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2020-12-20 煙雨歷史江南

引言

「洛可可」藝術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流行於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風格以華麗活潑著稱。當時法國主流的古典主義,並沒有對可風格產生太多影響,它的內涵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後來居上的浪漫主義。追求形態上的自然,在設計圖案的選擇上,充分發揮了設計師自我的意願,不拘泥於古典範本,這便是洛可可藝術,在當時的法國成為時尚風尚關鍵所在。

當時的法國社會,剛剛從封閉的的路易十四時代解脫出來的貴族們,開始追求更為奢侈的生活,在藝術選擇上崇尚輕浮華麗。這首先發生在建築之上,歐洲古典主義時代的巴洛克風格,由於受到建築空間的限制,並不為新貴族們青睞,反而是這些充滿著設計師才華的洛可可藝術,成為了歐洲藝術的中心。漸漸的,這種適用於建築的風格也慢慢開始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現代藝術影響最深遠的就應該是它對於服飾的影響。

富有女性特色的裝飾手法,奢華與優雅的結合——洛可可時期以女性為中心的服裝設計風格

18世紀是歐洲的碰撞時代,自然科學在不斷發展,思想文化也在飛速進步,越來越多的西歐國家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這促使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同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也進入到了一個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在法國最為明顯,此時的法國正是啟蒙運動的高潮時期,他承襲了文藝復興以來思想文化的積累,17世紀法國巴洛克藝術如火如荼的發展,儘管在18世紀浪漫主義對於現實主義產生的衝擊,使得洛可可藝術在風格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形式上還是有著古典主義思潮的影響。

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宮廷開始漸漸的失去了統治力,因此其內部氛圍開始變得寬鬆,那些貴族們在經歷了中世紀對於欲望的禁令之後,極度渴望柔和與曖昧,這一點最先反映在建築之上。

當時的巴黎城市化進度已經完成,因此城市內部的空間非常擁擠,所以巴洛克時代宏偉的建築風格不再受歡迎,既然外部空間上的限制,使得人們不能夠再把房子建得豪華壯闊。那麼內部空間的設計感就成為了當時享樂主義現實的新風尚,這也就是洛可可藝術誕生的原因。

漸漸的這種以奢華柔美為主旨的藝術風格,開始流行於當時的巴黎貴婦們的服裝上,他展現出的是女性的柔美和精緻,從17世紀巴洛克風格以男性為中心不同的是,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服務於女性,以女性的沙龍為舞臺。大量典雅的花邊蕾絲以及精美複雜的圖案,鑲嵌在女性的日常穿著上,再加上一些精美的配飾,使得當時女性的魅力倍增。

而這種風格的來源還與女性當時的衣服相關,當時的女性穿著為了追求身材上的輪廓和立體感,往往會藉助緊身胸衣和裙撐來造型,這種不斷進步的製作技術,再伴隨洛可可風格的日益發展,女性的服飾到了18世紀中期開始整體統一。

18世紀的宮廷貴婦們,對於這種風格的衣服非常推崇,首當其衝的就是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婦,也是當時巴黎社會中一道迷人的景觀,她有著高尚的品味,出色的才華,同時有著讓男人慾罷不能的容貌。

因此在當時她引領了巴黎的時尚風向,而洛可可風格這種以精緻柔美著稱的特點,非常符合蓬巴杜夫人的口味,因此在她的生活之中,無論是裝飾,建築,家具,服裝亦或是瓷器等等方面,都使用了這種藝術風格。1756年著名畫家弗朗索瓦布歇,就成為當時35歲的蓬巴杜夫人,創作了一幅肖像畫,在畫中她的穿著就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服飾。

她的裙子用料是典型的法國式羅布,在顏色上採用的是華麗的藍綠色綢緞,胸前的胸檔是用絲綢做成的倒三角形狀,並且鑲嵌著精美的寶石,熊掌上的蝴蝶結從上到下依次排序,用的都是玫瑰色的緞帶,那種奢華呼之欲出。她全身的裝飾都使用的是高級材料,充分展現出了她的女性韻味。在18世紀末這種裝飾在歐洲非常流行。

