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學元
前不久,《音樂周報》刊登了陳茴茴的一篇《一線音樂教師談教材:盼多元、盼實用》,開篇以「2001年9月1日起,我國上千萬中小學生長期同時共用一套教材的局面已成為歷史」打開話題。文章強調教材需要豐富些,實用些、時尚些,並希望能結合地方性特色,體現「新多元」。然而鋼琴啟蒙教材,是否已經得到改善?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喜憂參半。
儘管已進入21世紀,然而「湯拜車」(湯普森、拜厄、車爾尼練習曲)這三套書卻仍舊在整個鋼琴啟蒙教材界「佔領」最大的地盤。《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先後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和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出版,是我國使用較早也是最多的教材,目前是鋼琴初學者的首選教材和市場佔有率最大的鋼琴啟蒙類教程。然而這本教材的歷史已經超過了60年,不少教學理念已跟不上時代。此外,其涉獵的很多作品是和美國當地文化、歷史以及風俗相關,對於中國的琴童而言並不那麼合用,相反,本土化教材的使用和推廣才是迫在眉睫。
拜厄是19世紀初的音樂家,他的《鋼琴基本教程》能流傳至今,當然有它值得肯定的不朽價值。上世紀中葉,國內翻譯出版了蘇聯尼古拉耶夫主編的《鋼琴初步教程》。這是一本凝聚著俄羅斯鋼琴學派鋼琴教學傳統、適應鋼琴演奏發展需要、體現現代鋼琴教育先進科學思路和教育理念的教材。這本教材很快在全國得到普及和應用,其教學思路和教育理念對我國老一輩鋼琴教育界產生了非常積極和重要的影響。幾年前,上海音樂學院教師培訓班上還又一次集中以這本教材單獨作了分析和指導。之後,又是因為歷史的緣故,迫使它被擱置。在那個沒有引進其他外國教材和沒有產生我國自己創編的新教材的「真空時期」,拜厄的《鋼琴基本教程》又重新佔據了啟蒙教材的主導地位,同時湯普森也進入了國人的視野。但是拜厄教程作為一本典型的以手指技術為基礎的入門教材,基本上是為古典作品技術服務的。它的歷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隨著鋼琴創作流派的演進和鋼琴演奏藝術的發展而日益顯現出來:比如左手涉獵低音譜號,在後半冊才出現;剛開始,很多練習形式單調,大同小異;後期難度遞增加大,需要穿插其他作品一起進行。
車爾尼以鋼琴技術練習曲而聞名整個世界的鋼琴教育界,他的作品是直接為他的老師貝多芬服務的。從音樂性來說,他的不少練習曲,尤其是和聲,整體是單調的、機械的、乏味的。而國內很多老師僅僅讓孩子千篇一律地使用從作品599、849、299這樣的序列,這無疑與積極培養孩子對音樂美的欣賞和鑑別的初衷南轅北轍。國內的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在他的《綜論鋼琴基礎教學與教材的選用》(文見《但昭義鋼琴教育文論》)中這麼說道:「如果單單用『599』入門,對完全不會彈琴的孩子,特別是幼小的兒童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從開篇的程度和它的進程編排來看,車爾尼顯然不是為孩子們的啟蒙入門的需要考慮創編的,它還需要一個『599』前期的引導和準備。」
但教授還說到,從全世界的範疇來看,為適應現代鋼琴演奏藝術發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路在20世紀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以這些嶄新理念和思路指導創編的兒童啟蒙入門教材在世界各國層出不窮。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由於歷史的局限,沒有條件和可能讓我們及時地把它們引進來。這無疑造成了我國鋼琴啟蒙教育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滯後。事實上,「對於鋼琴入門基礎教材的選用這個話題,說的是鋼琴入門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子,給孩子們打一個怎麼樣的基礎。這是每一位鋼琴教師一開始從事教學就必須面對並做出回答的問題。用最直接的話來說,就是你給孩子啟蒙入門選用什麼教材,就體現了你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實際上也就回答了你要給學生打什麼樣基礎的問題。」但教授如是說。
「湯拜車」的序列持續多久,或許顯得並不重要了,關鍵在於要讓一部分老師意識到多元化教學的益處和必須性,如此方可帶動其他老師一起培養這樣的意識。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大量海歸學者和網絡等媒介對先進觀念和資源的傳播,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望得到很大提高。
本文來源於《音樂周報》,特此感謝!!
特註:本公益平臺部分素材來源於期刊和網絡媒體,轉載只為交流和學習,實現原文的文化增值,以達尚音愛樂,人生新境界。對於原文作者深表感謝,如有版權異議,請告知我們!我們當及時處理。歡迎來信和投稿!平臺郵箱shangyinaiyue@163.com
尚音愛樂,人生新境界
New Vision,New Horizon
一起聆聽世界,感悟人生,共建共享專業化、人文化的音樂學習和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