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ufrou 導筒directube
4月23日,Netflix 在購入韓國電影《狩獵的時間》全球發行權近一個月後,將這部電影在平臺上正式上線。新冠疫情背景下,原定於2月26日在韓國院線上映的韓國原版電影,放棄本土院線和在線點播業務,選擇在Netflix初公開,在韓國電影業界尚屬首次。
海報細節隨著上映日期變動的微調(左上角)
《狩獵的時間》是導演尹成賢的第二部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講述在城市敗落蕭條的時期,幾個年輕人由冒險行動而引起的一場生死逃亡,是具備作者氣質和商業元素的作品。2010年,他的出道作品《守望者》,為其捧得32屆青龍電影獎的最佳新人導演獎。《守望者》圍繞校園霸凌事件,精準地描繪出迷惘的少年群像,以高完成度成功躋身主流電影評論界,被視為韓國獨立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2月22日,《狩獵的時間》亮相第70屆柏林電影節官方特別展映單元(Berlinale Speical Gala),此時歐洲地區的疫情尚未加劇,電影在容納千人以上的劇場舉行了世界首映。而韓國國內出現大邱市新天地教徒集體感染事件,數個影院關閉,電影觀眾人次驟減,促使片方下決心撤檔。公映日4天前宣布了延期,而此次撤檔的後續逐漸駛離了預期的方向:投資出品方,在同海外發行方協商破裂的情況下,強行推進了和Netflix的交易,直到法院下達禁令後再轉向和解,為此Netflix一度下架影片又重新上架。兩個月的時間內,由「院線電影」轉為「獨家線上」,或更多是《狩獵的時間》的片方為應對特殊時期的「四面楚歌」的市場環境,做出的不得已的應變。
新冠疫情使得電影項目的宣發變得兇險,電影市場低迷,片方努力尋找可以將損失降至最低的方式,而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的買斷,在全球電影業陷入停滯時,提供了一個快速回收成本的方式;著作權方和海外發行的「雙重合同」紛爭,再次將電影院線和流媒體平臺之爭帶到幕前,暴露出現有的海外版權行銷規則和單筆買斷式交易間的矛盾;而此回柏林電影節的參展,或是疫情因素之外,最大程度左右了電影命運的參數。
《狩獵的時間》在柏林電影節的世界首映現場(筆者拍攝)
受柏林電影節牽制的檔期與電影節效應
《狩獵的時間》由Little Big Pictures主投,Sidus Pictures製作,韓國發行同樣由Little Big Pictures負責。早在15年開始立項,囿於原製作方選角失敗,電影投資被一度擱置,加上題材實現的難度高,劇本的打磨也前後耗時數年,項目的運作在2017年下半年才步入正軌。最終,《守望者》的演員班底——李帝勳、樸正民和趙成夏再度聚首,安宰弘、崔宇植和樸海秀等韓影中青代面孔亦合流卡司陣容。
電影於2018年1月上旬開機,在仁川和日本投入拍攝,長達半年的拍攝期後,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因電影的純製作費耗資90億韓元,加上宣發上的投入,需要接近300萬觀影人次才可以過「損益點「,達到收支平衡,這也使檔期的選擇更加慎重。原定2019年夏天上映,因後期未能如期完成,推至11月前後,又因《冰雪奇緣2》同時間段在韓上映而選擇延至年初。至此,此電影項目從前期到定檔的周期耗時遠遠超出尋常情況。
確定電影無緣11月檔期的同時,片方已著手在為接下來的檔期部署了。根據70屆柏林電影節的長片申請時限,可推算出片方至少於19年11月8日前就向柏林電影節遞交了電影。而早在19年的1月,Little Big Pitcures就與海外版權代理公司 Contents Panda籤訂了海外銷售合同,從屬Next Entertainment World(NEW)電影公司,代理過《釜山行》的Contents Panda,也深度參與了此回柏林電影節的參投。
1月初,首張官方海報出爐,確認將定檔2月。1月下旬,柏林電影節的片單公布,《狩獵的時間》 入圍「特別展映」單元,也是首次入圍該單元的韓影。片單公布次日,片方確認電影劇組將赴柏林參加電影節紅毯、記者招待會等首映活動。與此同時,送審「影像物等級委員會」後的審查結果為「15歲以上可觀看」,時長為134分28秒,這意味著上映準備幾近完成,不過具體的上映日拖到2月上旬才對外公布。後續的新聞證實了這期間片方在檔期上的猶豫,「起初選擇的上映時間是2月19日,由於柏林國際電影節邀請必須在電影節上面向世界最初公開的原則,而選擇於一周後的2月26日上映。」 對於片方來說,定檔需晚於在柏林電影節的首映,但檔期儘可能靠攏初公開的日期,也可最大程度借勢電影節帶來的高曝光率,是絕佳的映前宣傳契機。
《狩獵的時間》劇組出席柏林電影節活動期間,正值奧斯卡頒獎典禮後,韓國電影在電影業界備受矚目之際。《狩獵的時間》 也是Contents Panda帶到電影市場EFM的六部韓影作品中的主打推介片目。直至影節結束,海外銷售仍在正常有序地推進。入圍柏林電影節官方單元,或成為之後與Netflix交易時的籌碼;而對負責海外版權銷售的Contents Panda來說,是剛結束了一個交易高峰。
