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黑沉沉的夜,晨光微微明亮起來,「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很快在喀贊其街輕快地吟唱起來,製售鐵鍋、銅鍋的匠人開始忙活著自己手上的活計,心無旁騖地。慢慢地,一聲聲叫賣聲響徹了這條老街的前半段。街的後半段聚集著賣地毯的商人,女主人含笑坐在店鋪門前,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客人。
喀贊其街的早晨就這樣醒來。這條位於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的老街曾經連接著回城和漢城,來往的足跡記錄著歷史上兩個民族之間的相處。後來,它以鐵鍋、銅鍋製作聞名,成了莎車老城區和新城區的連接處,也是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的地方。
阿布都·喀哈爾一家已經在喀贊其街居住了四十多年,他是當地一家烤包子店的第四代傳人。「味道是祖爺爺傳下來的。」這個30歲的年輕人言語間透露著自豪,「有100多年的歷史。」
烤包子店位於老街入口不遠處,很顯眼的三層樓房,佔地近700平方米。店鋪是鮮明的維吾爾族建築風格,柱廊有雕飾的線腳,柱頂雕花託梁,廊簷彩畫、磚雕以及窗欞花飾一應俱全。
店裡的生意極好,來老街的人大都願意來嘗一口鮮。阿布都·喀哈爾說,現在他每天要接待千餘名顧客,日營業額在4萬元左右。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有自己想法:他要將祖輩的手藝發揚光大——三層的店鋪正在改造擴建,一層二層用來接待顧客,三層準備搞觀光旅遊,阿布都·喀哈爾要將老街的歷史和烤包子的歷史告訴他們。
一年多前,情況並不是這樣。這個年輕人毫不費力地回憶起老街的舊貌:泥路坑窪不平,四處是私搭亂建的建築,垃圾遍地,他家的烤包子店也只是座300平方米的土胚房。「一到下雨天,四處都是泥,臭汙水流的到處都是。」阿布都·喀哈爾沒想到喀贊其街有一天會大變樣。
2019年9月,結合棚戶區改造,喀贊其街啟動了改造提升工程。莎車鎮黨委副書記、莎車鎮長穆拉提江?帕爾哈提說,工程在充分尊重居民意願的基礎上,採取政府每戶補助3萬元,居民自拆自建的模式進行改建,「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將街道改造提升和發展旅遊相結合,在改建中充分體現優秀建築風格和傳統民俗文化,將喀贊其街作為老城景區的重要節點來改造。」
事實上,工程啟動得並不順利。老街上的商戶們一開始不理解,有人算了筆帳,自拆自建平均一戶要投入30萬元,「有這個必要嗎?」不少商戶問鎮裡的幹部們。
「他們也擔心改造後的老街沒我們說得那麼好,錢就打水漂了。」穆拉提江?帕爾哈提說。
為了打消商戶們的疑慮,鎮上就分批帶商戶去參觀喀什老城的成功改造,同時也積極做工作,鼓勵一部分有想法的年輕人帶頭改造商鋪。同時,對於資金有困難的商戶,鎮上也幫忙協調貸款。
很快,喀贊其街的改造就熱火朝天開動起來。阿布都艾尼·吐爾孫是老街升級改造的受益者,他原來經營著一家簡易民宿,提供幾張高低床上下鋪給附近的打工者提供落腳休息,一張床住一晚只要10元。
後來,政府聘請專業的設計團隊給他設計了6種不同的民宿方案供他選擇,還找了工程監理對房屋質量進行把關。升級改造完的民宿擴建到了750平方米,每間房都帶有不同的民族特色。阿布都艾尼·吐爾孫說,現在民宿的訂單已經預定到了十一之後,「政府創造了這樣的條件。」
改造升級後的喀贊其街東西連接東關街和商業路,形成了全長1500米的商業帶。穆拉提江?帕爾哈提說,如今,僅喀贊其街就有商鋪363家,帶動就業960人,日營業額近百萬。
阿布都艾尼·吐爾孫每天清晨喜歡在喀贊其街走走,他喜歡看晨光下的老街,斑駁的樹影映照在水泥路上,叫賣聲不時響起。他知道,老街還是那條老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新疆喀什9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