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村企農業合作成果交流會在南通舉行。江蘇省江心沙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江勝、海門市正餘鎮黨委書記鬱逵、鎮長王思等在會上做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農村出現了「年輕人不會種地、中年人不願種地、老年人種不動地」的現象,許多農田被拋田撂荒。如何解決「農民拋荒、未來誰來種地」成為正待破解的三農問題。
鬱逵介紹,近年來,南通市把發展新型合作農場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工程。已建成新型合作農場255家,經營面積13.7萬畝。發展新型合作農場,已經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新型合作農場,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發起、農民自願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參股,成立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村幹部、農場經營者以及廣大農戶共同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此新型經營方式,順應了農業農村發展趨勢,使農業生產方式從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集中經營。
新型合作農場是新生事物,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循,還處在發展初期,存在規模化水平偏低等問題。南通市在推進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原則,鼓勵各地圍繞村集體增收這一中心主題,開動腦筋,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不拘泥於某一種種植結構、發展模式和管理方式。
目前,新型合作農場主要有村集體自主經營和少數聘請能人參與經營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方式。今年年初,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墾農發)江心沙分公司與海門正餘鎮創新達成託管種植模式。
朱江勝說,2020年3月份,蘇墾農發江心沙分公司與海門市正餘鎮達成託管種植協議,正式管理土地2002畝,首年就實現利潤72.49萬元。此種模式不僅解決了今後農村「誰種地」的問題,還為地方現代農業的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民,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外,還可以去集體農場打工,也可以外出務工、經商,大大拓寬了收入來源。從而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
下一步,南通市將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突出規劃引領、規範運作、規模發展三項重點,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優化補助機制和激勵機制,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新型合作農場發展邁向新臺階。(建國 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