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Reality》,是在看電影《陽光姐妹淘》時。
當時,我還沒有細聽歌詞,就已被它的旋律和歌聲深深打動,仿佛被帶回了八十年代,聽著唱片機的悠閒生活;
又好像被拉回到青春的時候,不管是好朋友之間或者是那時兩小無猜的小情緒,都可以在這首歌裡聽得到。
後影片中播放到25年後SUNNY在春花的葬禮上重聚,當她們再跳起曾經的舞,唱著這首歌時,不禁讓彈幕者感慨萬千,
我才得知,這首《Reality》其實是法國電影《初吻》的插曲。
《Reality》由英國歌手richard sanderson演唱,曾成為15個國家的冠軍歌曲。
他的聲音配合著一種溫柔的感情收繳了夢境與真實。
《Reality》亦是1980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蘇菲·瑪索的成名作《La Boum》的主題曲。
而這一年,蘇菲· 瑪索14歲,卻憑藉此片成為了歐洲影壇著名的明星。
14歲的蘇菲·瑪索在這部電影中留下了她最為清純天真的倩影,而作為一部典型的法國電影,清新的法式浪漫更將懵懂的青春留下了太多的美好,猶記得其中最經典的一段:
喧鬧無聊的舞會上,當那個有著陽光笑容的男孩拿著耳機從人潮中徑直走來,從身後為女孩戴上,《reality》的旋律忽然傾瀉進耳朵,蓋過了周圍的嘈雜,時間定格在這一瞬間。
特別是當女孩靠在他耳邊沉醉,暖光籠罩,感覺心都要融化了。
迷離的旋律貫穿電影,在女孩情愫靈動時想起,法式浪漫的吐露,婉轉低回說盡了那個特殊年齡階段所有的細語碎言。這是一次音樂與畫面的相輔相成。
相信我,任何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愛上蘇菲·瑪索,她符合了所有人對青春期戀愛的幻想。
她在影片中所飾演的13歲少女薇卡擁有著一副東方美的面孔,一頭乾淨的短髮,一件藍色條紋襯衫,上課、下課、學德語、練芭蕾......
兩點一線的生活日復一日,循環往復。直到某天,她愛上了一個男孩,他叫馬修,騎著單車、清逸俊秀,是每個少女心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少女薇卡面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情感不知所措,她羞澀、暗喜、擔憂,各種情緒凌亂地交織在一起。
到那場舞會,那個她傾慕已久的男孩馬修突然從身後為她戴上正在播放音樂的耳機,那一瞬間,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煩惱許久的心事也終於得到了確定。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這樣一個男孩或女孩,我們遺忘了曾經的苦澀,留下的只是屬於彼此的美好回憶。它似乎並不那麼真實,但的的確確曾經存在過。
那個時候,簡單的白襯衣都無比的好看;那個時候,天上的雲似乎都沒有一點憂愁;那個時候,夏天的蟬鳴都是一首歌......
可是沒有人能重回那個無比美好的年紀,找回那時以為會白頭到老的人。於是,那些事,那個人,都成了生命中最美的華彩,再也穿不上,也捨不得扔掉。
有一段影評說的很好:
「初戀的懵懂和悸動,一點點風吹草動都仿佛世界末日;婚姻的疲憊和妥協,磕磕絆絆之中學會原諒和寬容。不同年齡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在青澀與成熟之間兜兜轉轉,令人沉醉,又讓人痛苦。」
也許大家的青春都各不相同,但是肯定是有著只屬於自己獨特的回憶,
不管是否完美,但一定都是美好而又讓你小心翼翼的深埋心底的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