜風,到城隍廟吃點心,然後送回來。阿寶娘從來不提。阿寶稍大,有時去思南路,祖孫講講閒話。祖父已經老了,原有幾家大廠,公私合營,無啥可做,等於做寓公,出頭露面,比如工商聯開會學習,讓大伯出面。」
《繁花》是一幅上海生活的剖面圖,這些細碎的場景和庸常的對話,重現了上世紀60年代的上海,也呈現了金宇澄所說的「一衣一飯的瑣屑,皆有了情致」。
京都
「居酒屋裡的小神龕
離鋪滿鵝卵石的玄關
差不多一米寬的信仰
我坐著喝味噌湯
在旁觀看 庭園假山」
《範特西》中的另一首傑作《忍者》,則以漫畫世代特有的想像力創造出充滿神秘感的東洋味道。忍者物語不僅滿足了一代少年的俠客夢,也讓人對京都之美心生神往。
川端康成的《古都》也是獻給京都的一曲戀歌。作者曾說,他想寫一篇小說,藉以探訪日本的故鄉,之後又在隨筆中提到:「京都是日本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古都》穿越了京都的春夏秋冬,也走遍了每一處風景、小店、儀式。每年都會有許多川端康成的書迷,拿著這本書遊覽京都,尋索書中走過的路線:
「明治「文明開化」的痕跡之一,至今仍保留著的沿護城河行駛的北野線電車,終於決定要拆除了。這是日本最古老的電車。眾所周知,千年的古都早就引進了西洋的新玩意兒。原來京都人也還有這一面哩。可是,話又說回來,這種古老的『叮噹電車』保留至今還使用,也許有『古都』的風味吧。車身當然很小,對坐席位,窄得幾乎膝蓋碰膝蓋。然而,一旦要拆除,又不免使人有幾分留戀。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人們用假花把電車裝飾成『花電車』,然後讓一些按明治年代風俗打扮起來的人乘上,藉此廣泛地向市民們宣告。這也是一種『典禮』吧。接連幾天,人們沒事都想上車參觀,所以擠滿了那古老的電車。這是七月的事,有人還撐著陽傘呢。京都的夏季要比東京炎熱。不過,如今東京已經看不見有人打陽傘走路了。」
然而,《古都》卻並非一張簡單的京都文學明信片,相反它的故事帶有一種淡淡的哀愁。這份哀愁,表面上屬於典型的日本式「物哀」,即對速朽之美的珍賞與嘆息,內裡則是在時代更迭中對傳統流逝的惋惜與眷戀。
米蘭
「巴洛克建築的街道旁
一家煙霧繚繞的酒館
波蘭的吟唱詩人在彈唱」
2002年,周杰倫推出《八度空間》,將Fantasy輕盈飄逸的靈感延續到底。於是便有了《龍拳》《半獸人》這樣的魔幻題材,也有了《最後的戰役》那樣的戰爭想像。
這張專輯中,《米蘭的小鐵匠》颳起了一陣東歐風。中快板音符編織的旋律,構築了一個童話故事般的意境,那個徘徊在櫥窗外眼巴巴盯著吉他的小鐵匠,或許有著幾分杰倫曾經的影子。
這首歌的MV自然也取景於米蘭,哥德式大教堂作為最重要的視覺符號,直觀鮮明地烘託起異國情調。米蘭,這個義大利最大的都會、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鎮,沉澱著上千年的文化、藝術底蘊。在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的眼中,它也是義大利魅力的一個典型代表:
「米蘭是感覺生命的一種負擔,在這方面,都靈是無辜的,但是總的來說,它始終徘徊著一種北方式的矜持,這使得那個地方大概寧可是最後的散文,而非最早的詩歌。漫長的奧地利佔有期也許促使它的外觀變得德國化;儘管實際上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解釋,當一個人還記得富有氣質地說,義大利在威尼西亞保持自己的本色。米蘭,無論如何,即便不是充滿了武斷的衝動,也是足夠直率地向我們敞開了她厚重的歷史卷冊。」
羅馬
「低頭親吻我的左手
換取被寬恕的承諾
老舊管風琴在角落
一直一直一直伴奏」
2003年,神作降臨。
7月16日,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臺同步首播《以父之名》,八億人收聽,從此這一天被叫作「周杰倫日」。16年後,連周杰倫自己都說:「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在這首融入了復調、說唱、美聲的D小調四四拍歌曲中,周杰倫聯手黃俊郎打造了一場有關罪惡與救贖的黑色幻夢。MV在永恆之城羅馬拍攝,僅僅開篇的一段義大利語禱告便將整支樂曲帶入了《教父》般的質感中。
再沒有任何文字比《教父》更適合搭配這首歌來讀了,所有彬彬有禮卻也暗藏殺機的故事裡,金錢、權力、地位、家庭、善惡、人性、命運、時代糾纏交錯,宛如一部血色浪漫的地下史詩:
