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相比關中與陝北,巍巍秦嶺給予陝南三市特別的綠水青山資源稟賦,同時也賦予其秦嶺衛士、守護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神聖職責。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高質量發展是唯一路徑。老有老的擰勁兒,少有少的蓬勃;大有大的氣派,小有小的精彩。衣服合身才好看。這就使得擁有特別資源稟賦和特別使命職責的陝南三市,必須秉持與關中、陝北相同的高質量發展之魂,探尋符合自身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用好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和「三十六計」。
從商洛的爭搶後疫情時代大健康藍海、巧打「老鄉」頭牌、螺螄殼裡做道場,到安康的正大製藥給自己開藥方、華秦儲能「電力銀行」、一家又一家新老企業如魚得水,再到漢中市的一系列探索,我們看到了陝南三市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路上那堅實的腳印。
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對其「十八般武藝」「三十六計」的精確理解與精準運用,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必須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在追趕超越的奔跑中實踐、提升。
高質量發展永遠在路上。
看商洛 秦嶺衛士如何打磨「十八般武藝」
牛背梁
巍巍大秦嶺,悠悠生態情。
生態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的牽掛。春天裡,站在柞水縣牛背梁上,總書記對陝西提出要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的重要指示。
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既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又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11月21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商洛市,看秦嶺衛士如何打磨「十八般武藝」。
謀劃「藝」
爭搶後疫情時代大健康藍海
商洛市商州區楊斜鎮屬於偏遠高寒山區,高山林立,資源匱乏。村民王忠良家裡的3畝多坡地,種莊稼不行,也不划算。
「但種菊芋就不一樣了。這東西好活,幾乎不用管。頭一年種了,以後就會自己長出來。」11月20日,王忠良掰著指頭算起了經濟帳,「種菊芋一畝地至少可收穫2200多公斤,森弗公司收購價每公斤1.2元,一畝地一年就能收入2600多元哩。」
王忠良所說的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位於商州區荊河生態工業園區,總投資16億元,分四期建成了健康食品及中藥製造區、健康養生體驗區、數位化菊芋製造區,擁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菊芋加工製造中心,是商州目前帶動農戶最多、增收最多的產業扶貧項目。
今年疫情過後,森弗公司抓住健康產業發展契機,加大投資力度,1—10月完成投資3億元,建成液態飲料和軟糖生產線、冷鏈物流中心等,實現特色農業與大健康、大旅遊的深度融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公司董事長金新康說:「我們以『紅色黨建引領、發展綠色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在產業鏈上遊布局菊芋等特色農業,農產品在森弗產業園生產成大健康產品,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到全球各地。」
森弗公司與商州區234個村3萬戶農戶籤訂菊芋種植收購協議,免費向貧困戶提供菊芋種子,指導貧困戶進行種植,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成熟後,以保底價進行收購,降低貧困戶種植風險,確保他們的收益。
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杜永茂告訴我們:「菊芋富含的菊糖,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改善腸道健康、減肥等功效,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人體必需的第七大營養元素』。臺灣農場經營協會曾與我們籤訂了價值8000萬元的大健康產品戰略合作協議,他們表示,森弗公司生產的大健康產品非常符合臺灣人對健康的追求和消費習慣,他們將把森弗公司更多的大健康產品帶到臺灣。」
據悉,森弗公司今年預計可實現產值10億元,上繳稅金40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1200餘個,輻射帶動3萬餘戶群眾發展菊芋等特色產業,戶均年增收3000元。
招商「藝」
巧打「老鄉」頭牌
「公司的光學平晶度和絲印技術等5項技術在國內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5億元;公司力爭在未來3年內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5年內科創板上市……」11月21日,在觀摩期間,山陽縣的雷博創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陸鋒向記者介紹。
如此優秀的企業何以落戶山陽?故事還要從去年說起。
去年5月,山陽縣政府的招商負責人專程赴廣州、深圳等地招商,開出一系列「老鄉」優惠政策: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免場地租金,增值稅三年免收兩年減半,補貼部分物流運輸……
「相比深圳,這裡土地、人工費用本身相對較低。現在深圳的公司負責研發,這裡負責生產。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我們的生產成本,也帶動了父老鄉親就業,一舉兩得。」 偶然得知消息的山陽人張陸鋒與山陽招商負責人一拍即合,就這樣,在外闖蕩10餘年的張陸鋒回鄉創業了。
