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因為長相可愛,扮演單純善良的小姑娘角色從而給大家帶來希望的好萊塢女星秀蘭鄧波兒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卻跟秀蘭鄧波兒有著很大的差別,她就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於當時處在戰爭時期的英國人民來說,是比秀蘭鄧波兒還要具有光明與希望的存在。
她在童年時期,就常常以自己可愛又充滿夢幻的眼神與長相頻頻登上報紙。可愛與希望簡直就是小公主的標籤。在伊莉莎白年齡很小時,她就當上女王,年紀雖小但是依舊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後來與菲利普親王的婚姻更是一個時代的佳話,為在戰爭中掙扎的無數底層人民,帶去了繼續生活的光亮。再配合當時的國情與世界形勢更成為一段傳說。
伊莉莎白二世小時候
1952年2月6日,清晨,國王的私人秘書愛德華福特給邱吉爾打來電話,吵醒了睡得正香的首相,並且告訴他一個不好的消息:喬治六世於昨夜去世了。
「這可不僅是個壞消息」,邱吉爾回答說,「這簡直就是最糟糕的消息」。停頓了一分鐘之後,邱吉爾恢復了平靜:我還沒怎麼了解過新女王呢,她還是個孩子吧。邱吉爾的話只說對了一半。這天早晨,伊莉莎白正式繼位。
受戰爭之苦。王室允許他們的專用攝影師們去拍攝一些照片,這些照片都是關於小公主。小公主在這些照片中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仿佛絲毫都沒有收到過戰爭的影響,給人們的心靈以洗禮。這些照片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與妹妹一起,經常需要自然的表現出開心爛漫的狀態,這也是她們不得不負擔的生來的責任之一。
然而,照片上反映的場景只不過是生活中的瞬間。麗麗貝特的生活中並沒有太多的歡樂。還是小姑娘的她就曾經和溫莎城堡裡的年輕侍衛官打情罵俏,甚至對其中一個動了真感情,他就是格拉夫頓公爵。利普剛剛被提拔成英國海軍中尉。
菲利普很快就成了經常光顧溫莎城堡的座上賓。從對外宣布的情況來看,菲利普只不過是在1943年聖誕節以及隨後的新年酒會上受邀參加了王室家庭聚會。瑪格麗特公主回憶說,他一直待到深夜,而且能聽到他們在開懷大笑和輕歌曼舞。然而,作為晚會的主辦者,國王夫婦並不喜歡如此。然而,小夥子可不想今後成為&34;,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陪襯。倆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只能保留一份友誼和一段美好的回憶。
伊莉莎白二世與家人
不過,小公主很有主見,早就看好了下一個目標。1942年9月,年僅16歲的麗麗貝特寫信給家庭教師克勞菲,向她袒露心扉,說她和幾個閨中密友私下裡議論心裡的夢中情人,&34;。克勞菲知道她指的是誰:希臘王子菲利普。
1947年,這一年7月9日,國王的長女和未來的王位繼承人即將下嫁&34;的消息一經發布,在一片歡呼聲中,人們也聽到了一些反對的聲音。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大英帝國再次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戰後重建歲月。
國家經濟一蹶不振,債臺高築使得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在如此艱難形勢之下,王室一家還要大肆操辦婚事,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這無疑要引起廣大納稅人的不滿,下議院和媒體藉機大肆炒作,掀起一片反對的聲浪。有傳言說,公主的婚紗禮服都要去法國定做,這一消息險些引起騷亂。
為此,英國首相和政府內閣都採取措施,緊急應對&34;事件;好在,後來人們獲悉,此次公主的婚紗禮服只有幾米長的布料服飾來自法國,而絕大多數的衣料和加工都是在英國本土的肯特郡和蘇格蘭的製衣廠完成的。
伊莉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
後來,那些批評家們被這場婚禮所產生的影響驚呆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王室家族在如此艱難的歲月裡,會起到怎樣重要的作用。
11月20日,天色陰沉,一場舉世矚目的年度婚禮為一個死氣沉沉的時代點燃了希望的火種。那時的英國人每天經歷的都是企業的整合裁員,到處都在罷工,失業率不斷攀升;而這場豪門婚宴帶給人的不僅是生活中的調劑,更是催人奮進的鼓勵。同以往一樣,婚禮的舉辦地是威斯敏斯特教堂。
喬治六世想盡一切辦法,為女兒的婚禮營造氛圍。幾天之後,他又親自給女婿頒發了同樣的獎章。此前,王室官員、宮廷歷史學家和內閣政府曾就菲利普的貴族頭銜問題反覆磋商,最終達成共識。新婚前夜,國王正式籤署了冊封書,封為&34;。
為了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婚禮進行正式的慶祝,整個英國狂歡了一個星期。倫敦街頭洋溢著一派歡樂的氣氛,人們度過了一個歐洲王族的家庭節日,也是戰後王室復甦的一次喘息之機。