「唐費了最大的力氣,睜開眼睛,最後看了兒子一眼。心臟病嚴重發作把紅臉膛變成了鐵青色。他已在彌留之際。他聞著花園的香味,黃色的光球刺得眼睛生疼,他悄聲說:「生活如此美麗。」他沒有看到女人的眼淚,死在她們從教堂回來之前,死在救護車和醫生趕到之前。他死在男人之間,握著他最愛的兒子的手。」
紐約
「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
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而我為你隱姓埋名
在月光下彈琴」
2005年,《十一月的蕭邦》華麗登場。作為周杰倫古典氣質最濃烈的一張專輯,主打歌《夜曲》憂鬱而悽美,輕而易舉地拿下了當年多個金曲獎項。MV中,一輛黑色轎車緩緩穿過布魯克林大橋,駛入郊區的墓地,從屋頂望過去,林立的紅磚建築,燈火點亮的中央公園,這便是我們在無數文學經典裡讀過的紐約。
「每天,紐約人要喝下46萬加侖啤酒,吃掉350萬磅肉,消耗21英裡長的牙線。在這座城裡,每天有250人死去,460人出生,15萬人戴著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
這是蓋伊·特立斯在《被仰望與被遺忘的》書中描繪的紐約城。這位擅用小說筆法撰寫新聞的記者,開創了「新新聞主義」的先河。相比於穿著定製西裝的特權階層,特立斯更喜歡和說著粗話的「邊緣人」混跡在一起,這種沉浸式的採訪體驗被融入他的寫作中,也成為他所定義的「好記者」的標準。
威尼斯
「黑色毛衣 藏在哪裡
就讓回憶永遠停在那裡」
小調R&B《黑色毛衣》,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拍攝了mv,幾年前這裡也演繹過《四面楚歌》的故事。
作為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可能是最多詩人吟詠過的地方。華茲華斯稱「她是自由女神的頭一個產兒」;拜倫面對嘆息橋感嘆「一邊是宮殿,另一邊是囹圄,我站在威尼斯的嘆息橋上。」;費特寫下過:「月色光燦燦地照耀著,它撒滿了大理石板;聖馬可的獅子在打盹,海的女皇睡得正酣。」;阿赫瑪託娃描述這裡:「微波暖和而慷慨地發綠,金色的鴿巢建築在水濱;帶著鹽味的微風在抿沒黑划子掀起的狹窄波痕。」
託馬斯•曼的《死於威尼斯》,也許是僅次於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一部以威尼斯為背景的作品。小說中,作家借角色之口表達了對水城的感情:「是的,這就是威尼斯,一個到處逢迎而懷有異心的脆弱的美女,一半是神話,一半是陷阱;在城市凝然不動的空氣中,曾幾何時,這兒盛開過藝術之花。音樂家在這兒譜寫了如此瑰異的欺瞞和淫蕩的曲子。」
詩人布羅茨基留給世界的遺囑是安葬於此。從32歲的第一次抵達開始,他便愛上了這裡,並不可抑制地寫下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篇情書:
「這座城市通過與水的相濡以沫,改進了時間的外貌,美化了未來。這就是宇宙中這座城市的角色。因為當我們移動的時候,這座城市是靜止不動的。眼淚就是對此的證明。因為我們離去,而美卻停留。因為,當美是永恆的現在的時候,我們卻走向未來。眼淚是一個企圖,它要逗留,要落在後面,以便與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水印:魂系威尼斯》)
倫敦
「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夜的第七章
打字機繼續推向
接近事實的那下一行」
2006年,周杰倫在阿爾法音樂發行了最後一張專輯《依然範特西》。無論是專輯名稱、造型,還是音樂風格,都像是一種告別,同時也是宣言——J式音樂依然如初。
主打歌《夜的第七章》也明顯有意復刻和致敬《以父之名》,同樣的犯罪題材、電影敘事、女聲吟唱、說唱、復調,同樣的作詞黃俊郎(這裡不得不說,倆人合作的新歌《Mojito》對比前作終究是差了一大截)。只不過這一回,故事的場景搬到了倫敦——石楠菸斗、手杖、高帽、手槍、鬥篷、貝克街、福爾摩斯。
英倫風不是杰倫的獨好。倫敦也是作家伍爾夫最熱愛的地方,她最著名的小說之一《達洛維夫人》開篇就描述了這樣的情景:
「在輕鬆的、沉重的、艱難的步態中;在轟鳴和喧囂聲中;馬車、汽車、公共汽車、貨車、身前身後掛著廣告牌蹣跚著搖搖晃晃前行的廣告夫;銅管樂隊;手搖風琴;在勝利的歡慶聲、鈴兒的丁冬聲和頭頂上飛過的飛機的奇特的尖嘯聲中,有著她熱愛的一切:生活;倫敦;六月的這個時刻。」
這位以「意識流」寫作形式著名的女作家,描寫了貴婦達洛維夫人的一天,她在清晨決定自己去買花,見到了過去的戀人。伍爾夫是敏感又固執的,像許多天才作家一樣,她深受抑鬱症困擾,最終用投河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維羅納
「我的溫暖你的冷漠讓愛起霧了
如果愛心畫在起霧的窗是模糊
還是更清楚」
經歷過《跨時代》《驚嘆號》兩張專輯的「滑鐵盧」後,2012年《12新作》稍稍扳回了一城。然而接下來,傑迷們卻遲遲等不來新專輯,直到幾年後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正是從那時開始,周杰倫的速度慢下來了,一代人的青春也漸漸走遠了。
2014年底,首張個人數字專輯《哎呦,不錯哦》推出,雖然仍算水準之作,卻還是未能成就屬於周杰倫的2010年代代表作。專輯中的J式苦情歌《算什麼男人》,從歌曲內容上並無太多可圈點之處,但MV取景於義大利維羅納倒是頗具匠心。
維羅納,義大利最古老、最美麗和最榮耀的城市之一,拉丁語意為「極高雅的城市」。它也被稱作「愛之城」,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在維洛那名城有這樣一個故事,有著幾世恩怨的兩家名門望族,又發生了新的爭鬥,市民無辜的白手,也被這鮮血玷汙。而一雙不幸的戀人啊,卻註定出生在了這兩家仇人之中,他們令人心碎地逝去,卻和解了他們互為仇敵的雙親。」
巴黎
「塞納河畔 左岸的咖啡
我手一杯 品嘗你的美」
2015年,周杰倫在英國舉行了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到發胖的婚姻生活。
這份甜蜜也滲入到了音樂中,2016年奶爸味兒的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誕生,《告白氣球》意外地成了這一個十年周杰倫最火的作品。
浪漫情歌當然要到浪漫之都巴黎取景。不過巴黎不只有愛情,比如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既是情人相會的約定,也是知識分子清談的沙龍。作為歐洲大陸悠久的文化中心,巴黎匯聚過無數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左岸則是中心裡的一處中心,在這裡他們或是喝著牛奶咖啡寫作,或是聚在一起抽菸聊天。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從浪漫主義到存在主義,雨果、巴爾扎克、福樓拜、普魯斯特、加繆、波伏娃、喬伊斯、菲茨傑拉德……巴黎,已經成為法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個精神故鄉——
「自小,巴黎便佔據我心。我就是因為這座偉大的城市才成為法國人。巴黎人所以偉大,尤其是因為其五光十色,無與倫比。巴黎是法蘭西的榮耀,是全世界最高尚的裝飾。」(蒙田)
「與其說它是真實世界中的一個城市,巴黎,對我和上百萬世界各地的人一樣,是通過書本得知的虛幻城市,一個經由閱讀而熟識的城市。」(卡爾維諾)
「假如年輕時你有幸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海明威)
布拉格
「沒有你的冬天
我會一直唱著唱著
直到你出現」
專輯中另一首情歌《愛情廢柴》又將我們帶到了被雪覆蓋的白色布拉格。這恐怕是周杰倫最情有獨鐘的一座城市了,曾經那首《你聽得到》也在此拍攝,而更知名的當然還是寫給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也是備受文學青睞的一座城市。卡夫卡、哈謝克、萬楚拉、恰佩克、塞弗爾特、赫拉巴爾、哈維爾、昆德拉、伊凡·克裡瑪……太多如恆星般耀眼的名字在這裡誕生或路過,而他們的書寫也在不斷豐富著布拉格獨特的靈魂。
「布拉格是不可動搖的,她內心的矛盾與糾紛也不能影響她。」(卡夫卡)