目前,雷博光電公司的廠房已經建成,並投入生產。頭部企業建設好,其他企業只需「進門」。「已經有很多的中下遊企業與我們聯繫,希望可以入駐園區,接下來我們將從中挑選,擇優入駐。」張陸鋒信心滿滿。
「『頭牌』帶動、『老鄉』政策引流,這些在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並不陌生。」山陽縣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生山介紹,在建園之初,園區只有一家做led光源和半導體器件封裝的本地企業。這家企業的董事長作為招商大使隨著政府出去招商,外地同行聽他「現身說法」,再加上這裡的優惠政策,紛紛被吸引住了。現在園區裡有5家電子信息類企業都是由他引進的,這5家企業中有兩家的負責人均為山陽人。這樣一來,山陽電子信息產業園初步形成了電子產業的小集群。
據了解,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投產,二期正在建設,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5億元,安置就業3000餘人。「下一步,將電子信息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加大招商力度,策劃建設三期項目,將電子信息產業培育成百億產業集群,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山陽縣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閆軍說。
轉型「藝」
螺螄殼裡做道場
商洛平地少,發展產業項目頗有些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感覺。但大有大的氣派,小也有小的精彩,算精帳,以畝產論英雄,便是商洛人的選擇。
寬敞明亮的廠房、高速運轉的機器、有序忙碌的工人……11月21日,記者走進柞水縣盤龍藥業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基地,只見這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其實,把該基地建在柞水,盤龍藥業早就算了一筆細帳:柞水縣是歷史悠久的「天然藥倉」,中草藥種類豐富;地方離西安總部距離較近,運輸成本低廉;項目建成達產後,中藥材年處理能力將由800噸擴大到4000噸,年產值由10億元擴大到50億元以上,平均每畝投資達650萬元,產能和產值都是原來的5倍……
曾經,這個秦嶺深處的藥企一度瀕臨破產。硬是憑藉一股子擰勁兒,成為首家國家級貧困縣上市企業。
如今,乘著新時代的東風,企業圍繞風溼骨傷和骨科用藥領域補鏈延鏈強鏈,並利用柞水的區位優勢,在醫療、健康、養老等方面展開布局,擁抱大健康新藍海。
「我們力爭3到5年內產值突破100億元,帶動就業1萬人,進入全國製藥工業100強、中藥企業50強,為『健康中國』『健康陝西』作出新貢獻。」有了柞水的項目基地作堅實後盾,盤龍藥業董事長謝曉林顯得信心十足。
獲益的不只是盤龍藥業。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和豐富,位於深山的藥材也變身為「藥財」。在柞水縣,種植中藥材可增加500餘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1600餘戶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5500餘人就業增收。中藥材成為治「窮病」的「良藥」。
柞水縣縣長崔孝栓表示,「十四五」期間,柞水將藉助盤龍藥業在柞水的項目基地優勢,以增產擴能壯大產業體系,打造醫藥健康全產業鏈,培育醫藥產業發展新集群,把柞水建成陝南天然藥源基地、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中藥材加工基地和中藥材集散地,力爭醫藥產值突破百億大關,使柞水成為中國醫藥名縣。
行走在商山洛水間,一座座「金山銀山」正拔地而起。在這裡,山的保護與利用被延伸到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各個領域,經濟與生態共生,保護與發展共舞,天藍、地綠、水清成為商洛新的「顏值擔當」。
(記者 陳豔 郭詩夢 鄭斐)
探安康 護水使者怎樣用好「三十六計」
安康瀛湖 本欄照片均為本報記者 趙晨攝
丹江口水庫中,65%的水來自安康。安康與千裡之外的京津,早已「與子同裳」。
滔滔漢江,曲折迴環,蜿蜒著安康人民的濃濃深情,也奔湧出一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長廊。
11月21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安康市,看護水衛士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的「三十六計」。
抓住風口 藥企給自己「開藥方」
一場冬雨讓人感到了絲絲寒意。但在安康正大製藥有限公司新項目施工現場,卻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塔吊高聳,裝載車往來穿梭,建築工人緊張施工……這個今年5月開建的安康市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提取車間、製劑車間、倉儲、綜合辦公樓等建築拔地而起。
建成後,該企業將變身為一個集中成藥、中藥飲片、化藥、原料藥、生物製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生產為一體的醫藥產業園,有望解決200人就業。
項目建設的速度與這家老藥企迫切擴產擴能的願望成正比。「正大製藥現有發展規模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加之城市規劃限制,我們必須轉型升級。」安康正大製藥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總監張軍說 。
葛根素、絞股藍總甙片是該企業的主打產品。目前,企業有批准文號的藥品98個,包括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7個劑型。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該企業向武漢捐贈了100箱小兒清熱感康口服液用於兒童新冠預防。從原料供應到生產加工,從生產銷售到技術研發,如今,正大已發展成為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
