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約在冬季》為什麼不明說安然和齊嘯有沒有在一起

2021-01-18 今思遲

「相信」猶如心靈上的一道痕跡,心靈愈軟愈松,愈易留下印記。——蒙田

電影《大約在冬季》是一部很蒙田的作品,裡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相信」,陷入劇情的觀眾則有許多「不相信」。

我們不會相信在冬季裡,一個要看偶像演唱會卻弄不到票的女孩,忽然有了一張空出來的票,於是揭開了她相信愛情的序幕。

我們不相信的是一再傷害又冰釋的心,當他要來就來說走就走時,女孩說:「你要來看我只是一張機票而已,我卻無法去看你。」這是不公平的愛情,女孩依然在下一次相遇時,相信著彼此的愛情。

女孩的相信是我們的不相信,這是我們活得比她不會有感動的原因。

女主角安然對男主角齊嘯的愛,自始至終都是相信的,哪怕在她說出「當你踏出這房間(去臺灣),我們就從此不再相見。」愛人的絕情都是裝出來的,只有當你相信她的絕情時,絕情才成真的了。

安然的競爭者葉雨辰也有自己的相信,她相信愛就應該得到愛的回報,所以她愛齊嘯,所以齊嘯必須是她的,這是她的相信。葉雨辰還相信人性的善良,她相信自己作為演員儘管演技差,但可以通過袒露自己的內心柔軟來獲得同情,於是她成功扮演了一個回歸的母親,因而也贏得了競爭者安然的成全。安然的相信成全了葉雨辰的相信,但是結局依然是一悲和另一個悲,兩個女人的爭奪與成全,都沒有使她們的共同爭奪者齊嘯更幸福,而是更不幸了。

在爭奪中,我們觀眾有自己的天平,把更多的同情給了安然。但是當事人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女兒小念問安然,「嫁給爸爸(于楓),你後悔嗎?」安然斷然否定,儘管安然前半生是「如果在大街上遇到偶像齊秦才會相信愛情」的齊嘯,她也無悔地嫁給了發問著「我究竟是舊還是新」一直守候的于楓。

安然投入去愛時是欲生欲死的,讓我們心疼失戀可以毀掉一個多麼優秀的女孩。但當安然走出來的時候,她一如她的名字,她是「安然」的,她沒有厚此薄彼,于楓從來不是齊嘯的替代品,他不是「舊的」而是「新的」,一個將擁有安然後一段人生的那一個。

既不輕易相信也不輕易不信,是安然對待新舊愛情的態度。安然沒有實現在大街上偶遇偶像齊秦,但她依然相信了愛情,因為她遇到了齊嘯。在齊嘯走後,安然依然相信有愛情,它發生在于楓身上。對於愛情,安然不輕信,也不輕易不信。

問題是,于楓癌症走後,安然還會相信曾經在冬季裡發生也在冬季裡消逝的愛情嗎?影片導演最終也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只是安排安然的女兒和齊嘯的兒子一起坐在他們曾經迸發愛情的齊秦演唱會的看臺上,這個相隔了二十八年。

或許一個人的愛情不會重新開始,但相同的愛情總在開始,他們也許會有另一種版本的結局。

如果你面對一個愛情的爭奪,馬上就能說出來忠奸善惡、是非對錯,那你肯定還閱世不深。如果你了解到,所有當事人都有當時情境下的不得已,你對所有當事人都能抱以同情之理解,然後一聲嘆息,這個時候才可能懂得了成人的愛情。

我們對待愛情,或許不能夠那麼武斷地定是非,因為在(不僅僅是)愛情那裡,一個正確的道理的反面通常也是一個正確的道理,俗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安然有愛齊嘯而獲得他的愛的道理,葉雨辰的詭計,說到底也有她的道理,否則齊嘯怎麼會夾在中間無法超脫出來呢?