刻意追求外在,中國風格的刺繡印花,洛可可風格賦予了服裝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洛可可時代的女裝在裝飾上有著獨到之處,首先就是蕾絲工藝的發展,蕾絲作為一種裝飾品,在洛可可風格的服飾上隨處可見,早在14世紀時,比利時就已經開始出現蕾絲工藝,後來歐洲文化大融合期間,這種工藝傳到了法國。因為它的精美和華麗迅速成為了當時最時尚的裝飾品。

同樣蝴蝶結在當時的服裝上也是比比皆是。女性的蝴蝶結和男性的領結一樣,都是歐洲貴族佩戴的裝飾品,它的作用是用於固定衣服的領口,但是因為它樣式上的多變和本身具有的裝飾性,讓它成為了當時法國社會中盛行的裝飾品,衣服上的蝴蝶結更能夠展現出女性的柔美。

在洛可可服飾的圖案紋樣上,同樣也能發現一些中國文化的存在,由於這歐洲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瓷器的喜愛,使得那些瓷器造型以及畫在瓷器上的圖案紋樣,也大量出現在以絲綢為材料的服飾上。他們大多模仿中國風格的田園風光,將瓷器上溫文爾雅的圖案轉移到絲織品之上。中國風格的圖案不僅僅對當時的服飾產生了很大影響,也對當時的繪畫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著名法國畫家華託在繪畫上就有很多地方使用了中國式的畫法,他也開啟了洛可可畫風時代。

1770年以後,法國貴族開始逐漸衰落,這也使得洛可可風格的服飾開始走向低谷,人們穿著的服飾從一開始追求個人風格,到後來的趨同。

由於東歐服飾傳入的影響,洛可可式的女裝開始出現了波蘭服飾的特點,也就是女性臀部的布團的出現,這些布團,比之前的長裙更方便於步行,因此更受中下層女性的歡迎。但是它的領口上仍然裝飾著大的蝴蝶結,顯露出洛可可時代特有的精緻與纖細。

以線面為主旋律,明亮柔美又不失優雅的色彩——現代服飾中的洛可可藝術元素與符號

在法國流行了整整一個多世紀的洛可可風格,並沒有伴隨著法蘭西的沉淪而消失,直到今日在世界時裝創作上,還有著使用洛可可手法的形式。

麥昆是英國最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出生於1969年,有著豐富的服裝設計經驗,被人稱之為英國的「時尚教父」。他的服飾中就非常重視使用已經失去實用性的裙撐,他認為裙撐是歐洲中古世紀服裝裝飾性功能性統一的體現。因此在人們重視功能性而淡化了服裝的裝飾性的時候,需要通過回顧歷史上曾經存在的藝術風格,來探討人們在自然與自身之間的複雜選擇歷程。

總體來說,可風格,作為一種服裝上的裝飾形式,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時代符號和藝術元素。而在對於服裝的修飾之上,它將藝術風格與實用性合二為一的創作手法,在古代社會具有相當先進的作用。

如今的服裝藝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服裝所能帶給人們的功能性,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因此設計師們對於服裝設計中的裝飾手法也更為重視。通過服裝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現自己的風格特點,成為了設計師們獨具一格的服飾語言。

而洛可可藝術,它表現在服裝上那種精緻優雅的裝飾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那個時代女性的嫵媚與嬌柔,儘管是裹得嚴嚴實實的服裝,也能把女性感性的一面展露出來,這種帶有強烈裝飾性色彩的服飾藝術,即便在現代藝術中也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結語

儘管18世紀的歐洲洛可可時代,距離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這並不影響那個時代所綻放出來的藝術光芒,仍然讓今天的服飾藝術相形見絀,它所展現出來的,那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女性魅力,不僅僅吸引著那個時代的男人,也讓我們現代人為之嚮往。

這種曾在18世紀風靡整個歐洲的藝術風格,富有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深刻影響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對於我們現代服飾的衝擊,就好像對於歐洲古典主義的審美的衝擊,如今中國的服飾同樣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拓寬設計思路,引領我們自己的風尚,是中國的設計師們迫切需要的,這樣才能讓我們中國的服裝與世界走上同一軌道。

參考文獻:

《巴洛克與洛可可》

《奢華的底線——洛可可藝術》

《巴洛克與洛可可的浮華時代——17~18世紀的歐洲藝術》

相關焦點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17—18 世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發生過一段插曲,就是歐洲產生了一種東方情調的裝飾藝術風格,這種風格被稱作中國風格或中國風,持續了一百餘年,很多中國的元素融匯在巴洛克、洛可可風格中,展現了中國藝術獨特的魅力,為歐洲上層社會奢華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異國情調。
  • 服裝行業人士為什麼一定要了解一下 洛可可風格的服飾才算完整 ???
    洛可可藝術(Rococo),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洛可可(Rococo)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和義大利語Barocco(巴洛克)合併而來。因此有人將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 【奢華一夢】——洛可可服飾的瑰麗綻放
    斥資數億的《武媚娘傳奇》正在熱播,毋庸置疑,大唐是咱們古代最為昌盛的時期,從各宮佳麗精緻美豔的服飾妝容就可見一斑,《羋月傳》的預告片也讓古裝迷們翹首以盼;今天小編想通過兩部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電影《公爵夫人》、《絕代艷后》,來跟親愛的們一起欣賞下來自歐洲大陸的「古裝片」;極盡的奢華、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查閱了這個品牌的簡單介紹,果然是跟洛可可風格是有關係的。說是品牌設計師在英國留學期間對於歐洲十八世紀的洛可可風格充滿嚮往而創立的品牌。 相比巴洛克風格,洛可可在建築上的體現更少,洛可可風格主要體現在室內裝飾以及服飾上。洛可可風格更多的像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
  • 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
    回顧服裝發展史,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形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政治形態和宗教文化等因素都會對服飾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上周,來自運營中心範奎恩事業部的趙瑩瑩就分享了西方服裝發展史上的兩個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分別介紹了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服飾特點。
  • 法國的洛可可風格為什麼這麼美?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基本上,略微看過西方藝術史的人,都會記的一個詞,那就是十八世紀法國的洛可可風格,可究竟什麼是(Rococo)藝術呢?
  • 現代浪漫的洛可可服裝曾是貴族的專屬。
    文章分類|時尚美文文章字數|2029,閱讀約5分鐘現在提到洛可可服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cosplay粉絲身上華麗張揚的可愛裙子。事實上,近年來洛可可服裝的潮流正在慢慢到來,而且不再只是單調統一的風格,而是將各種獨特的特徵分離出來的新洛可可風格。
  • 緊身衣+蓬蓬裙,不討喜的誇張服飾,法蘭西為何「逆反」迷上洛可可?
    而在十八世紀的法國的洛可可風格的女裝盛行一時,在彼時甚至還和巴洛克風格放在一起,雖然到了現在,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很熟悉這個服飾,但是洛可可服飾風潮還是頗受一些人的喜愛的。比如cosplay中就經常出現。當然一種文化、一種服飾不可能無緣無故就盛行起來,洛可可風格女裝的盛行必然和其背後的法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讓我們來看看洛可可女裝盛行的緣由以及最後它帶給法蘭西帝國怎樣的影響。一、什麼是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在研究洛可可女裝盛行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先來稍微了解一下洛可可藝術!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洛可可風格服裝談論起18世紀的歐洲,對歐洲藝術歷史稍微有了解的人,可能會想到藝術風格天馬行空的義大利,從綜合實力來說,部分人可能會想起法國。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的鏡子,鏡子中有時代的縮影,而在18世紀,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就在這強盛的國度下,對生活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追求。
  • 《絕代艷后》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洛可可式的浪漫女人