然而,一個尷尬的局面是,面對大健康時代的來臨和消費升級,相比西藥企業,中藥企業在研發、創新等方面的投入明顯步履緩慢。張軍解釋說,中藥成分難以量化,療效要通過臨床驗證需要更長時間,每年也就十幾個新藥獲批。此外,受政策調整、細化等影響,近年來中成藥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在此背景下,傳統中醫藥企業發展路在何方? 正大製藥緊緊抓住藥品質量這個關鍵環節,加大技術攻關,使產業鏈更加精細化。從口感調試到毒性測試,從指標提升到工藝優化,企業在提升藥品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標準化水平。
治汙上,企業正從「淺綠」走向「深綠」。除了汙水、廢氣排放達標外,藥渣也變廢為寶,被加工成有機肥,解決了藥渣填埋或焚燒這個「老大難」。「不能讓一滴汙水流入漢江!」張軍斬釘截鐵地說。
一場疫情,讓擁有綠色基因的大健康產業「疫」外走紅,正迎來新的產業風口。中藥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開發空間,在此趨勢下,企業加快了布局大健康產業的步伐,開發中藥功能性保健食品。圍繞絞股藍,除了生產中藥飲片外,正大製藥還推出絞股藍茶飲,積極開發絞股藍在治療高血糖、促睡眠等方面的新用途。張軍表示,據市場預計,絞股藍產業和絞股藍衍生產品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
突破壁壘 造流動的「電力銀行」
風力、光伏等新能源發電不穩定咋辦?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就能解決這一難題。這個儲能電池,其實是個以釩為儲電介質的「超級蓄電池」,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存儲起來,然後平穩輸出。
山溝裡藏著高科技。該電池是「新型液流電池研發生產和多能集成互補項目」產品之一,由位於安康高新區的華秦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在儲能車間內,兩個裝有不同電解液的大罐子加一個貨櫃構成一組液流電池。貨櫃裡裝著一組組電堆,電堆裡面是一排排的隔膜。電解液穿過薄膜產生離子交換來實現電能的儲存與釋放。儲液罐越大越多,存儲的電能也越多,儼然一個流動的「電力銀行」。
車間外,安裝在樓房外立面的光伏幕牆像一塊塊瓷磚,讓廠區現代感十足。整個廠區構成了一個智能系統,實現風、光、儲、配、充多能互補。「倘若遇到停電,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會在0.04秒內啟動,能保證整個廠區4個小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傅洪濤解釋說,「電池中間的離子交換膜是電池的核心技術之一。我們深刻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從而加大科技投入,現在用的離子交換膜是我們與大連物化所一起研發的,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擺脫了被『卡脖子』的風險。」
從2018年開工建設至今,該項目一期已形成2條年產400MW液流電池電堆、4萬m3儲能電解液的生產能力,每畝稅收達427萬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一點點撐高畝均效益的天花板,成為安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
當前,能源產業正在發生變革。業內人士認為,儲能技術的成熟,將成為改變整個能源行業格局的關鍵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可以預見,在如此級別的市場藍海中,儲能電池將成為能源行業的「香餑餑」。
陝南地區是石煤的「聚集區」。通過突破關鍵技術,石煤礦中的釩變得不凡:一條「釩資源—釩新材料—液流儲能—科技創新—應用推廣」為一體的綠色循環全釩產業鏈正加速構建,成為深度貧困山區新的「逆襲」通道。
切切誠意 引來鳳凰「落枝頭」
湟湟漢水浸潤下的安康,靈秀動人、生機勃勃。
安康正大製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康中藥廠,歷經一個多甲子的歲月洗禮,正在新時代煥發青春。4年前,華秦儲能技術有限公司落戶安康高新區,在中國儲能電池的產業布局上,自此有了安康印記。
從老牌藥企到後起新秀,一家又一家企業在安康如魚得水的背後,是一位又一位護水使者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這些年,安康致力於打破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營商環境指標向先進地區看齊。瞄準企業投資經營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抓牢「放管服」改革「牛鼻子」,以「一枚印章管審批」倒逼程序重組、流程再造,「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助推服務優化。此外,安康出臺一系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共同為企業在安康的發展營造最優環境。
如今,上港集團、京東物流、東航西北分公司、榮民控股等一批大企業紛至沓來,有的還計劃將總部遷到安康,一場秦巴山區的投資連鎖反應正在發生。截至10月底,全市新籤省際項目478個,總投資916.82億元;新建和續建項目到位資金合計797.23億元;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0家,實際利用外資3782萬美元。
生態綠色能變成發展紅利,政策紅利也助推綠色發展。在探索生態經濟發展路徑中,安康市不斷突破思維定式,以開放的意識和態度探索發展要素、研究發展規律、催化發展潛力,構建了以生態友好型產業為支撐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目前,安康生態友好型產業佔GDP比重達到85%以上。
「今天觀摩的這幾個項目,從側面反映了我們主動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產業提質升級,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底氣、信心和決心。」安康市市長趙俊民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綠色作為普遍形態、循環作為內生特點,以生態優勢厚植髮展優勢,推動形成『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高質量發展格局。」
(記者 陳豔 陳嘉)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