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人才回鄉、鄉風文明、生態宜居…… 畫好濟寧山水畫

2020-12-24 中國山東網

2020/12/22 10:05:35   來源:濟寧晚報    

  冬意濃,樹葉落,田間似乎只剩下小麥還在蓬勃生長,不畏寒冷。但在一座座溫室大棚內,種植的蔬菜、結出的水果,無不帶著豐收的模樣。即使是冬季的田野,也積蓄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近年來,濟寧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鎮村整建制鄉村振興示範打造。去年市財政列支3.5億元啟動泗河、運河兩條鄉村振興示範帶,黃河灘區、微山島片區、尼山片區3個示範片,20個示範鄉鎮、200個示範村建設「2322」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趟出了一條具有濟寧特色、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路子。

  產業振興 一縣多個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為實現產業興旺,我市重點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帶領廣大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增收致富,確保每縣都有兩至三個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近年來,濟寧我市實施了「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市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100萬畝,總產穩定在450萬噸以上。全市稻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第1位,還建設了一批高標準農田,土地流轉率達5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在發展優質糧食和精深加工方面,兗州區擁有規模以上糧油等加工企業48家,形成了小麥、玉米、肉鴨三大產業鏈條。魚臺縣實施了綠色稻米發展戰略,實施「五統一」種植綠色稻米,探索「稻蝦、藕蝦」混養,較傳統單一水稻種植畝增收3000餘元,魚臺縣龍蝦年經濟總產值達20億元,今年5月份魚臺縣榮獲「2019年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專項先進縣」。任城區則連續6年每年列支5000萬元實施「稻+」、設施蔬菜等都市農業項目,綠色稻米、有機蔬菜、花卉苗木等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金鄉大蒜榮獲第一批全國區域優勢農產品,探索形成了大蒜「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品牌價值高達218億元、列全國蔬菜類第1位。嘉祥種業實現集群發展,湧現出聖豐、祥豐等育繁推廣一體化的現代種子企業,濟寧年繁育小麥良種2.5億斤、大豆良種1.3億斤。今年9月22日第二屆中國(泗水)甘薯產業大會舉辦,「泗水地瓜」品牌成功發布。鄒城市作為全國十大食用菌主產縣,大手筆打造了大束蘑菇小鎮,2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金針菇工廠,顛覆了食用菌種植的傳統場景,解決農民就業1300餘人,並和100多個農戶建立起緊密利益連結。

  人才返鄉 173名鄉村振興合伙人帶民致富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吸引優秀人才回鄉才能為鄉村注入新活力。去年,濟寧市人社局制定出臺了《濟寧市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管理辦法》,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面向企業家、創業團隊、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重點招募,符合創業人才政策申報的最高給予500萬元經費資助,目前共招募合伙人173名。其中,泗水縣東仲都村四面環山,三年前還是省定貧困村,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村裡與回鄉創業人員——「等閒谷藝術糧倉」項目負責人田彬洽談合作,陸續建成民宿、餐館、砭石小院、蠶桑小院等,發展起11種經營業態,年客流量達15萬人,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

  為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濟寧市定期評選「優秀鄉村儒學講堂」「儒學民間傳承獎」,共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其中曲阜、兗州被列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鎮街分中心156個實現全覆蓋、村級實踐站4480個,並在實踐中心率先創新建設了「幸福食堂」、共建成111家。此外,濟寧市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建成家風家訓展室5400餘處,還開展了「亮家風、曬家訓」等系列活動,形成了人人彬彬有禮、戶戶和和美美、處處乾乾淨淨的新時代鄉村新風尚。

  生態福利 黃河灘區22個村莊喬遷新居

  鄉村生態振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圍繞民生需求,我市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確保今年圓滿收官。全市共改造農村廁所133.5萬戶,佔全省改廁量的十分之一。今年,濟寧市率先下發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方案》,垃圾分類實現所有涉農鄉鎮街道全覆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與中山水務公司合作,探索了「特許經營+城鄉一體」模式,重點治理環南四湖、沿大運河、黃河等行政村,年底前將確保完成2984個行政村、覆蓋率達50%。

  濟寧市還大力實施黃河灘區「三區同建」工程,將梁山黃河灘內22個村莊全部整建制搬遷到鄉鎮駐地居民遷建社區,藉助灘區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配套建設家居產業園區;有效整合灘內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幾年,我市以重大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激活潛在的鄉村資源優勢。其中,經開區馬集鎮因地制宜,美化人居環境,打造紫薇小鎮,通過一棵棵紫薇樹鋪就富民小康路。伴隨著泗河堤頂路正式貫通,串聯起7個縣市區、18個鄉鎮、10個鄉村振興片區,兗州花海彩田、牛樓小鎮成為鄉村「網紅打卡點」,實現了「一路通、兩岸興」。

