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由兩位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青柳智士與谷本幹人所開設的茶鋪體驗店:東京茶寮,吸引了日本的媒體注意。
青柳智士
谷本幹人
試圖要重新詮釋日本茶道的這家茶鋪,位於三軒茶屋地鐵站附近,面積不到30平米。不注意看走過可能就錯過了。
走入室內一眼就看完了,家徒四壁的只有中間一個極為簡單的水泥底座、木製臺面的吧檯,坐滿也不過九個人。清寒與簡約的風格,似乎要凸顯當代流行的性冷感風格。
〝我們要重新詮釋千利休當年所提倡的茶道精神。〞年輕的社長青柳智士說。〝對我們這一代而言,茶道是很抽象的名詞,離我們很遠,從出生以來我們所接觸的茶,就是便利店或路旁自動販賣機所販售,裝在塑料瓶裡的茶。〞
茶道發源於中國,但在十六世紀之際,日本茶聖千利休(1522年-1591)將茶道發揚光大,影響了全世界。
當年千利休把茶與禪宗精神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以簡素清寂為本體的「沱茶 」。這種以隱逸思想為背景的茶會與足利義政東山時代流行的書院式茶會相反,一掃豪華的風氣,只是邀請幾個知己在一問狹小而陳設簡單的屋裡,利用簡單的吃茶器皿,在閒靜中追求樂趣。
千利休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融入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工匠精神與生活美學。因此,千利休的美學影響不僅只是茶葉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人們把千利休喜愛的、體現了他的審美觀的東西以他的名字命名,例如、"利休柵欄"、"利休灰"、"利休豆餡"、"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
可以說,在整部日本的歷史上,迄今為止,對其民族文化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非千利休莫屬。
然而,歷經了幾個世紀,日本的茶文化也面臨了新的課題。工業化社會,忙碌的都市生活,人們再也沒有閒情逸緻坐在茶室中飲茶,千利休所遺留下來的茶道變成了一種可以放入博物館的儀式,只能景仰憑弔,很難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塑料瓶裝的茶,更讓年輕人改變了飲茶的習慣。
然而無論飲茶的風氣如何改變,茶飲的市場從古自今沒有改變過,在全世界的飲品上,喝茶的人口佔了30億以上,比咖啡的25億還是略勝一籌,平均每5人就有2位愛喝茶。茶葉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要服務這許多的茶葉愛好者,創新一種飲茶的潮流與商業模式,不只是日本人在想,許多受到茶道影響的西方人也都開始推陳出新。如:他把茶道開成了潮店
這些標榜著慢生活、手工精神的茶鋪,就像Blue Bottle發明的手衝咖啡,他們開始採用各種器具、空間與飲茶的儀式,企圖傳達不只是茶葉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背後的生活美學。
今年一月正式開店的《東京茶寮》,透過視頻強調他們高品質的茶葉以及背後的制茶技術,七種來自全國甄選出來的單一茶園茶葉,所衝泡出來的茶湯是最極致的水色(すいしょく)。
至於泡茶的器具以及儀式,素有潔癖的日本文化,在這家店更是發揮到了極致,類似進入了理化實驗室的感覺,無論是衝茶器、測量時間的沙漏、手衝壺、天平秤、茶葉盒、溫度計,一絲不苟的過程,充滿了儀式感。
所有的器具、包含各種瓷器、茶壺、衝茶器、杯皿等,東京茶寮都強調來自日本各地最精湛的職人之手,例如長崎所燒制的濾茶器、新舄燕三條的金屬器、北海道的木材、波佐見焼的白瓷杯。設計行業出身的兩位創始人,就像科學家,熱心而急切的想用設計來解決茶道的創新議題。
甚至茶點都是來自各地知名的店鋪的傳統茶食。
千利休當年說起他的喝茶之道,曾經留下一首有名的詩。
〝先把水燒開,
再加進茶葉,
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這是多麼動人,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簡單的動作、一種單純的生活,雖然茶可以有許多知識學問,在喝的動作上,它卻還原到非常單純有力的風格,超越了知識與學問。
這就是說,喝茶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每個人的個性與喜好,用自己「適當的方式」,才是茶的本質。如果茶是一成不變,也就沒有「道」可言了。
而對於茶道,利休簡單的歸納出七句話,後人稱為利休七則: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茶要點得合口;炭要放得能燒開水;夏天的茶室要涼爽、冬天要溫暖;插上在附近找到的當季野花;充裕的準備時間;無論風雨陰晴;都用心的接待客人。這就是茶道的秘訣。
利休心中絲毫不存在既有的規矩與陳念,從心所欲的不斷創造出新的茶趣。
所謂創造的精神與內涵就在其中,如果拘泥形式反而失去了喝茶的樂趣與當時的人文背景。其實,店不需要大,就像千利休的茶室,帶動了當時人們對於追尋茶道的極致美學。
時代雖然改變,但是人們嚮往大自然、藝術、社交、美食、美酒的情趣並不會改變。如何開創一個受當代人歡迎的茶鋪,還是必須融會貫通,找到那種讓千萬人感動,千利休所表達的茶道之美。
期待我國的茶人們,不要拘泥於傳統的茶道儀式,能從創新的角度,讓我們的茶文化不僅可以保留下來,更具備那些流行的感染力元素。
文:轉轉會
圖:東京茶寮
地址:1-34-15 Kamiuma,Setagaya-ku, Tokyo
營業時間:11:00 – 20:00 (周一及例假日店休)
轉轉會女主人 成琳是位建築學博士,也是資深收藏家,她喜愛自然、美食與藝術,更喜歡朋友。為了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國家居住時,總喜歡在自宅中舉辦派對,與朋友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退休後除了四處旅行外,時常逗留北京,與許多藝術家、收藏家、文人雅士過從往來。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這些美好的點滴逐漸形塑成我們真實的人生。
歡迎轉轉會的微信會員,直接申請加入成琳博士的朋友圈(drchenlin5)或掃上圖二維碼加入
覺得勢單力薄嗎?請掃一掃二維碼加入轉轉會【手作之美創業聯盟】,我們將搭建產品銷售渠道、媒體營銷團隊、創業服務平臺。透過與主流媒體如電視、平面報章雜誌,網絡、自媒體、實體活動、博覽會、定期沙龍、主題展覽、快閃店等。協助聯盟成員實踐你的夢想。
如何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請長按上圖之二維碼,填入您的資料。
有鑑於許多無法參與此次手作之美展覽的朋友也想買到轉轉會所推薦的匠人作品,轉轉會的手作之美微店正式開張啦!我們將會將此次參與一百多位匠人的作品,逐步放在微店裡,歡迎朋友線上瀏覽,並踴躍採購,給我們這些優異的匠人更多的支持。請到轉轉會公眾號(zhuanzhuanhui),點擊右下角轉轉微店購買,或長按二維碼進入瀏覽購買。
生活美學第一品牌
官方訂閱號
合作 | 投稿 | 發布 請留言
轉載 請註明出處
2008年成立的轉轉會是著名的收藏家組織,也是推動中國生活美學的第一品牌,以推動中國新民藝復興、藝術進入生活,手作與日用之美為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