歐洲作家史蒂芬·茨威格說過:「為了能真正讀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輕,不可以沒有閱歷,不可以沒有種種失望。」昨晚跟朋友去看《大約在冬季》,我說這是適合我們這樣年齡的人看的電影,不錯,太年輕,你或許還有許多氣忿,唯不太年輕時,你才不會看到失望。

蒙田,不像中國的那些隱士。中國的隱士需要時不時跳出來念叨幾句來否定些什麼,才能相信自己現在過的生活有價值。

比如後來無望官場的唐伯虎的《桃花詩》寫道: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這裡講的就是一名隱士的生活,後面卻要刻意表現自己的真名士自風流了,有標榜就有自卑啊——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你看,唐伯虎要靠否定那些車馬、那些富貴、那些五陵豪傑,才能說自己隱士的生活值得一過,真實的他也就一點也瀟灑不起來了。

蒙田則不用去中傷別人,他自己活得認真,覺得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就是使命,不需要靠否定什麼。蒙田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就是生活得愜意。」他覺得自己活好了就可以傲嬌,而不必去打擊別人。

幸好及時打住,我差點又要舉出XX的不堪行為,我這也是犯了愛中傷別人的毛病呀,一點也不蒙田。

《大約在冬季》很蒙田的,安然沒有恨愛情中的任何一方,比如初戀的齊嘯、後來的于楓,甚至情敵葉雨辰。同樣受傷的齊嘯也是沒有恨誰,包括使壞的葉雨辰。觀眾有自己的愛憎,「蒙田們」已經不敢輕易說誰對誰錯了,所以最後的最後,安然和齊嘯會不會在一起,「蒙田」不在乎,也就沒有在電影的結局裡說出來的必要了。