改檔至3月後電影院內更新過的物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兩方之爭,成為Netflix出品等於推翻既有
延期後,社交媒體上的官方海報上映日期被調至3月,但再傳來電影的消息,就已經是三月下旬了。
3月23日,Little Big Pictures和Netflix發表共同聲明,宣布電影將在4月10日於Netflix獨家公開,面向190多個國家提供29種語言字幕服務。據媒體報導,是片方Little Big Pictures首先向Netflix提出了獨家公開的要求。雖然一直考慮在電影院上映,但隨著新冠疫情的擴散,影院每日觀眾數減少到3萬多人,而在《狩獵的時間》宣傳上投入的25億元費已經耗盡,電影的總製作費則高達115億韓元。即便此後重新確認上映時間,需追加一筆大約在13-15億元韓元的宣傳費用,發行公司已無力再負擔。公司代表無奈表示 「哪怕疫情好轉重啟上映,還要考慮到此後上映的競爭作,幾乎是無解的。」➀
Netflix接手電影後在Coex大屏幕上的廣告宣傳(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外銷售代理公司Contents Panda隨即提出了異議,認為Little Big Pictures在沒有推翻與海外電影公司籤訂的影院上映合約的情況下,強行與Netflix籤訂了合約,且上則聲明相當於確認了 「雙重合同」的存在:與Netflix籤訂整體銷售合同和已經完成對外銷售的海外版權合同。Little Big Pictures在未同他們進行充分討論的情況下,3月份通過口頭通知要求解除合約,中旬通過發送公文的方式傳達了解除海外銷售合同的意向。對於海外銷售代理一方來說,電影海外版權售出的地區,不可能單方面解約。同時提議「可以區分已經完成影院上映銷售的國家和流媒體公開國家,或者與本公司一起尋找世界各國的最佳上映時間,就此進行事前討論。」➁ 指出Little Big Pictures的行為,無視海外買家的合法權利,可能引發國際紛爭,威脅到開展海外版權銷售業務的公司的生存權,同時也可能破壞韓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界信賴值。最後表示將以法律應對。
Little Big Pictures對此發表回應,和Netflix的籤約「是在全世界影院都面臨關門危機的情況下,選擇了最優先考慮到國內觀眾的安全狀況,使電影能與大家見面的上映方式。在此過程中不僅是Contents Panda,還走訪了國內影院,投資者,製作社,儘管大部分利益相關者都表示理解,但Contents Panda始終一貫要求中斷與Netflix的協商,即便進行了充分的說明,請求其諒解,也約定了要賠償銷售損失,仍被拒絕。海外銷售通常可以通過返還定金等程序解決。因此,在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根據『因天災地變等原因可以解除合同』的合同條款,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合理解除了合同。最後表示會和Contents Panda進行協商。」➂
Contents Panda向地方法院發起訴訟,要求Litte Big Pictures停止向Netflix出售《狩獵的時間》的所有海外公開權利。4月8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判決《狩獵的時間》在韓國以外的海外公開的假處分生效。除了韓國以外,世界各地都不能通過劇場、網絡、電視(包括地面波、有線電視、衛星廣播)放映、銷售、分發、錄像、DVD等製作、銷售、分發或以其他方式公開《狩獵的時間》。次日,Netflix表示將尊重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判決,若不能全世界同時公開影片,則毫無意義,決定保留原定於4月10日的電影內容公開及相關活動。電影公開前再遭遇一次「急剎車」。
4月8日,電影在Netflix的頁面仍然顯示將於周五(4月10日)公開
4月10日,矛盾兩方就《狩獵的時間》事態進行協商,若協商順利,將通過Netflix公開,若失敗,則考慮再上院線。據悉,Netflix與Little Big Pictures實際上簽署了保本合同,給出的金額是120億韓元左右,為全球同步發行,投入了和電影純製作費相當的營銷費用(約為90億韓元)。若談判破裂,Netflix將損失慘重。4月16日,協商結束,互相達成協議,Contents Panda取消了禁映臨時處理申請,法律紛爭告一段落。Little Big Pictures向海外版權代理公司Contents Panda和母公司NEW道歉,並衷心感謝後者以最少的和解金與達成圓滿協議。由此,Netflix的全球同步公開計劃得以再推進。
4月20日 Netflixkr在Twitter上宣布,將於3日後全球同步上架電影,23日晚還將開設電影座談會的線上直播。電影如期上線,Netflix Present的logo出現在電影的片頭。
疫情之下,電影發行何以繼續?