    電影《絕代艷后》的上映,把法國的洛可可藝術推向了大眾的視野,Chanel為它舉辦時尚派對,VOUGE對它進行了二十頁圖文專題報導。這是關於一個風華絕代的法國女人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故事,也是洛可可藝術的百寶箱。影片中充斥著纖巧、精美、華麗的洛可可裝飾,其豔麗而纖巧柔和的女性風格,營造了十八世紀法國王室奢侈迷醉、悠閒慵懶的生活場景,掀起了一場對洛可可藝術風格的追求熱潮。
  • 法式高級審美產物洛可可服飾,盡顯貴族的奢靡與繁華
    01洛可可藝術的起源洛可可藝術,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以及後來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洛可可服飾之美講了起源,那麼一起來看看它在服飾上所展現的美吧!洛可可服飾繁榮的背後,其實是一個世紀風格的反應,當時社會有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貴族們為了自己的享樂,不惜剝削民眾,加重了民眾們的負擔,還讓貴族間的享樂風氣加重。
  • 豆瓣評分9 除了滿屏肉體 洛可可風格造型太驚豔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講女性的生存劇和職場劇,放在中國來說,就是一部「宮鬥劇」了拋開劇情和肉體來說,小編還是比較喜歡劇中18世紀英國流行的洛可可風格整個劇的場景、造型、妝容全部都是真實還原最為讓小編驚豔的經典洛可可復古造型還是大姐夏洛特的妝容造型精美的服飾,我們就不說了,來看看這洛可可時期的妝容特色臉上的大黑痣
  • 歐洲宮廷劇推薦之二---洛可可風格(rococo)
    十八世紀,蓬帕杜夫人把法國變成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洛可可風格服裝。相較於前期的巴洛克與後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當時的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奧地利公主瑪麗非常聰明,生性活潑,14歲的時候,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從奧地利公主變成法國的太子妃。
  • 藝術+ 洛可可風格到底畫了些啥
    現代洛可可工藝製品洛可可藝術產生於18世紀的法國、而後遍及歐洲。由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洛可可風格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但更多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頹廢和瓦解的階段。
  • 「國王選情人,情人挑裁縫」法國宮廷秘聞錄——《洛可可豪華版》
    相比於巴洛克的威嚴壯麗,洛可可風格更為清新纖巧,常搭配粉色、藍色、薄荷綠等少女色系,體現精緻嬌豔又羅曼蒂克的法式情懷。不僅是建築裝飾和繪畫風格變了,當時上流社會貴婦和少女們的日常服飾和髮型風格,也在蓬巴杜夫人的帶動下颳起了一陣「洛可可風」——堆疊的高聳假髮、輕盈俏麗的羽毛,假花裝飾的帽子、繁複蕾絲綴飾的面具和袖子,古典精緻的摺扇,無一不襯託出女性的細膩與柔美。
  • 心裡人物誌|洛可可玫瑰的凋零,瑪麗·安託瓦內特
    「沒有人能比她更好的表現十八世紀的風情,她是十八世紀的象徵,也是十八世紀的終結。」
  • 中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貴族女人帽子裡隱藏的秘密
    中世紀歐洲貴族女人帽子裡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讓我們一起看看。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中世紀時教廷頒布法令要人們將頭髮遮蓋起來,一種簡單拙樸帽形裝飾「Wimple」誕生了。用方形白布包頭在頭頂打結,然後讓白布自然垂到肩膀的兩邊,後來頭巾式樣與現代修女頭巾十分相似,頭巾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只露出臉。
  • 輕綃風月俏佳人——洛可可時期的女裝風格演變(下)
    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們的生活習慣是早上睡覺,中午起床,化妝和穿衣花費很多時間,傍晚時分乘上馬車去沙龍,然後在洛可可風格的室內盡情地跳舞賭博和玩樂,一直到第二天拂曉才回家睡覺。這種以室內活動為主的放蕩生活,使一種寬鬆便服流行起來,領口開得很大,後頸窩處帶有很多皺褶的又寬又長的拖裙,帶著這種拖裙一走動,有一種飄飄欲仙的美感,稱之為「羅布」,這種樣式流行了幾十年,特別是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愛。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髦的詞彙,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即將於9月29日開展。昨日,策展人對於本次畫展中的一些藝術名詞進行了科普。
  • 19世紀服飾
    (註:影視中的服裝設計,因劇情需要或史料不足,可能有少許與史實不符。)(服裝樣式上)一般把近代分為以下5個時期:1. 新古典主義和帝政時期(1789-1804、1804-1825)2. 浪漫主義時期(1825-1850)3. 新洛可可時期(克裡諾林裙撐時期)(1850-1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