相關焦點

  • 大約在冬季:齊嘯和安然更像是一場「豔遇」,不問來處,沒有未來
    齊秦把對王祖賢深切的思念和愛戀鐫刻在心中,化成了音樂,僅用了15分鐘的時間,就為王祖賢寫下了這首量身定做的歌曲《大約在冬季》。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你問我何時歸故裡我也輕聲的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大約在冬季》可惜的是,齊秦和王祖賢的愛情終沒有走到最後,兩人遺憾分手,這首歌也成為了齊秦的一封「未完的情書」。
  • 《大約在冬季》安然嫁給于楓:齊嘯這樣的男人,不值得她託付終身
    電影《大約在冬季》中的安然,就是一個遇見了愛情的女孩,從這一點來說,她是幸運的。但是她的感情之路並不順利,有短暫的激情和甜蜜,更多的是心痛和無奈。她的這份感情之所以這般苦澀,是因為遇見了一個「錯的人」。齊嘯這樣的男人,長相帥氣,很會逗女孩開心,但是對於感情,他是不負責任的,根本不值得安然託付終身。
  • 《大約在冬季》齊嘯:別離是常態,相聚是奢華
    文/芨芨草這個世上,總有一些情感是讓人唏噓的。比如《大約在冬季》裡安然和齊嘯的愛情。這是初冬的季節,《大約在冬季》選擇在這個時節上映,也算是應景。現實是齊嘯因為孝順,遵從父親的意願,娶了父親中意自己卻不愛的女人。但其實,距離也是這場愛情失敗的原因: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灣,在那時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愛情之路註定是坎坷的。就如安然說的:「你想來看我,可以隨時來,可是我不能!」海峽,是一條鴻溝,橫在兩個相愛的人中間。而齊嘯因為父親中風,不得已兩地奔波。
  • 《大約在冬季》安然:我本熱烈
    第一次在微博上刷到這部電影,那個片段是馬思純衝著霍建華大吼:我等了這麼多年輪也該輪到我了吧。看到的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就下來了,然後就聯繫朋友立馬訂票,難過的時候看什麼電影都好像是在寫自己。本來以為劇情合理時間應景,我應該會在電影院裡哭的不像自己,可是整場電影下來我卻只有生氣,單純的生氣。
  • 《大約在冬季》:沒有齊秦這首歌,電影就慘不忍睹了
    《大約在冬季》儘管有兩個小時的劇情,但到處都是上演狗血一般的情節,毫無邏輯性,毫無戀愛之中人的正常邏輯。 所以,假如不是齊秦的這首歌《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似乎就可以真的回家睡覺了,慘不忍睹。
  • 《大約在冬季》大約在冬季影評
    齊嘯於安然,是在她對於愛情有了最懵懂認知時一下撞進她眼裡她心裡的男人,帶著帥氣又儒雅的外表,幽默又溫柔的性情,她想,這便是她的全世界了,可遺憾的是,她終究沒留住她的世界。我很敬佩安然,雖然電影沒有細說,但小說裡又對她職業和工作的描寫,她著實是個才女,能把報社業務最不景氣的部門辦的風生水起,更敢於丟掉報社的「鐵飯碗」,去嘗試主持人這樣嶄新又未知的路,這樣的安然太過亮眼。
  • 電影《大約在冬季》馬思純愛的勇敢又卑微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齊秦《大約在冬季》電影《大約在冬季》上映,因為一首歌想看這部電影,齊秦的《大約在冬季》陪伴我的學生時代,這部電影的故事和年代氛圍讓人回到過去。之前馬思純的電影角色都比較戲劇化,而這一次在《大約在冬季》中飾演的安然,就好像當時的大學生一般,有單純的一面,有成長的一面,也有獨立自主的一面。我遇見的很多大學女生就是如此,雖然和安然不是同一個時代,但是面對愛情和生活,每個人都可能愛過和痛過,但依然會笑對人生,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與齊嘯(霍建華飾)的愛情中,安然愛的是有些卑微。
  • 重看電影《大約在冬季》,終於知道為什麼看哭了許多人
    這是電影剛開始,馬思純主演(安然)說的一句話。當看到影片結尾,我終於知道這句話的含義。電影中,一場冬季的演唱會,將霍建華和馬思純飾演的齊嘯和安然兩個人物聯繫在一起。之後兩個人有過分別也有過甜蜜的愛戀了,可惜的是,所有的分別最終把愛戀的耐心一點點消磨殆盡。
  • 《大約在冬季》安然:此心安處是我家
    就像齊秦,一首《大約在冬季》讓我聽了很多年。而我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個人會用這首歌作為小說的名字,並且在這個初冬隆重推出改編後的電影。因為這個名字,我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就搶了票去看。那時,電影院裡沒有人,可以說是我一個人的包場。可能,觀眾還不知道有這麼個電影。也或者,他們還沒有時間來觀看。所以,影院裡很安靜,安靜得只有我的呼吸和屏幕上發出來的聲音。
  • 大約在冬季影評票房 大約在冬季電影劇情介紹
    由導演王維明執導的電影《大約在冬季》到11月26號時已經上映了十二天,加上目前顯示的241萬票房,電影已經累計了1.96億的票房。目前從觀眾的評價和票房來看,這部由馬思純和霍建華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電影勢頭還算不錯。
  • 《大約在冬季》安然:「我等了這麼多年,輪也該輪到我了」
    文|公子逸饒雪漫在《大約在冬季》的小說的開篇寫:「如何才可以真正忘記一個人呢?你就當他死了。」安然對於齊嘯是有怨氣的。她最後跟齊嘯的分手,她對著齊嘯喊:「你走了,我們就完了。我等了這麼多年,輪也該輪到我了。」可齊嘯還是走了。齊嘯走後,葉雨宸來了。她在安然面前演了一場好戲,她說自己懷了齊嘯的第二個孩子。
