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貴州茅臺總營收增10%有望壓哨過關 高衛東「掌舵」9個月市值再增近萬億
「往何處去、怎麼去」,茅臺集團的「茅臺之問」正在自問自答。
2020年,貴州茅臺(600519.SH)自行放慢了增長步伐,提出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的計劃。根據當前數據,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貴州茅臺四季度營業總收入需同比增長11.26%,才能達成目標,這一增速有點「懸」,但並非遙不可及,很可能「壓哨過關」。
茅臺集團將2020年定為「基礎建設年」,不一味追求高速度,按年度計劃,貴州茅臺2020年要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3.71億元。
今年3月剛上任的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衛東,接過的是一家「股價突破千元、市值突破萬億」的貴州茅臺,而他也清醒地認識到,系列酒目前離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發展潛力還未完全釋放,現階段仍存在問題。
實際上,貴州茅臺當前市值已超過2.3萬億元,高衛東「掌舵」9個月以來,市值已「不經意間」再增近萬億元。或許,在他眼裡,借助練「內功」推進管理工作的升級,才是茅臺集團和貴州茅臺未來蓄勢的重點。
營業總收入增10%目標未變
12月16日,茅臺醬香系列酒2020年度全國經銷商聯誼會召開。會上,高衛東透露,2020年預計可完成醬香系列酒銷量2.95萬噸(2019年約2.51萬噸);實現含稅銷售額106億元、同比增長4%,連續兩年「破百」,成功站穩「百億臺階」,對比2019年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可以排到第8位。
消息一經發布,便引來外界「信披違規」的質疑。對此,貴州茅臺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主營業務都是嚴格按照相關信披規則披露的,「茅臺系列酒不屬於公司主營業務,佔比不大,對公司整體的經營趨勢和結果不構成特別重大影響,所以我們認為不構成信息披露違規」。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貴州茅臺營業總收入分別為401.55億元、610.63億元、771.99億元和888.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06%、52.07%、26.43%和15.1%。近三年來,公司營業總收入每年以超100億元的速度在遞增,而近四年間,公司營業總收入更是實現了倍增。
2020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營業總收入達695.75億元,同比增長9.55%。如果按照這一增速計算,貴州茅臺2020年全年營業總收入有望超過973億元。
實際上,貴州茅臺從2019年開始公布營業總收入年度增長目標,當年為14%,而實際達到15.1%,超額完成任務。
2020年年初,貴州茅臺在公告中透露,公司2020年度計劃安排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在外界看來,10%的增速顯得「過於保守」。11月23日,公司公告表示,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的計劃沒有改變。
要完成增長10%,貴州茅臺2020年營業總收入達到977.4億元,即可完成目標。由此,公司四季度營業總收入需達到282億元。
貴州茅臺能否順利「過關」,就要看四季度的表現。
通過對比貴州茅臺當季度營收數據,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每年四季度是公司營業總收入最多的季度。2017年至2019年的第四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65.75億元、222.30億元和253.46億元,近兩年增速分別為34.12%和11.4%。
因此,貴州茅臺要完成年度10%增速計劃,四季度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幅須達11.26%。從當前情況來看,貴州茅臺的這一增速顯得既有點「懸」,但也並非遙不可及,很可能「壓哨過關」。
「茅臺之問」成為全新課題
11月20日,貴州茅臺發布消息稱,2020年四季度,公司直銷渠道計劃銷售4160噸飛天茅臺酒。這一信息也被解讀為,貴州茅臺要「衝業績」。
貴州茅臺隨後表示,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直銷收入佔比和前三季度相比,不會有顯著變化。同時,公司的生產經營工作仍在有序推進。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銷售計劃已納入年銷售計劃,並計入已披露的2020年度財務預算。
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貴州茅臺的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不需要通過增加銷量等手段讓業績好看,反而有能力「調節」自己的經營數據。
