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號晶片和半導體產業爆出一則重大新聞,中芯國際董事會做了個決定,導致董事兼聯合CEO梁孟松決定辭職。
梁孟松
梁孟松何許人也?給大家介紹一下。梁孟松臺灣人,今年69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畢業,今天是全球晶片代工領域技術方面數一數二的人物。1992年加盟臺積電為臺積電的技術突破作出重要的貢獻,後來三星重金聘請。多重的金?臺積電收入的3倍,為三星解決兩個大問題,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的商業化。2018年中芯國際聘請梁孟松加盟,從此梁孟松在中芯國際主持大任。
這次梁孟松的辭職報告非常有意思,主要是有三個方面內容:第一個就是我幹了什麼;第二就是我怎麼幹的;第三是我為什麼對董事會的決議有意見。我幹了什麼?他說「我帶領2000多名員工夜以繼日,實現技術的五個代紀的重大突破。」哪五個代紀:28納米、14納米、7納米、5納米、3納米。28納米和14納米現在產品已經成為公司的主導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00多億 利潤30個億主要是這兩個產品。現在7納米、5納米和3納米已經做好了技術準備,現在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什麼東風啊,荷蘭的阿斯麥的光刻機EUV一到了以後就可以商品化了。我怎麼幹的?白加黑,夜以繼日,沒有周六周日全力以赴,用了三年的時間幹了十年的活。我如此拼命的幹,結果董事會研究這麼重大的事情連和我商量都不商量。我認為這是對我最大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所以說既然你們做了這個決定了,那我就辭職吧,先休息休息再說哈。這是我談的第一點。
蔣尚義
剛才我們提到中芯國際董事會的決議,這個決議有兩個內容,第一個就是把蔣尚義請回來。這個人原來是中芯國際的非執行獨立董事,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生畢業,是世界著名的半導體專家之一。曾經是臺積電的營運長,也是梁孟松的頂頭上司。臺積電技術攻關成功以後開了個慶祝大會,在開慶祝大會之前對所有做出貢獻的人做了個排名,蔣尚義排名第一,梁孟松排名第二。這次把蔣尚義請回來幹什麼呢,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的委員。這裡說一下執行董事啊,在中芯國際有兩種董事,執行董事就是可以參與經營,非執行董事只能有建議權,不管你是多大的股東啊。由此可見在今天,美國舉一國之力打壓中國晶片和半導體產業這個大背景下,中芯國際必須加強領導,具體措施就是在全球整合頂級人才,吸收頂級智慧,在這個方面做到「三不」:不管年齡大小、不管來自何方、不管國籍。只有這樣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補齊中國在高端晶片這個領域的短板,這是我說的第二點。
我要說的第三點就是中芯國際董事會做的這個決定確實有些粗糙,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梁孟松的辭職報告,他說:「12月15號就要開臨時董事會,讓我舉手哈,12月9號才告訴我。這不是搞突然襲擊嘛,先把生米做成熟飯,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所以說從這個過程來看的話,董事會確實在做這個決議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欠考慮。這樣幾點,第一個,直接無視梁孟松在公司的存在。梁孟松畢竟是公司的董事、聯合CEO、第三把手, 這麼重大的問題理應和他商量商量或者徵求徵求他的意見,至於他同意不同意或者有什麼其他想法那是另一個概念,但是這個流程一定要走,否則他就認為你只是利用我的技術,根本不尊重我的社會地位。
第二點是什麼呢,做這麼大的決定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提前得有一個評估。看來沒做哈,如果不做深入細緻的工作,陰溝裡都可能翻大船。第三個就是什麼,中芯國際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公司,他追求的是產品和技術是世界頂端,因此這種公司靠慢慢的積累最後再做大做強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它的市場地位必須靠整合全球最頂級的資源,因此專行國際必須有一種適應這種環境的一整套的管理辦法,如果沒有這樣的管理辦法,後面還可能出現不是這樣的「地震」就是那樣的「地震」。
以上就是我對中芯國際董事會決策存在問題的主要觀點,千萬別忘了點讚 轉發和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