在這些日子裡,各國的王室貴族和高官政客們都頻繁進出溫莎城堡,向國王一家道賀,媒體也對此進行了長篇累牘的報導。歐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王室貴族都收到了溫莎家族的喜帖,他們也終於有機會披金戴銀,出來參加活動,滿足一下虛榮心。相比之下,人們倒是更加關心沒有被列入受邀名單的貴族們:新郎家的幾個遠嫁德國的姐姐和她們的德國丈夫都沒有收到邀請函。
也標誌著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這是一場民主戰勝專制的慶典,也是王權繼續傳承的慶典,這預示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慶典活動的最初,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那一-刻,身為在野黨領導人的溫斯頓邱吉爾緩緩步入教堂大廳,所有人都默默注視著他,無論是貴族王侯,還是普通官員,都向他鞠躬致敬;那一刻,可以說是整個歐洲都在向他致敬。人們心裡非常清楚,今天的和平年代要歸功於這位民族英雄。
伊莉莎白二世
在那個肉類和食糖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普通民眾在&34;中所經歷的一切,似乎都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每個在校讀書的小孩子都能在公主大婚當天領到一塊甜麵包圈。政府還給每個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寡婦和孤兒寄送一份罐頭食品,隨附一張公主新娘親筆寫的&34;。因為公主婚禮,整個英國的人們仿佛都對二戰結束後的世界充滿信心,他們堅信這天過後會是新的氣象。
通過電波,全球每個角落的人們都能分享這一喜悅。倫敦附近的一些有錢人家甚至能通過電視,親眼看見婚禮活動的場景片段。與此同時,人們也把婚禮盛況拍攝成電影,呈現給廣大的電影觀眾。剛剛舉行完婚禮儀式的一對新人,來到了蒙巴頓家族的領地布朗德蘭茲度蜜月。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知道這一消息後,都來到了公主夫婦居住的&34;莊園外,站在梯子上向裡面張望。更有好事者不斷地給人家打電話,恭賀新禧。
由於電話鈴整天響個不停,僕人只好拔下電話線,避免外界的騷擾。從此,媒體和公眾都開始投入極高的熱情,關注著公主夫婦的一舉一動。這些名流都彼此熟識,經常出入豪華舞廳,徹夜狂歡,紙醉金迷。對於廣大民眾來說,這樣的生活只有在夢中才能出現。
在現實生活中,參加舞會和觀看話劇都是令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公主則代表她這一代人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各大報紙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詳盡深入地報導了公主參加的各項活動,乃至服裝的樣式,讓千千萬萬與公主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感受到童話世界般的生活,也給這個長期處在一片灰暗的國家增添了幾許亮色。
伊莉莎白二世
在全國人民的關注之下,他們的感情很快開花結果。1948年6月4日,白金漢宮對外宣布,公主已經檢測出有了小寶寶。人們聞聽此訊,紛紛寄來禮物表示祝賀;不久,白金漢宮的倉庫就堆積如山,各類禮品五花八門:手工剪裁的嬰兒服、尿布、吉祥畫、奶瓶和藥品等。
11月14日,上千名群眾自發組織聚集在白金漢宮門前,為即將降生的英國下一代王位繼承人祈福;人們一直等到晚上9點,隨著教堂鐘樓的鐘聲齊聲唱詠,並按照傳統的儀式把特拉法加廣場上的噴泉染成了藍色,藉此保佑嬰兒平安降生。直到午夜時分,還有很多人不肯散去。他們把尚未出世的王子稱為&34;,並預祝他長命百歲。人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王室家族心滿意足,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婚姻美滿、王子降生、王權穩固。
伊莉莎白二世與孩子
伊莉莎白二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童話色彩,她的存在對於英國人民的意義更是非凡。她不僅僅只是一位遙不可及的女王殿下,更是當時處在戰爭苦難中人們的精神支柱。女王的存在是精神寄託,是推動整個社會繼續向前運作的源泉。一個耀眼、完美、的女王殿下更是在人們心中的絕對光亮,這份信仰一般的東西就仿佛是在灰暗生活中照射進來的一束光,鼓舞讓人們去追尋,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咬咬牙堅持下去,走向美好未來。人們也才會在女王結婚、懷孕時熱情又單純地儘自己的一份力氣,送去自己的祝福,也為女王祈禱,女王也因為熱愛子民和自己從小積累的個人魅力,受到人們史無前例的愛戴。王室也因此走上王權穩固的道路
參考文獻:《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