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每人每場的平均報酬就是200元,但直到現在,仍是原地踏步。有調查顯示,北京普通的售貨員月薪在2400左右,而上海則達到5000元,也就是說,拉拉隊員們的時薪甚至不如某些售貨員。
拉拉隊員比賽前都要提前來到體育館進行彩排。例如舞時尚拉拉隊,抵達東莞市體育館的時間是3點半,甚至比易建聯賽前訓練的時間還要早。比賽一般要到晚上10點才結束,再算上廣州和東莞間往返的車程,每次工作時間接近12小時,遠不止現場球迷看到的幾支舞蹈那麼簡單輕鬆。
圈內公認最悲催的要數ZERO,她們承接了CBA青島主場和WCBA太原主場的表演工作,賽季期間從北京往返這兩個城市已是家常便飯。
「隊員工資多年不見漲,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LUCKY TEAM負責人張繼宇無奈地說:「俱樂部不投錢,現在拉拉隊費用都是體育館掏。平均每個隊員也就一百多,只能公司少掙點,起碼要保證隊員的收入。」
在CBA跳拉拉隊不可能掙錢已是圈內共識。但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的女孩趨之若鶩?答案就是夢想與熱愛。 「我們就是熱愛舞蹈,享受在眾人面前跳舞的感覺」。一位拉拉隊員這樣說道。
在與大大小小的拉拉隊員採訪過後,無論她們是80後還是90後,無論是小有名氣還是默默無聞,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異,「就是熱愛舞蹈,享受在眾人面前跳舞的感覺」。
楊笑是浙江最紅拉拉隊的隊長,她此前曾在上海男籃主場擔任了5個賽季的拉拉隊員。她在杭州重新組建的這支隊伍,全部由大學生組成。最紅拉拉隊周末每天都要訓練6個小時,但隊員們幾乎從不缺席。「她們把所有的周末都給我了,但沒有人有抱怨。」
在最紅拉拉隊於2012年剛剛組建後,半年時間除了訓練沒有任何表演機會,這也意味著收入為零,也有一部分隊員選擇離去。但現在,她們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能讓一直跟著我的這幫女孩登上CBA的舞臺,圓了大家的夢想,我也鬆了一口氣。」楊笑說道,「其實對於學生來說,收入肯定不是首先考慮的事情。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賺一筆零花錢,已經算是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