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回顧大盤波瀾不驚個股驚濤駭浪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回顧2020年這一年,雖然A股指數走得比較沉悶,但全球資本市場、商品市場、我們的個股走得可以說是驚心動魄。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資本市場寬幅震蕩,到後來石油期貨負價的出現、美股和比特幣的新高、貴州茅臺一路向上,再到年底許多個股的「閃崩」,無不昭示著資本市場每天都會有新的故事。筆者在這裡將今年股市幾個大的特徵歸納一下。

註冊制改革不斷深化,新股發行數量大增。2020年,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持續推進,「三步走」完成了第二步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正在向市場全覆蓋邁進。註冊制為新股發行簡化了程序、縮短了時間、降低了成本,更為加大直接融資提供了制度保障。預計全年將發行新股399隻,募集資金4700多億元,不僅與上年相比接近翻倍,更創了10年新高,在全球新股市場走在前列,上交所IPO數量更位列全球第一。新股發行超過80%的家數和超過60%的募集資金放在民營經濟領域,重點支持了先進位造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有力地促進了重點產業、優勢行業、民營企業的脫困和發展。既給市場帶來了比如中芯國際、中金公司、京滬高鐵、金龍魚、公牛集團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拓寬了投資空間。同時也給市場前行帶來一些壓力,以至於下半年市場對新股發行速度討論不斷。不過,管理層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態度堅決,市場也慢慢地適應與接受。

結構性行情繼續保持,板塊分化更加明顯。2020年,大盤指數除了二月、三月和七月出現過比較大的波動之外,整體上以盤整為主。滬指大部分時間在3000點-3400點之間波動,下半年更是在3300點上下100點內晃蕩,繼續上一年的結構性行情走勢。然而,2020年的板塊分化更加嚴重,消費、醫藥、科技三大板塊牛氣沖天,銀行、地產、保險三傻躊躇不前。具體來看,漲得最好的是釀酒、食品飲料、家電、專用設備、橡膠製品、住宿餐飲等。其中白酒、啤酒更是一騎絕塵,板塊指數漲幅接近翻倍,漲幅翻倍的個股比比皆是。有人甚至調侃說,現在的茅臺已經不再是消費,而是變成一種圖騰了。今年什麼時候參與都能成為大贏家。新能源板塊受美股特斯拉狂飆的帶動,相關概念板塊新能源車、太陽能、風能、儲能、鋰電池、HIT電池、磷酸鐵鋰等也漲幅驚人。沒有漲甚至還下跌的板塊有ST概念、網際網路、通訊網路、環保工程、其他金融、綜合行業等。漲幅不大的是紡織、房地產、軟體、文化傳媒、煤炭石油、銀行保險等。

事件性驅動影響加強,熱點走向有跡可循。今年股市指數雖然漲幅有限,但個股熱點還是層出不窮。最為難得的是,今年一些熱點完全可以預測預見。比如上半年最大的熱點疫情概念股,春節前大家都沒有太在意,醫藥醫療股普遍漲幅不大。春節後,雖然經歷了股市暴跌,但口罩概念股、治療肺炎藥物股票迅速開啟大漲過程。在疫情期間,核酸檢測概念、呼吸機概念、中藥概念、疫苗概念不斷伴隨疫情起伏被挖掘,參與者也賺得盆滿缽滿。等到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國家把重點投向復工復產,這個時候適時從醫藥醫療特別是疫情檢測概念中退出也是正確選擇。再看上半年的半導體晶片行情,2019年5月美國提出把華為列為實體清單,後來華為與美國政府進行博弈,到2019年年底基本上斷供可能變為現實,這個時候半導體晶片行情開始醞釀,2020年一季度達到高潮,這也是可以分析得到的。四季度順周期股的崛起,從估值修復的角度也會感覺可能有一定的補漲機會。顯然,在股市,只要你有心、用心、上心,抓住熱點也並非那麼難。