2019年,茅臺集團營業收入邁入「千億大關」,達1003億元,同比增長17%。面對可喜的成績,集團在2020年年初卻提出了「茅臺之問」:「往何處去、怎麼去」,將成為擺在所有茅臺人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
茅臺集團將2020年確定為「基礎建設年」,提出了「居安思危、行穩致遠」的工作基調。
據悉,「基礎建設年」聚焦「點」的突破,重點解決幹部「斷層」和人才匱乏、議事決策效率低下、採購運行不暢、生態治理基礎不紮實、產業基建支撐不足等「五大問題」;關注「面」的提升,著力完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戰略引領工作體系、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市場管理工作體系、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創新管理工作體系、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等「七大體系」。
「千萬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度,更不能搞超出能力範圍的高速度。」「主動調整、夯實基礎不是失速,而是為了走得更穩、更好、更遠。」這些觀點逐漸在茅臺集團內部形成共識。
從這些公開信息上看,茅臺集團或許是看到了企業發展的「天花板」,希望在營收過千億後,藉助練「內功」推進管理工作的升級,從而提升業績增長。
對於外界而言,管理水平是否提升很難從直觀上進行判斷,但有些數據卻值得參考。
2019年12月,茅臺集團12個重點工程項目同步奠基動工,由此拉開三年計劃總投資約600億元的30個工程項目的序幕。
按照年度計劃,貴州茅臺2020年要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3.71億元。
2020年三季報顯示,貴州茅臺三季度末在建工程金額達36.6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45.29%。公司表示,在建工程增加主要是加快建設「十三五」中華片區茅臺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和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及配套設施項目。
「發展潛力還未完全釋放」
12月10日,季克良、陳敏、李保芳這三位茅臺集團曾經的「掌門人」和現任「舵手」高衛東,首次一同出席活動成為佳話。
2020年3月3日,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高衛東成為公司董事、董事長人選。高衛東出生於1972年,現年48歲。
12月16日的經銷商聯誼會中,高衛東雖對醬香系列酒在2020年這一特殊年份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但他同時指出:「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系列酒目前的發展離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發展潛力還未完全釋放,現階段仍存在問題。」
高衛東口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市場基礎、營銷手段以及品牌建設三個方面。高衛東認為,系列酒目前市場基礎依然不夠穩固,諸如生肖王子等部分產品,尚未達到預期,與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相比,品質優勢沒有轉變為價值的增長。
營銷手段比較傳統、欠缺豐富度則是另一大問題,系列酒無論是在線上資源投入還是在熱點事件營銷把握上,都有不同程度欠缺,自身獨立渠道比例較低,適應新時代的手段和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品牌建設上存在的問題,是主營產品拳頭效應不足,品牌集中度還不夠,還存在偏多偏雜的現象,一些區域性品牌、總經銷品牌量小、市場弱,品牌培育成效不明顯。
顯然,貴州茅臺的發展或有「天花板」,但股價卻顯得「上不封頂」。
回顧貴州茅臺在資本市場的歷程,高衛東提到三個重要節點:2001年公司上市時,亞洲金融危機餘波未散;2019年6月27日,茅臺股價突破千元,用18年時間成長為新世紀以來A股上的首隻千元股;公司市值上市之初只有22.4億元,到2018年1月15日突破萬億,用時整整17年。從一萬億再到2020年7月7日突破兩萬億,則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
截至12月18日收盤,貴州茅臺每股股價達1845元,市值達23176.9億元。公司2001年上市時每股發行價為31.39元,19年間增長了58倍;上市時市值為22.4億元,19年增長了1034倍。
實際上,高衛東上任至今的9個多月中,貴州茅臺的市值已上漲9409億元,如果以近幾日最高點計算,則又是一個「萬億市值」。
上市19年來,貴州茅臺一路收穫,也在一路回饋。統計數據顯示,貴州茅臺上市至今,已累計分紅超過971.19億元,約為上市首發募資額的43倍,佔上市以來淨利潤總額的46%,近5年現金分紅比例均超過50%。其中,今年茅臺擬向股東分紅213.87億元,再度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