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麗 於悅 趙卓琪 王倩
「去遊樂園、坐一次飛機、逛逛趵突泉……」一份願望清單,凝結著一個5歲絕症男孩對世界的全部渴望。這50個願望像存錢罐一樣,是從小牟熠患病以來陸續積攢下的,其中有孩子自己親口說的,也有牟聰和妻子為孩子想的,這背後是一對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和無聲的祝福。
4日,「四川退伍老兵想為患癌兒子實現50個願望」的消息見報後,引發眾多讀者的關注。他的父親牟聰說,一大早就有很多熱心市民打電話想幫助小牟熠圓夢,還有六七家媒體聯繫採訪想幫一幫孩子。
孩子什麼罪都遭了
很少有這麼開心的時候
「巧克力裡面還有核桃仁啊,我喜歡吃核桃!」1月4日上午十點,看到新年禮物——一盒各種口味的巧克力,還有奧特曼玩具,五歲的小牟熠非常開心,他把巧克力包裝紙輕輕撕開,小心翼翼取出巧克力,掰開一半,一半送給爸爸,一半塞到自己嘴裡,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奧特曼好帥!我喜歡,盒子我也要了。」開心地打開玩具盒,小牟熠仔細地把玩著奧特曼玩具。
剛經過一次化療的小牟熠臉色疲憊,但收到禮物卻讓他十分開心。看著他,牟聰眼中閃爍著點點淚光,「這兩年,孩子常年在醫院裡治療,什麼罪都遭了,很少有這麼開心的時候,謝謝你們讓他這麼開心!」
小牟熠是2019年確診的,「那年的5月份,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般,讓我們措手不及,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了求醫問診之路。」
一家人輾轉求醫,於2019年6月29日來到山東省腫瘤醫院。
為了給兒子治病
兩年沒回老家看女兒
兒子的病讓牟聰時刻不敢放鬆,他與妻子幾乎24小時守在孩子的身邊。「孩子這次復發以後,他媽媽也病了。」言語間的輕描淡寫,卻無法掩飾牟聰心中的壓力。
「2010年12月,我母親檢查出患了嚴重的心臟病,一家人東拼西湊給她做了心臟搭橋手術。」牟聰說,為了照顧母親,他離開了心愛的軍營,努力生活經營家庭。
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總算有了點起色,2015年兒子牟熠的出生也讓這個小家重新燃起了生機。然而就在兒子出生後不久,牟聰的父親又突發腦出血,住進了ICU,花費了巨額醫療費之後撒手而去。
即便如此,厄運依然沒放過這一家人。2019年四歲的牟熠又被確診患上神經母細胞瘤,牟聰說,孩子才5歲,卻經歷了太多太多磨難。「為了取樣精準,娃娃經歷了骨盆位穿刺、腰椎穿和胸穿,除了這些以外,還有12次化療、20次放療、兩次骨髓移植以及一次大型腫瘤切除手術,本以為痊癒了,一家人就回了四川。可就在2020年11月15日,死神再一次逼近,孩子病情復發了。」牟聰嘆了口氣說,「接到電話的當時我就癱坐在了地上。」
自從小牟熠生病以來,一家人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負債纍纍。除了經濟上的壓力之外,兒子身體上的痛苦更是讓牟聰心裡沉甸甸的。
「前陣子,我收到了老家寄來的厚衣服,裡面還有女兒的一封信。」他說,女兒在信中提到了對父母和弟弟的思念,並且保證要好好學習。回憶著女兒信中的內容,眼前這個看起來非常沉穩的漢子禁不住流下了淚水。
由於長期給兒子看病,夫妻二人已經近兩年沒有回老家見女兒,哪怕回了四川,也只是在成都打工,「因為老家交通不方便,萬一孩子要去醫院,怕耽誤時間。」牟聰說,女兒今年10歲了,上三年級,學習一直都很好。牟聰說,之前他和女兒經常視頻聊天,最近卻好像有些疏遠了。「平時都在照顧她弟弟,沒能陪伴她,感覺很不是滋味。」說到女兒,牟聰心裡滿是愧疚。
50個願望背後
是父母心中深深的愛
醫院旁邊村子裡一間30平米的房子是牟聰和妻子的租住地,小牟熠這次開始化療前,每天晚上也跟父母睡在這裡,白天則不斷去醫院做各項檢查。
在濟南治病的兩年來,牟聰一家三口的足跡始終固定在出租房到醫院兩點一線之間。小牟熠身邊一刻也離不開人,牟聰和妻子上廁所都要輪換著,一家人卻從未出去逛逛。在牟聰為兒子寫的50個願望裡,不少都與濟南和山東直接相關,例如去逛大明湖、芙蓉街,品嘗泉水,品嘗「九轉大腸」等等。
「從小就知道山東濟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就像山東人也知道我們四川的九寨溝一樣。」在病房裡,牟聰和兒子聽到濟南病友們對泉城美景、美食的講述,很是嚮往。「孩子從小就喜歡吃和玩,但反覆的病情讓他沒法親身感受這一切。」
每一個心願裡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小牟熠想見到真的奧特曼,不是因為愛看動畫片,而是經受一次次痛苦的化療時,爸爸總是用「打怪獸」來鼓勵他。「孩子每次化療和打針疼得受不了,總是拉著我的手問:為什麼要對我這樣?」聽到孩子這句話,牟聰的心簡直像被撕裂一樣痛,但為了不耽誤正在進行的治療,只能悄悄俯在兒子耳邊安慰:「別怕別怕,我們這是在打身體裡的怪獸,把它打跑了就好啦。」
這50個願望像存錢罐一樣,是從小牟熠治病以來陸續積攢下的,其中有孩子自己親口說的,也有牟聰和妻子為孩子想的,飽含著一個五歲男孩全部的天真和一對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
「等孩子狀態好了,真想帶著他把這些願望一個個地實現。」看著病床上的小牟熠拿著巧克力和奧特曼玩具開心的樣子,牟聰有欣慰,有心酸,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的擔憂,「就怕孩子挺不過來,但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堅持,讓他好好地活下去。」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