  此外,濟寧市持續加大南四湖省級生態保護區建設,啟動了微山湖國家5A級景區創建,去年市縣兩級投資1.1億元完善微山島道路、汙水、綠化等旅遊及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新建的「觀光綠道」串起數百家農家樂,努力將微山島變成人們愛玩樂玩的「寶島」,微山島上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收入不斷提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生態宜鄉風好則產業興
    原標題:生態宜鄉風好則產業興   12月7日《江蘇經濟報》頭版頭條報導:常州經濟
  •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新村寨|錦屏縣彥洞鄉瑤白村第一書記楊雲飛
    駐村期間,我自覺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積極對接上級爭取項目,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甘做民族文化的推動者,願為侗寨村民的引路人,讓這個散落在大山深處的「民族瑰寶」更加耀眼奪目。產業上,面對瑤白村地塊零碎、產業單一的實際,我一直在尋思著破題方法。
  • 產業興旺氣象新!江海區「外海經驗」探路全市鄉村振興發展
    金溪社區石鶴利社區七西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外海街道為全市鄉村振興探路,努力爭做鄉村振興排頭兵。近年來,通過引入新產業、培育新業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現代化產業迅猛發展,「工業重鎮」「高企強鎮」等稱號象徵著變化與活力。據統計,去年外海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5億元,佔全區比重超過62%。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更是外海街道振興的底氣。
  •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發布時間:2020-12-19 23:57:11      來源:銅仁日報   走進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甕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綻美城市花園,生態宜居固安
    決定人們去留的城市要素,一是就業機會,二是宜居環境。固安堅持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積極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富美鄉村新畫卷。18座城市公園構建了固安一公裡一公園的花園城市格局。
  • 美麗鄉村入畫來——嶽麓區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觀摩側記
    ,將參加嶽麓區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的觀摩人員帶到一個個鄉鎮、美麗屋場,從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到清清爽爽的美麗河流示範片區,再到產業富民的龍頭企業,鄉村振興這一「國家命題」答卷,正在嶽麓廣袤的田野上激情書寫。
  • 環境整治繪就圃江美麗鄉村新畫卷產業興旺注入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
    市鎮投入600多萬元推進石軍村美麗宜居村工程,重點打造成為紅色革命文化村、綠色生態新農村。作為黃圃鎮美麗宜居村,石軍村結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清理該圍堤段36家散小廠房和房屋,逐步恢復「一河兩岸」濱水景觀風貌帶,得到村民點讚。今年3月,石軍村在該處建成了佔地面積約9900平方米的細崗渡頭文化溼地公園,綠道上種植了紅花羊蹄甲、鳳凰木等本土鄉土樹種。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2020年12月19日 11:08: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 古田縣大甲鎮林峰村:文明鄉風涵養美麗家園
    村民的文明自覺是如何形成的?這要從2015年的林峰村兩委換屆選舉說起,當時在外經商的林治法帶著鄉親們的期待與信任,回村成功當選村主任,與熟悉村務的村黨支部書記林立開配合默契,為鄉村治理注入活力。「當時,我看到村民家裡的環境衛生都做得很好,可溪裡卻不知為何堆積了許多雜物。」
  • 寮步:產業升級「荷包」鼓 「頭雁」領航文明新
    周雪平 供圖   村組收入高了,村民荷包鼓了,鄉風文明上來了。近年來,寮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從村組產業上馬、人居環境提質、鄉村文化建設等統籌村組發展,打造覆蓋全鎮的重點項目123個,總投資達127億元,「全域項目化」推進鄉村振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機制持續為村組增收  產業興旺,關係到村組(村民)的錢袋子。
  • 產業興農 革命老村脫貧致富鄉風文明——海口龍華區新坡鎮仁臺村獲...
    近年來,該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入股龍頭企業等舉措,不僅讓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更是吹起文明新風。日前,仁臺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發展特色產業 老村煥發新活力12月20日,走在仁臺村紅色革命主題公園,革命紀念館、宣誓臺、歷史走廊……紅色歷史文化遺址隨處可見。
  • 濟寧:嘉祥縣打造美麗宜居新隋莊
    近期,我們開設「美麗村居建設」專欄,對我市美麗村居建設試點村莊進行宣傳推廣,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現代版齊魯「富春山居圖」積極貢獻濟寧力量。「石頭村落」再提升打造美麗宜居新隋莊——嘉祥縣紙坊鎮隋莊村「落日照青峰,赤城霞萬丈。」描繪出了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青山一帶景色宜人的美麗畫卷。
  •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
    張雲是谷裡街道的鄉土人才三帶新秀。2015年,她感受到鄉村發展的魅力,毅然回到家鄉這個大舞臺。通過調研、走訪全國大小藍莓農場、工廠、基地50餘家和本地土壤條件,學習了當前先進農業科技,引進了國內最優質藍莓品種,以土地流轉方式租賃了200餘畝土地,投入500萬對這一片荒地開拓創新,用奮鬥譜寫鄉村奮鬥之歌。
  • 好山好水好民風!寧鄉雙江口唱響鄉村振興的生態和諧之歌!
    譚執禮估算了一下,現在全村近400戶村民參與苗木種植,其中種植面積上百畝的有20多戶,「市場行情好的年頭,每畝林地的產值可達萬元。」如今,苗木種植不僅是槎梓橋村的主打富民產業,也是助力貧困戶「摘帽」的明星脫貧產業。
  • 回望十三五:一村一落皆是景,美麗鄉村入畫來
    「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升村莊精細化治理水平,並通過開展鄉風、家風等文化文明建設工作,打造朝陽村莊特色文化品牌等
  • 浙江省新增28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周末可打卡~,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經推薦評選,近日,省生態環境廳決定命名農夫山泉杭州千島湖飲用水有限公司等28家單位為浙江省第十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分別發揮了哪些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功能?   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餘東村   溝溪鄉餘東村共800餘人,會畫畫的農民佔三分之一,他們一手握鋤頭,一手握畫筆,描繪出農村生活的多彩生活,整個村莊就如同一幅活生生的天然山水畫,處處都顯示著安詳和諧的民風和淳樸向上的幸福。   村頭村尾畫牆畫,農村生活美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