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菁)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一部叫《三千鴉殺》的網劇,該劇一個女演員因傳出負面新聞就被換了臉,劇目裡保留了該演員原來的面部輪廓和肢體動作,並採用新的五官比例。最終的呈現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被網友熱議為「車禍現場」「五毛特效」。當然,影視劇中也有讓人稱讚的「換臉」。《速度與激情7》中,演員保羅沃克因車禍去世後,由他的弟弟代為出演尚未拍攝的片段,並運用「換臉」,讓保羅沃克重現大熒幕,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千鴉殺》劇照
那麼,AI「換臉」你玩過嗎?其實,「AI換臉」早已不是鮮為人知的「黑科技」,不僅影視劇中多有呈現,網友們也開始紛紛使用。2019年初B站某UP主發布的94版《射鵰英雄傳》片段中,將飾演黃蓉的朱茵的臉替換成了楊冪的臉,瞬間引發網友熱議,點擊量突破20萬;國內某「換臉」APP一經推出,下載量就迅速攀升,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有不法分子藉此製作虛假視頻詐騙錢財、利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造成了諸多風險……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收集照片、視頻,利用AI技術「換臉」,進而用偽造的照片或視頻實施詐騙……AI技術的濫用,可導致損害肖像權或錢財損失,這些,你都了解嗎?
風險一:「丟臉」能導致「丟錢」
當前,大部分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了人臉識別登錄APP功能。「刷臉」支付甚至是遠程籤約等場景也越來越多見。如果用戶的「臉」不安全,「錢」也將面臨莫大風險。去年2月,深圳某人臉識別企業被證實發生數據洩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洩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而另一家歐洲公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數百萬人面部識別信息被洩露。
記者在一些知名網購平臺輸入「人臉面具」「矽膠頭套」等關鍵詞,發現有不少商戶出售「人臉頭套式面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按客戶提供照片定製。記者獲知,通過3D列印等技術,「人臉面具」可以獲得較高仿真度,且面部識別數據越翔實仿真度越高,對以面部識別信息作為密碼帳戶的突破力就越強。此前已有人使用3D列印面具通過某知名網絡支付平臺面部驗證。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該院受理的利用網絡侵害人格權的6284件糾紛中,涉網侵害肖像權的糾紛達4109件,佔比約65.4%。不僅如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將照片進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擬真人的點頭、搖頭、眨眼、說話等行為,極易被用作辦理網貸或實施詐騙。
「貿然將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傳並授權他人進行存儲或另作他用,關乎『錢袋子』安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目前法律對「AI換臉技術」規範不足,因此保護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當下十分必要。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快推廣相關技術規範落地應用。
風險二:「丟臉」能導致「丟清白」
當前,「換臉」技術被用在一些涉嫌違法犯罪領域的情況已不少見。有一些網站用「AI換臉」「換臉視頻」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藝人「面孔」「嫁接」出的視頻。這些視頻往往涉嫌色情淫穢,且難辨真假。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認為,AI「換臉」法律風險點多,從現實案例看,名譽侵權是高發問題。尤其是惡意拼接製作侮辱性、污衊性視圖素材或者予以非法傳播、利用的,將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難以及時發覺且極難有效救濟,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關注、積極預防。他建議,由於該領域技術性強,相關企業眾多,規模大小不一,應強化職能部門監管力度,杜絕選擇性事後執法,建立全行業全流程公平監管,依法嚴懲違法違規主體,打造穩定、良性的可預期市場環境。
法律專家呼籲:擰緊安全閥門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表示,肖像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基本內容,民法典對人格權獨立成編,體現了對人格尊嚴的莊嚴確認與嚴格保護。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近年來也急速攀升。
事實上,不只是「換臉」有風險。近年來,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特徵信息已經成為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之外,過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災區。由於生物特徵信息與個人財產、人格權益之間的聯繫日趨緊密,信息一旦丟失或失控,將給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難以挽回的損失。
有專家表示,AI「換臉」法律風險點較多,很多案例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難以及時發覺且極難有效救濟,需要高度關注、積極預防。
對此,專家建議,肖像權利人可主動採取技術手段檢索肖像被使用情況,及時保全侵權證據,注重收集、保存有助於證明自己社會知名度的證據,一旦涉訴,積極提交損失證明的證據或與侵權損害後果相關證據,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閱讀量、侵權持續時間等,為法官酌情認定財產損害賠償金額提供參考。同時,各類網絡平臺要增強法治觀念,積極利用技術手段,建立智能防控、識別、制止侵權行為的有效機制,預防和減少平臺中侵權現象發生。
也有專家表示,隨著AI「換臉」使用場景更豐富,行業和監管部門應當加快技術升級,研發相應的「反換臉」檢測技術,加快建立人工智慧算法的安全評估制度,解決相關技術濫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