高價股盛宴日漸突出,外資機構抱團發展。高價股與高市值股票是很多投資者一直不敢觸及的領域,不參與的原因,除了資金少、擔心調整空間大之外,更多是心理上的排斥。總認為價格太高參與的人會少,漲上去不容易,市值太大拉抬需要資金多,漲起來不容易。然而因為資本市場的開放、機構投資者隊伍的擴大,這兩個問題都在緩解。有幾組數據可以說明:首先是百元股的數量,到12月21日百元股數量已經到143隻,2019年底只有45隻,2018年底更只有6隻,2015年牛市最高峰時期也只有96隻。其次是市值的水平,2000年底的時候,A股市值老大寶鋼股份市值只有678億元;2010年底市值第一為中國石油20535億元,千億市值公司達38家,過萬億的3家;到今年12月,市值最大的貴州茅臺到了23000多億元,千億市值公司更是增至130多家,過萬億的有8家。股價高、市值高雖然與市場牛熊緊密相關,但更多的是與投資理念改變和投資者結構變化相聯。換句話說,就是外資與機構在二級市場話語權越來越大。他們投資理念集中於核心資產、龍頭企業。由於行業龍頭數量有限、核心資產數量稀缺,不斷增長的機構資金有時候只能追高買進優質資產。從三季報的股東變化可以發現,漲幅越大、價格越高、市值越多的股票,流通股股東中的基金和機構也就越多,最多的基金和機構參與家數有1400多家,最多的基金和機構掌握的流通股份有95%以上。這種機構抱團投資的情況下,只要企業本身不出問題、不發生機構自身抱團鬆動踩踏,做多高、做多大真是沒有辦法估計,因為這些資金都不是管理人自己的。

個股震蕩成妖力度大,市場轉型漸入佳境。2020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加大退市力度成為全年的話題。與此相關,個股的結構調整力度也開始加大,原有的股價定位必須經歷新的市場考驗,好公司定價更高、溢價泡沫更多,差公司面臨出清的壓力。這個時候無論是投資好公司,還是退出差公司,都面臨新的難題,於是個股震蕩與成妖就比較容易。一方面,新股最妖,2020年有不少新股漲幅驚人,如康華生物最高一籤收益達到26萬多,是2020年最賺錢的新股;萬泰生物上市連拉26個漲停板,成為漲停板之王;立昂微最高漲幅26倍多,成為2020年漲幅最大的新股。有人統計2020年一籤賺10萬的新股超過12隻,平均每個月有一個10萬「大肉籤」。如果要排2020年的個股漲幅榜,估計前10位全是新股。另一方面,老股兩極分化更加凸顯。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比較,沒有漲的股票比漲的股票還要多一點點,難怪某財經網站網上調查,今年虧錢的股民竟然接近一半。個股上對照,一路上行與一路下行都有。既有月線17連陽的恆立液壓和漲幅13倍多的英科醫療;也有跌幅超過9成的*ST環球;還有連漲11個月漲了近3倍又突然連續14個跌停、跌掉全部漲幅從天堂到地獄的仁東控股。年初牛氣沖天的醫藥醫療、科技、消費等下半年處於調整整理過程中,不少個股從最高價下來更是幾近腰斬,如沃森生物、匯頂科技、三隻松鼠等。好在全年跌幅榜前面全是清一色的ST概念股。此外三季報時和年底不斷閃崩、連跌的個股,宛如生動的投資者教育課:在市場轉型過程中,沒有業績的概念炒作,最終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相關焦點

  • 2020年回顧,大盤波瀾不驚,個股驚濤駭浪
    2020年回顧,大盤波瀾不驚,個股驚濤駭浪 2020-12-31 14:09:02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2020年香港股市:驚濤駭浪中踏浪前行
    (年終特稿)2020年香港股市:驚濤駭浪中踏浪前行中新社香港12月31日電 題:2020年香港股市:驚濤駭浪中踏浪前行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2020年12月31日,恒生指數(恆指)以27194點開盤,再創逾十個月高位,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飄紅迎市
  • 2021年股市大盤走勢預測 股市大盤能漲到多少點?
