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年齡是一個你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不乘著年輕多積累點資源,以後就有可能在這條路上掙扎一輩子。
可當你選擇事業,疏忽了感情、家庭時,往往會讓你付出不可預估的代價。
還記得王姬嗎?她可是90年代少有的絕色美人,在事業與家庭的權衡中,她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90年代的角色美人,為何會轉去美國?
1962年,王姬出生於北京,那時候父親去了貴州,家中只有媽媽一個人照顧她和姐姐。
小時候的她就特別獨立,14歲就進入解放軍文工團。
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香港的一家娛樂公司看中,邀請她參演《塞外奪寶》。
可能是娛樂圈掙錢快,自己感覺也比較適合。
王姬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始接受專業的表演訓練,考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宋丹丹成了同窗好友。
1985年,她開始在北京電視臺主持《家庭百秒知識競賽》,偶爾能接到不少戲。
可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事業高開低走,一直跑龍套也不是辦法。
橫下心,去美國學習吧。
到了美國後,一切都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為了學習,她不得不去做一些兼職維持生計。
就這樣渾渾噩噩度過了幾年,直到馮小剛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當時《北京人在紐約》劇組導演在找女主的演員,一開始導演之一的鄭曉龍期待一位港臺明星飾演,梅豔芳、鍾楚紅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他還在想該選誰時,有人向他推薦了王姬,因為王姬曾經跑了7年的龍套,後來輾轉美國,雖然已經31歲,可非常符合女主阿春的形象。
馮小剛也很青睞王姬,覺得王姬底子不錯。
試完鏡後,王姬飛回美國,等了一個月依舊沒等到鄭曉龍、馮小剛的答覆,《北京人在紐約》反而已經開拍了。
難道就這樣錯過了?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後來又接到劇組通過的消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月後劇組又告訴她,阿春這個角色已經有了人選。
王姬為了這個角色放棄了所有工作,最後竟是這個結果,於是打電話把鄭導一通大罵。
鄭導沒有生氣,反而因為她潑辣的性子,覺得她就是「阿春」了。
為何勸女兒不要生孩子,她到底隱瞞多少事,我們不知道?
這部電影後,31歲的王姬紅極一時,事業開始乘風破浪,在國內拿獎拿的手軟。
然而,這部電影不僅改變了她的事業,更改變了她的家庭。
那時候因為經費緊張,馮小剛和鄭曉龍同時帶兩個劇組拍攝,節省時間。
王姬不得不來回跑,那時候她剛懷了孩子,幾天不睡覺是常有的事。
正因為毫無節奏的忙碌,給她的身體埋下了隱患。
孩子出生後,發覺是一個智力障礙者,為了給兒子治病,王姬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畢竟孩子醫療費特別高。
自己要工作,兒子又生病,女兒也需要照顧,於是她請媽媽去美國照顧孩子。
雖然媽媽很體諒王姬,可這一連鎖反應,也給媽媽留下了遺憾。
那時候王姬的姥姥在武漢重病,而媽媽還在美國,雖然給媽媽訂了機票,可姥姥還是沒能見到媽媽最後一面。
不得不說,王姬對待兒子、媽媽、姥姥都有愧疚。
然而,除了她們,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她的女兒高麗雯,從小就沒有好好陪女兒,甚至家長會也沒有參與。
哪怕女兒長大了,她也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兒子身上,兒子已經27歲,身高超過1米8,可他的智商還在4到6歲之間。
王姬很害怕,萬一哪天,她走了,就沒有人可以照顧兒子。
她多麼希望在走之前,能與兒子有一次清醒的對視。
雖然高麗雯理解媽媽,表示自己一定會照顧好弟弟。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王姬明白,自己不能再拖累女兒,自己已經夠對不起她了。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王姬曾經跟女兒說,以後不要生孩子。
女兒貌美如花,身材高挑,兒子卻是智力障礙者,反差太大。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母親,王姬是合格的,她盡全力保護好兒子和女兒,只是力不從心。
作為一名演員,她值得尊重,雖然她是為了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才拍攝那麼多作品,可誰又不是為了生活而奮鬥呢?
你看過《北京人在紐約》嗎?你覺得王姬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