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臺灣的流行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你,一定聽說過「臺北小巨蛋」這座極富代表性的建築。太多演藝界的天王、天后在這裡舉辦過個人演唱會,很多年輕人來到臺灣都會把「臺北小巨蛋」設為必去朝聖的一站。
先來看看百度百科是怎麼介紹「臺北小巨蛋」的
臺北小巨蛋體育館(Taipei Arena),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和敦化北路的交接口,耗資47.67億元新臺幣的總工程經費,包括了建造地下2層地上5層,主要供各類體育運動及演唱會等活動,使用面積達9萬平方米。
場館擁有15000個觀眾席,並設有48間貴賓包廂,副館則有800個位置的溜冰場及健康休閒中心,規劃有健身房、舞蹈教室及壁球場等設施。可以舉辦籃球,網球,體操,跆拳道等大多數室內體育比賽項目。
每年的臺北海碩杯(現為125K級別)女子賽事都會在年末的這個時間段在小巨蛋臨時搭建起三片室內網球場(兩片比賽場地,一片訓練場地),迎接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女子網球高手們。
享譽亞洲的小巨蛋究竟是如何承辦起一項室內網球賽的呢?在這個臨時搭建起的網球場地打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筆者經主辦方同意,在一天比賽全部結束後,和同事一起體驗了一把在臺北小巨蛋打網球的特殊感受。
空曠寬闊的室內場地需要擊球時有更好的空間感。
天花板的燈光對拋球的幹擾比較大,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由於臺北地處熱帶,即便是11月末,穿短袖打球也是非常舒服的,室內溫度同樣很適宜打球。
臨時鋪墊的地毯導致球的不規則彈跳。由於地面為臨時鋪墊的地毯,所以有極小部分的區域地毯與地板之間存在空氣,導致球的彈跳不規則,所以對球員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球的彈跳高度不高,球比較前衝,比典型室內場地球速要慢。
臨時網帶幾乎對打球無影響。
海碩杯在組織、服務等細節都做得無懈可擊,更不收門票公益辦賽,臺北民眾對賽事的評價同樣極高。如果打算一年這個時間段來臺灣遊玩的朋友大可以來海碩杯看球親身體驗一把。
文、編輯/李藝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