「她在這些綠色街區走了有兩三個小時。她走到了一處俯瞰布拉格的小公園的圍欄邊:從這裡看去,城堡從後面,從隱秘的一側露出來;這就是古斯塔夫從不懷疑其存在的布拉格;她年輕時對她很珍貴的那些名字立即向她奔來:馬哈,詩人,在他那個時代,祖國還是從濃霧中走出的水澤女神;聶魯達,捷克人民的短篇小說家;三十年代的沃斯科維奇和韋利赫的歌,她還是孩子時就已去世的父親曾那麼喜歡他們;赫拉巴爾和斯科沃雷基,她少年時的小說家;還有六十年代的小劇院和夜總會,以其失敬的幽默,顯得那麼自由,快樂的自由;這就是這個國家無法傳遞的芬芳,那非物質的本質,她帶到了法蘭西。
她把臂肘支在圍欄上,向城堡看過去:走到那兒只需一刻鐘的時間。正是從那裡,開始了明信片上的布拉格,狂熱的歷史為其烙下累累傷痕的布拉格,遊客和妓女的布拉格,餐館貴得她的捷克朋友無法進門的布拉格,在探照燈下舞動的布拉格,古斯塔夫的布拉格。她心裡想,對她來說,再也沒有比這個布拉格更陌生的地方了。 」(昆德拉《無知》)
「對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響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許多恥辱的失敗和野蠻的軍事佔領。……如果布拉格還仍然存在,還沒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為它非常結實,像它的人民一樣,一直堅持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伊凡·克裡瑪,《布拉格精神》)
東京
「眼看著你難過
挽留的話卻沒有說
你會微笑放手
說好不哭讓我走」
2019年9月16日23時,周杰倫與阿信「合體」發布新歌《說好不哭》,一時擠癱了後臺伺服器,也驚叫了一眾熬夜聽歌的「老阿姨」「老叔叔」。
讓人驚叫的還有mv,即使拋開三吉彩花的顏值助攻,只是東京的柔光和街道就夠美了。
村上春樹筆下的東京也是愛情的背景板:銀座是「我」和笠原MAY一起打工的地方;原宿有一條能夠遇見百分之百女孩的小巷;喧鬧擁擠的澀谷車站則是「我」恍惚間追尋島本而去的起點;坐一趟中央線電車,途中會遇見直子——
「我和她是在中央線的電車上偶然遇上的。她正打算一個人去看場電影,而我則正在往神田書店街的途中。兩個人都沒有要事在身,直子便邀我一塊兒下車,我們於是下了電車。下車之後才知道是四谷車站,如此而已。但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非得兩個人一塊商量不可。直子為什麼要我一塊兒下車,我是一點也不懂。打從認識開始,我們倆就沒什麼話說。
……
她在飯田橋往右拐,出水渠邊,然後穿過神保町的十字路口,再爬上御茶水的坡道,到達本鄉,最後又沿著東京都電的軌道旁走到駒迅。這一段路並不算短。到了駒迅時,正是日落時分。這是個晴朗的春日黃昏。」
哈瓦那
現在讓我們回到哈瓦那吧。
舊城區大教堂廣場旁的小巷裡,有一家名為La Bodeguita的酒吧。酒吧的牆壁上可以隨意塗寫,其中最顯眼的一句來自作家海明威:「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l Floridita.」——El Floridita是主街拐角處的另一間酒吧。
海明威是好酒的人,除了寫作、睡覺和出海,其它時間基本都消磨在酒吧裡。朗姆酒、薄荷、糖、檸檬和蘇打水調配成的雞尾酒被喚作mojito,爽口溫和,也是海明威的最愛。
或許就是沉醉在mojito的半夢半醒中,海明威寫下了傳世的《喪鐘為誰而鳴》,還有無比動人的《老人與海》:
「他眺望著海面,發覺他此刻是多麼孤單。但是他可以看見漆黑的海水深處的彩虹七色、面前伸展著的釣索和那平靜的海面上的微妙的波動。由於貿易風的吹刮,這時雲塊正在積聚起來,他朝前望去,見到一群野鴨在水面上飛,在天空的襯託下,身影刻劃得很清楚,然後模糊起來,然後又清楚地刻劃出來,於是他發覺,一個人在海上是永遠不會感到孤單的。」
海明威曾經這樣描述過古巴:「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鄉,就是命運歸宿之地。」也只有這樣一個地方,才會讓作家沉穩而有力地書寫出英雄主義的執著與悲壯。
作者 | 錳鋼皮蛋 齊潁
責編 | 巴巴羅薩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 | 網絡
原標題:《從京都的夜晚到古巴的mojito:在周杰倫音樂中找尋文學地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