    回顧最近幾年各大券商策略對來年市場的預測,西南證券策略團隊是業內少數能連續「踏準節奏」的案例。  例如在2018年底,市場一片悲觀,西南證券策略團隊發布觀點稱,2019年A股有望否極泰來,滬指有望達到3200點;在2019年末,市場情緒亢奮之際,西南證券策略團隊卻冷靜地預計,2020年滬指運行節奏有望先破後立、不破不立
  • A股:下周,大盤走勢預測!
    如果不考慮大盤能否突破3465點,那麼,在靠近橫盤區間上沿的位置就應該是風險最大的時刻,目前,上證指數距離橫盤區間上沿也只有70多個點,距離很近。因此,目前的上證指數的確存在著機會不多,但是風險較大,不僅僅是靠近橫盤區間的上沿,更值得注意的是,以目前大盤的整體量能和成交額也無法繼續向上發起衝擊。
  • A股:你心目中的年終收官之戰是什麼樣?下周大盤走勢簡析
    目前市場上有一股極力貶低科技股的聲音,這要引起大家的密切注意。 3,順周期板塊難以承當領漲先鋒的大任。這類股票最大的弱點就是一切都是透明的,主力資金在其間做文章的餘地很小,所以就是漲,高度也有限,不能率領大盤衝關奪隘,鑑於大消費概念股出貨難的教訓,主力資金不會大幅拉高此類個股,當然它們最大的優點,就是價格優勢,但是也不明顯了。
  • 2020年大盤最高能漲到多少點?
    2020年這一波牛市的上漲目標在哪裡,我認為在4000點。 有人說一萬點,有人說六千點,這都不現實,因為已經限定了時間,2020年餘下的時間只有五個多月的時間,現在大盤在3400點左右,漲至4000點,那還有600點的空間,從漲幅來說
  • A股:大盤不見3587點心不死?會否重演2018年11連陽舊事?
    截至收盤,大盤漲0.71%,深成指漲1.11%,中小板指漲1.88%,創業板指漲1.52%. 但個股方面就與全線大漲的指數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甚至被券商巨豐的投顧稱之為「漲出來的股災」了。截至收盤,個股漲跌比僅為784:3295,上漲的個股不足兩成,下跌的則遠超3000隻,已經是實打實的個股普跌的狀態了。
  • 道達投資手記:白馬股接連「低頭」 大盤還要調整多久?
    道達投資手記:白馬股接連「低頭」 大盤還要調整多久?關鍵是,遊資的炒作沒有展現出持久力,個股普遍高開低走,或者是衝高回落,短線資金很受傷。真正算是熱點的,只有可轉債,但可轉債的交易和股票交易有些不同。可轉債可以一天漲幅超過100%,而且還是「T+0」,而股票受到的局限要大得多。這樣使得很多活躍資金都去參與可轉債了,創業板和科創板的「20CM」也不香了。正因為活躍資金轉戰可轉債市場,使得短期熱點全部熄火。
  • A股:下周大盤走勢預測!
    導語:A股:下周大盤走勢預測!在經歷了上周的放量調整後,本周的A止住了跌勢,出現了震蕩上攻。其中,創業板指不但修復了上周的陰線,而且還創出了本月的新高。略顯不足的是,成交量還在萎縮。這也意味著近期做多能量還有欠缺。
  • 2020年最後8個交易日,大盤還會啟動跨年度的大漲行情嗎?
    2020年最後8個交易日,大盤還會啟動跨年度的大漲行情嗎? 周五A股滬深兩市呈現低開震蕩的格局,早盤滬指低開4點於3400點,創業板高開2點於2787點,開盤後市場小幅回落,最終主板跌穿3400點收於3394點,創業板收跌4點於2780點!
  • 大盤氣勢如虹攻城拔寨,個股卻潰不成軍跌得稀裡譁啦!後市何去...
    大盤氣勢如虹攻城拔寨,個股卻潰不成軍跌得稀裡譁啦!後市何去何從? 今天A股市場呈現震蕩新高的格局,早盤滬指高開2點於3552點,創業板低開8點於3106點,開盤以後市場小幅回落,最低3540點以後,市場盤尾翹尾,午盤各大指數收漲,主板收漲12點於3563點,創業板收漲24點於3139點!