  • 看完《大約在冬季》,總結了安然的三個愛情觀,希望對你有用
    在饒雪漫的小說中,總會有一個愛得熱烈的姑娘,比如《左耳》中的黎吧啦,比如《大約在冬季》中的安然。從她第一次在齊秦演唱會上,又是唱又是站在椅子上拿著黃圍巾揮舞,又是哭著說「他走了,」這樣熱烈的女孩子自然是惹人愛的,所以才會讓齊嘯心動,想著如果被這樣的女孩子愛上,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 《大約在冬季》:爛俗的愛情電影,可惜了馬思純和文琪
    根據饒雪漫小說作品改編的電影《大約在冬季》從11月15號上映以來就引發了觀影熱潮。然而,和走勢良好的票房成績相比,電影的口碑卻是在不斷的下降,截止到11月底,電影的評分已然降至了5.3分。所以,有人會問了,電影真的有那麼爛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電影說說戲裡戲外的那些情感糾葛和是是非非。
  • 電影《大約在冬季》,70年代男女的愛情崇尚
    「大約在冬季」這首歌流行的時候,我正在上中學,比《大約在冬季》的主人公小一些的樣子。講真的,這部劇很能觸動我們那個年代的情懷。這段女主人公安然與男主人公齊嘯跨越30年悽美的愛情故事,觸動很多人心底的隱痛。如同回憶錄一樣,詮釋了每一個前任都會有一段令人心痛的過往,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淡淡地感傷。
  • 電影《大約在冬季》:不是所有的再見都能再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方「關注」今天終於有時間看了《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對這部電影感興趣完全是因為齊秦。在宣傳這部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的那一段時間,網絡上很多文章裡說是講述關於齊秦的愛情故事。我真的信以為真,原來電影裡真的有齊秦演唱會。
  • 電影簡評《大約在冬季》
    [電影影評]2019年影院觀影《大約在冬季》 2019年影院觀影第138部《大約在冬季》,片長125分鐘,有彩蛋。,就圍繞著這兩個人,跌宕起伏……有人說齊嘯是渣男,耽誤了安然一輩子,也毀了葉雨宸,但我看到了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男人,面對安然,他是欣賞的,也是真愛的,但如果把這樣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拖進家庭的渾水,他不敢保證能給她帶來幸福,所以,父親的中風,他選擇了自己面對……而葉雨宸的野心、任性、不可控,在她也付出了實際行動去看護他父親之後,齊嘯選擇的是接受和忍耐,他和葉雨宸結婚生子是父親的願望和葉雨宸的所求
  • 那些沒有在一起的愛情|《大約在冬季》
    《大約在冬季》11.15號首映,與好友相約去看這場電影,不評論電影好壞,純粹是為情懷買單,音樂響起,淚流滿面,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為青春傷感。請你來看我的夢何冰說「電影是請你來看我的夢」,由經典歌曲改編的青春電影大概是導演心中的懷舊夢,未來飄忽不定,現實忙碌殘酷,只有過去,經過記憶的提煉,時間的洗滌,歲月的篩選,能夠記起的都是美好動人的事情和可愛的人。
  • 電視劇《大約在冬季》|在男女主身上,沒有看到讓觀眾淪陷的理由
    記得柴靜曾問過周星馳: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放在你面前,你沒有珍惜啊。周星馳一下子笑了,他說:是我運氣不好。《大約在冬季》電影的故事開始於1991年齊秦的演唱會,北師大的才女安然和來自臺北的攝影師齊嘯相識了。安然為什麼愛齊嘯,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對於現在的大多數我們,他沒有給夠我們他們足夠相愛的理由,或許就是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慢電影《大約在冬季》,看馬思純演繹愛而不得的悽美愛情
    電影《大約在冬季》作為一部文藝片,以2億多的票房收官,算是不錯的成績了,而且上映三天就破億,足以證明情懷在電影裡是有市場的。這部電影跟齊秦的歌曲《大約在冬季》同名,這首歌也在電影裡多次出現,暗示著男女主的感情就像歌裡唱道:「輕輕地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抹去……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的確,男女主一直在錯過,直到結局,兩人也沒有在一起,即便還在深愛著對方。有人說:「有些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 《大約在冬季》高清完整版電影在線觀看
    齊秦的一首《大約在冬季》竟然拍成了電影,以這首歌為引子,引出了一段主角不是齊秦和王祖賢,卻是另外一對跟他們相似的,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故事。有人說如果把它拍成齊秦和王祖賢的故事也許更好一些,更貼近主題,可是我覺的,每一對相愛不能在一起的人都是這場冬季戀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