復盤《狩獵的時間》極為戲劇性的公開過程,可見該片電影的宣傳階段一直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中,疫情導致韓國電影市場遭到重創,公共安全也成為電影公司無法迴避的問題,使得仰仗 「聚集性」的電影宣發只得一路被動,反應滯後,代價慘重。
據Contents Panda的通報,《狩獵的時間》已預售30多個國家,還有70多個國家即將籤約。就算參考Little Big Pictures提供的,大概率是柏林電影節前的數值,海外版權已售出約14個國家,拿到定金匯款至少2億韓元。因為Netflix的買斷,意味著這些合同需要撤回或直接轉讓給Netflix,也意味著海外發行公司在此電影項目上超過一年的經營都化為烏有。
而在韓國境內展開的系列電影宣傳活動,包括製作發表會,試映會,首映會,舞臺問候等等地面宣傳活動,除了如期在1月底舉辦的製作發表會,其餘均經歷了「公布」 到「取消」。不僅如此,電視臺或廣播電臺為電影宣傳參與的節目錄製,包括柏林電影節期間的採拍,均按照2月26日的原始檔期進行了編排和播放,因撤檔而無法實現應有的協同宣傳效應。另外,由Little Big Pictures和Netflix先後主導的廣告營銷,使得電影在影院內部或街頭大屏的海報或廣告,整整張貼了兩個月,而電影最終公開的日期,是預告所未能預告的。
首爾街頭的電影噴繪(圖片來源於網絡)
撤檔前一日,電影照常進行著的預售已賣出2萬餘張影票。不止《狩獵的時間》,絕大多數原本定檔2-4月的韓國電影都選擇了延期,只有個別影片堅持上映。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20日的數據顯示,3月總觀影人數同比減少近九成。眼下全國單日單片的最多觀影人次只停留在四位數。有些電影院已開展自救,比如推出親友間10-15人包場的私人定製放映。
由應用分析機構WiseApp統計的數據可知,去年11月,Netflix在韓國的訂閱數已經突破了200萬人,最近三個月,韓國的Netflix用戶數量增加了50%以上,流媒體平臺在這段期間鞏固著他們在業界的地位。《狩獵的時間》在韓國境內,就至少覆蓋了百萬級的用戶觀眾,放眼全球,全球同步發行意味著覆蓋的觀眾數量相當可觀。
《狩獵的時間》劇照
《狩獵的時間》從院線發行改為登陸Netflix流媒體平臺,使得電影以最安全的方式,與最廣大的電影受眾相見,並保證了電影投資方收回成本;但不能忽視的是,傳統宣發,實體院線發行各方已完成的諸多努力,海外版權銷售被重置歸零;同時主創們推崇的院線觀片體驗被捨去;也為電影行業留下問句——會有更多的院線電影跟進,主動跳過影院的環節,選擇流媒體麼?疫情當前,可一併歸作特殊時期的特例,待疫情過後,電影業的秩序還能重回過去麼?
引文:(感謝允許引用的譯文作者@李帝勳吧):
➀.「四面楚歌時首先提出…」電影《狩獵的時間》為何選擇Netflix獨家公開?
➁.電影《狩獵的時間》海外銷售公司Contents Panda立場翻譯全文
➂.電影《狩獵的時間》韓國發行商LittleBigPictures立場翻譯全文
本文由作者froufrou授權發布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2016
原標題:《從這部柏林入圍新片,見證疫情下的電影宣發困局》
閱讀原文