  • ...唱,大盤個股的冰與火之歌,在暗示著什麼?_市場測評_市場_中金在線
    2021年第一個交易周,A股用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著實把中小散戶投資者折騰了一通。指數連番大漲,個股卻節節敗退,大盤和個股就好比是兩股南轅北轍的勢力,在各自的道路上勢不可擋。  雖然說今年「股災牛」的現象時有發生,但在這個時間節點出現,還是挺讓人憂心的。
  • 今日行情回顧 周一大盤走勢預測
    一、今日行情回顧今天大盤開盤後。隨後大盤有一個向上的修復,本身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60分鐘K線macd、kdJ都已經是死叉狀態,需要有一個修復,目前還沒有修復完成,在修復完成以後繼續向上震蕩攀升,只有到了箱頂345 8左右的時候才會有一定的風險,在這裡提醒散戶們,到時候一定要減倉,目前狀況還是良好的,不需要有太大的擔心,只是年底了,資金面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緊張,今天上漲比較好的板塊是煤炭供氣,
  • 2020年A股誕生了多少十倍股?個股價格大排名來了!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8日,A股市場共有4114隻個股,從股價及總市值兩大指標看,位居第一的均是貴州茅臺,年內股價排名居前的多數為新上市科技股,總市值排名居前的則多為白酒、銀行、保險等傳統大白馬。
  • 巨豐收評:​大盤低開高走 個股呈普漲行情
    題材股方面,碳交易、天然氣、油氣設服、可燃冰、風能、新能源、太陽能、充電樁等領漲,白酒、轉基因、乳業、人腦工程、水產養殖、豬肉概念、社區團購等跌幅居前。大盤高位震蕩,建議把握輪動機會,不能輕易追高。板塊方面 電力板塊走強:金山股份、晉控電力、寧波熱電、贛能股份、豫能控股、華銀電力漲停。
  • 只需要簡單幾步,就能把大盤日K代入個股指標,炒股看盤更方便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各位股民朋友大家好,我是作手張無忌,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帶來一個大盤日K的技術指標,一個好的指標能夠幫助你在股市中遊刃有餘。見下圖,完美的把大盤的走勢和個股的K線圖結合在了同一屏幕上,這樣在我們選股或者看股的時候很容易辨別個股與大盤之間走勢的聯繫,判斷近期個股的走勢有沒有跑贏大盤。
  • 2020年銀行股行情回顧:多家研報看好,重點關注這項指標
    【環球網記者 譚雅文】本周銀行板塊指數持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截至12月9日收盤,累計跌幅為2.87%。不過,從四季度表現來看,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多家券商看好未來上漲空間。「9月末以來,A股和H股銀行指數已較低位上漲16%和25%。」
  • 財經郎眼 回顧2019年
    來源:楊德龍說財經第557期節目 | 新證券法來了財經郎眼 回顧2019年,滬指全年大漲22%,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更是以40%的漲幅雄冠全球。2019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草案正式通過。修訂後的證券法將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展望2020年,A股市場中哪些板塊將迎來利好?大盤是否會在2019年的基礎上產生新的突破?牛市真的要來了嗎?今晚21:10,郎鹹平@郎鹹平 、楊德龍和主持人王牧笛邀您收看廣東衛視,財經郎眼第557期《新證券法來了》,我們不見不散!
  • 指數打醬油個股有腔調
    至於CPI創下11年新低的現象,應密切關注央行接下來會否有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緩解年末資金面壓力的舉措。另外,從技術上來說5天均線死叉了10天均線,這裡就是一個死叉再金叉,金叉再死叉,死叉再金叉的纏繞過程,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平臺或者是中樞。看來,短線指數繼續「打醬油」,但是個股仍然「有腔調」。
  • 大盤反覆坐過山車 侯傑:題材股「恐高」,市場「有底」
    財經評論員 侯傑:昨天大盤又一次劃出V字形,短線殺跌動能看上去有所減弱,但還不能樂觀地認為調整就此結束,因為長下影線對大盤畢竟也有向下牽引的作用,後面是不是會延續此前的寬幅震蕩,我們不妨再進一步觀察,不過這段時間大盤反覆坐過山車也給大家一種感覺,那就是目前的市場既「恐高」又「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